自古以來,滾滾奔流的長江便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和文化史密不可分。作為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長江以其博大的胸懷與磅礴的氣勢,與黃河一道孕育了中華5000年的燦爛歷史。
今長江的形成發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遊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峰西南側的冰川格拉丹東,位于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境內,是唐古拉山脈的最高峰。藏語格拉丹東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約有140條現代冰川,覆蓋了平均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高山,其冰川面積多達700多平方公裡,是可可西裡地區最大的冰川發育地。
雪峰所積存的大量冰雪融化成冰水後,匯集於江根底雪峰下,便形成了滾滾長江的正源沱沱河。沱沱河是長江上遊最長的一條河流,從格拉丹東冰川末端至當曲河口,全長375公裡。
長江自沱沱河起,流經了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長江的全長是6300公裡,流域面積是180萬平方公裡,佔中國國土面積20%。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公裡。
主要景點:
石寶寨:忠縣的石寶齋位於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上,高12層,登頂可覽長江風光。
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雲陽縣城靠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上,有結義樓、望雲軒、助風閣、得月亭等建築,「江上清風」四個大字遠遠可見。
八陣圖:位於奉節縣城外江邊,是當年諸葛亮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推演兵法之地。
白帝城:坐落於江邊紫色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當年劉備託孤之地,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即是指此。
瞿塘峽:以「雄」著稱的瞿塘峽全長8公裡,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口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沿江而下有粉壁牆、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景。
巫峽:以「秀」著稱的巫峽西起大寧河(小三峽)口,東到湖北的官渡口,長約40公裡。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畫。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以神女峰最為俏麗,「神女應無恙」即是指此。
西陵峽:以「奇」著稱,西起秭歸縣香溪,東止宜昌市南津關,長約76公裡。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等。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重慶市巫山縣境內,有大寧河小三峽、馬渡河小小三峽。長江沿線重慶境內,有「水下碑林」白鶴梁,「東方神曲之鄉」豐都鬼城,建築風格奇特的石寶寨、「巴蜀勝境」張飛廟、蜀漢皇帝劉備的託孤堂、龍骨坡巫山文化遺址等景觀。
三峽工程建成後,壩前水位抬高了110米,但瞿塘峽和巫峽江段水位僅抬高了38至46米。除屈原祠,張飛廟和一些石刻需要上千萬,其他景點雄姿仍在,有些景觀更會因為水位的上漲而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同時,水位的上漲和交通的改善,還為三峽增添了如小三峽,神農架,溶洞群,神農溪,格子河,石林等千姿百態的仙境畫廊。
長江三峽的看點就是「壯美奇秀」,由於豐水期水質渾濁,所以豐水期並不是遊覽長江三峽的最好時機。
三峽之美固然令人流連,但自古以來,長江之險,水患之災,也曾讓弄潮兒舟毀人亡。兩岸居民幾度背井離鄉,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而今三峽大壩落成,許多古蹟原址已埋深碧波之中。但無論如何,長江仍在滾滾奔流,一如既往讚頌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同時也在被歷史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