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天津大學教授青木信夫

2020-12-11 人民網

日本學者、天津大學教授青木信夫。攝影/於凱

人民網成都12月15日電 2019中日韓名記者對話會今日上午在成都召開,此次對話會以「邁向新時代的中日韓文化合作」為主題,邀請中日韓三國媒體界、文化界的領導和代表與會。

日本學者、天津大學教授青木信夫

在會上作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是天津大學的青木信夫,在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論壇上,給我一個主旨講演的機會,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另外對於人民日報社李先生和相關的各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我要介紹一下我在中國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鑽研的歷程。成都對於我來說,其實我學生時代就喜歡讀《三國志》,成都經常出場,而且這也是我第一次啟動在中國的研究項目的一個地方,和成都非常有緣。20年前,1999年的時候,當時日本豐田財團資助我到訪成都知名學府西南交大,另外當時我所在的慶英大學開啟了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它的名字叫構建中國歷史文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環境模式,這是響應西部大開發計劃的一個方案。

另外,對於日中兩國,我們通過兩年的時間探討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意義還是巨大的。我從事中國遺產保護工作,其實是因為1985年的時候,東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有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當時是關注東亞地區的沿海城市的建築歷史調查,我其實當時還是一個研究生,我參加了這個調查。當時這個項目僅僅是立足於歷史研究,讓我覺得挺遺憾的,我們知道從東亞這樣一個廣域的視角來研究建築和城市的成立過程,而且探求一個全球化的歷史,這一點挺吸引人的。

但是,它的結論就是僅限於各個建築群的個體的保護,沒有落實到實踐當中,這種遺憾在我心中越來越強烈。後來1996年的時候,我在東大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為了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城市的保護,就在清華大學做了訪問學者。其實,我和剛才作講演的單先生有一段難忘的回憶。因為當時我為了調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走訪了北京的國家文物局,當時單先生特別熱情的接待我,他是時任北京市文物局長,而且當時送給我的禮物,我現在還留著,珍藏到今天。後來單先生當上了國家文物局的局長,而且還大顯身手,出任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在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前線、最前沿作了非常多的貢獻。而且我本人在中國開展各項研究活動當中,也得到了單先生非常多的幫助。單先生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貴人,尤其是最近在20世紀遺產委員會當中,也給了我很多的指導。在清華大學研究活動之後,我到了慶英大學,在那裡開始致力於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探索,之後才有了最開始講演當中我提到的成都的一個項目,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在當地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後來2006年的時候,我就接受了天津大學的邀請,攜家眷一起來到中國,之後13年過去了,如果加上一開始在成都的那兩年,就長達15年了。

我來天津大學其實有三個目的,第一是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第二是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工作;第三是教育,要培養那些擔當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在這個研究中心成立當中,我們籌備了兩年,後來2008年的時候,大學批准我們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成立,而且校長任命我做首任主任。顧名思義,我們這個中心是以國際標準,以國際合作為手段,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大家一提國際這個詞,好象其實不是太新鮮。但是,大家知道文化事業,它是跟每一個國家的獨特性有很深的關係,因此,文化事業的國際合作在今天也是一個新的課題。但是,今天天津大學與東大、與巴黎第一大學、米蘭理工大學都籤訂了學術交流協議。另外,與學者的個人層面,我們還跟教科文、UCL、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等都開展了日常的交流。我切身體會到一點,海外的專家對於中國的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保護非常的關注,而且我們這裡已經成為一個縮影,就是本土的問題直接成為國際問題,這也反映了一個時代。而且通常大家認為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就是修理、修復這些物理性的嗎?但是實際上你不能忽略,它是一個活著的遺產,這就是所謂的遺產傳統的觀點。這種轉型其實是全球的一個共識性的問題。那麼,在這個潮流當中,國際合作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了。因此,我們就開始在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當中引入了國際觀點,這是一個轉折點,這非常重要,這就是積極申請收錄到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當中的一個轉型。

單先生正好在前線指導這件事情,引領這件事情,申請成功的話,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世界遺產公約當中的一個履行工作方針當中,至少一個以上收錄標準你必須符合它,同時要符合真實性、完整性,並且以國內立法的形式來確定一個適當的保護管理體制。時間關係,我就不詳細和大家說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在中國的申遺過程中,符合國際標準這個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轉變,波及效果非常大。日本叫做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這種相同的概念,中國的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也開始適用這些,而且其他的文物也慢慢的開始沿用這種模式。另外,我想講一個,我來天津大學第二個目的,就是立足於實踐,我介紹一下我做的項目。

我赴任後不久就著手絲綢之路上的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項目。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從哪來的嗎?是和「麥垛」很像,因此有了這樣一個名字。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中國的四大石窟。4世紀的時候就開始建造了,現在留下194個石窟,內部還保存著三尊阿彌陀佛的像等眾多的佛像,還有彩色的人物塑像。我們知道歐亞大陸中西交流是絲綢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而且因為這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名錄遺產當中第一批就收錄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相關遺蹟33件。2014年麥積山石窟,包括它在內的名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也收錄到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我們知道這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和其他國家共享,無邊界的世界遺產,這是第一次。其實不單單對中國,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來說也是第一次,在此之前,亞洲沒有邊界的世界遺產只有蒙古和俄羅斯的世界自然遺產烏布蘇湖盆地,我們知道這個沒有邊界的世界遺產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它不單單是地理上、物理上,而且與他國共享,在這一點上非常重大,也就是人類應該具有的一個顯著的普遍價值,這是具有象徵性的。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天津的大沽造船廠的一個研究項目。我們知道它是國家社會科學重大資金的一個研究項目,它研究的是城市現代化和產業保護當中的一個系統性的研究。天津是中國工業革命的一個主要的發源地,和上海一樣,有這樣的性質。造船廠,顧名思義,不就是造船的地方嘛,其實它又是人類集體生活、活動的一個飄洋過海的城市,它有各種各樣的要素都雲集其中,比如說機械、金屬、化學、電器、建築,不同的領域都集約在裡面,特別的廣泛,當時它和今天的宇宙飛船一樣,集中了各種各樣的尖端的技術,就是一個綜合的機械廠,也就是說,它匯集了歐洲先進的工業技術,是代表工業革命的一個遺產。但是有一點和日本不同的,中國的造船廠處處投下了列強的影子。我們怎麼評價它,怎麼傳給後代呢?而且日本明治時期的產業革命遺產捷足先登,先收錄到一個世界遺產當中,日中之間的關聯也非常值得關注,不單單來自歐美的影響,還有來自東亞國家之間的影響。

我講第三個做的事情,就是山西省祁縣的一個縣城保護項目。這個項目,法國開發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且我們今後也在繼續對該項目進行一個設計,我們知道這個事業的成敗非常的重要。法國政府因為投了很多錢也非常關注,而且也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一個試金石。我們知道,它是北魏時期建成的一個城郭,十字交叉的街道為中心,縱橫交錯著32條街道,而且保存得非常好。街道、民居、商店、寺廟都保存了非常好的明清時期的影子,具有非常有歷史意義的研究價值。但是建築物本身的老化非常的嚴重,我們現在急切需要保護它。現在總體的規劃已經完成了,而我們主要負責景觀設計,還有基礎設施建設,現在也接近了尾聲。

我剛才介紹三個項目的事情,核心點是什麼呢?共同合作,基於單一價值觀的努力,它是有局限的,但是談到合作,其實也有很多難的事情,我每天也切身體會到這一點。近些年中國有很多協同創新中心,我是這樣理解這個詞的,我認為創新是通過合作才能實現的,你要想實現破壞性的、革命性的創新,就必須通過協同與合作,而且我的經驗也告訴我是這一點,只有在實踐領域與國際合作,才能夠加深理解,實現更高層級的一個妥協和合作。另外,我要講的第三個赴任的目的,也就是培養人才。我們知道,你不能光靠口號,光靠口號,那就是畫餅充飢,只有實踐才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特別重要的,也就是你要培養那些專家,讓他們真正的負責,擔負起來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但是,以前的教育體系已經不能夠跟上新的時代了,我們必須要打造跨學科的、橫斷性的一個綜合的教育體系,才能實現與時俱進。天津大學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完善了一個理論結合實踐的並舉式的教育體系,每年也都有提升。我們中心也獲批了很多的東西,比如天津直轄市的重點研究基地。另外還是一個智庫,給政府可以有很多的建言獻策,我們知道產官學的合作可以實現協同效應的。另外,2018年的時候,上海社會科學院進行了一個研究機構的評估,在文化類當中,我們的研究中心入選全國前十名。以上是我介紹的我此前在中國從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些事情,而且我也介紹一下我個人的情況,因為我做的這些事,也得到了認可,媒體各位也報導了很多。因此,我獲得了今年的中國政府友誼獎。我的這些成就離不開在場的各位,因此我藉此機會表示我衷心的感激之情。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張維: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首任主任
    張維,1958年05月出生,工學博士,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於1982年獲得天津大學自動化系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得天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張維教授曾在JEBO、IEEE IS、《管理科學學報》等發表數十篇論文,並出版有《計算實驗金融研究》、《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等多部著作和教材。先後主持了包括重大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次獲得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 天津大學物理系 李金鍔教授
    春風化雨育桃李 一片丹心鑄師魂——記天津大學物理系李金鍔教授他,出生於武漢,成長在北京,求學至昆明,工作到天津,一生輾轉大半個中國;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當教師,做編輯,都幹的有聲有色;他,風趣幽默,妙語連珠,課堂上,生活中,都引來歡聲笑語;他,六十載櫛風沐雨,甘為孺子,培育出眾多青年學者;
  • 四川大學教授出任日本這一組織要職,系70年來首位中國大陸學者!
    據近期出版的日本道教學會會刊《東方宗教》第132號所載《日本道教學會役員表》,四川大學文化科技中心姜生教授獲選擔任日本道教學會評議員。這是日本道教學會1950年成立以來首位中國大陸學者獲任該職。姜生,1964年6月生於河北昌黎,現任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主任、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三批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教授。主要從事歷史學、宗教學、科學史和漢墓考古的交叉學科研究。
  •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雒超民教授訪問天津大學
    本站訊(通訊員 趙超) 8月8日上午,應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邀請,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教授雒超民到天津大學進行交流訪問,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26教學樓E座236做了題為「Bio-inspired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for Autonomous Robots」的學術報告。
  • 日本北陸先端科技大學黨建武教授受聘為我校客座教授
    12月31日,日本北陸先端科技大學黨建武教授受聘儀式在我校友誼校區國際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黨建武是語音科學家,現兼任國立大學法人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授。1984-88年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任教;1988年赴日本國立靜岡大學大學院留學,92年獲得工學博士;1992-
  • 天津大學1名教授在美國遭誘捕-天津,大學,教授,美國,誘捕, ——快...
    天津大學教授張浩16日從中國飛到美國洛杉磯入關時被警方逮捕,並被當地法院以涉嫌經濟間諜罪起訴,一同被起訴的還有包括另外兩名天大教師在內的5名中國公民。20日,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中國政府對有關事態嚴重關切,正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中國政府將確保中國公民在中美人員交往中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害。
  • 天津日報:記天津市德業雙馨十佳教師、天津大學教授張維
    (記者 張雯婧 通訊員 趙習鈞)張維張維,中共黨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內最早從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學者之一。從教30載,只為做一名「好老師」──記天津市德業雙馨十佳教師、天津大學教授張維早上八點,張維一早就趕到辦公室,看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留言,裡面有對課程學習活動中困惑的反饋,還有小組討論時遇到的問題。看到要點,張維便在系統中給予簡要回復,或在下一次課堂與同學們共同討論。張維對講授的每一門課都是如此:堅持了解學生對課堂的反饋,有針對性地調整授課內容。
  • 天津大學:屬實!解聘
    11月19日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情況說明》宣布與該學院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張裕卿教授解除聘用關係。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 專訪東京大學佛教學教授:日本是一個佛教國家
    斎藤明(Saito Akira),1950年生於日本東京,現任東京大學佛教學教授、國際佛教學會理事,前任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長(2008-2014),師從高崎直道、狄雍(J.當然,現代學術意義上的佛教學研究由大谷大學的南條文雄教授(1849-1927,淨土真宗僧侶)、東京大學的高楠順次郎教授(1866-1945,淨土真宗僧侶)、大正大學的荻原雲來教授(1869-1937,淨土宗僧侶)等學者留學歐洲後,引入語文學等西方學術理念與方法,再與日本傳統的「宗學」和漢文教育相結合後形成的。
  • 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Alberto Carpinteri教授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本站訊(通訊員 但蘇敏 )應天津大學邀請,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Alberto Carpinteri教授於9月19日來校訪問,並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受聘授予儀式於19日上午在衛津路校區會議樓貴賓室舉行。
  • 楊慶新教授:寧做副校長不做廳長,帶領天津工業大學躋身雙一流
    作為當時天津工業大學校長的楊慶新教授,可謂是居功至偉。由於科研成績突出,他先後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獲評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此外,他曾經擔任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河北科技廳廳長,天津工業大學校長。2018年,他出任天津理工大學校長至今。
  • 臺灣成功大學蔣榮先教授訪問天津大學
    本站訊(通訊員 姜秀蓮)10月18日至20日,應自動化學院邀請,臺灣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蔣榮先教授訪問了天津大學。   來訪期間,蔣榮先教授在26教學樓E座602報告廳做了題為「以大數據建立計算式基因功能關聯網絡及其在生命醫學研究之應用」的學術報告,來自自動化學院、信息學院等7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 天津大學造假教授張裕卿,如何玩轉「三十六計」?
    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的造假手段,造出了新水平,造出了新高度,不去演戲,真可惜了。11月19日,天津大學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訪問天津大學
    本站訊(通訊員 王國棟)9月19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Osamu Watanabe教授在來津參加達沃斯論壇之際受邀訪問了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參觀了校史博物館並與胡文平副校長進行合作會談,科研院、國際處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談。會談中,胡文平首先對Osamu Watanabe副校長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學校的歷史沿革、學科設置及雙校區運行情況。
  • 回顧2019年,天津大學16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其中有1天被5次聚焦!
    轉眼間,在過去的一年裡,天津大學懷著昂揚的自信與務實的態度奮鬥在前行的路上,被中央電視臺報導16次,本期推送,我們就來看看天津大學2019年的精彩表現。2.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匯報主題教育開展情況左一為天津大學黨委書記 李家俊10月17日新聞聯播報導,部分中管高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在會上匯報了天津大學主題教育開展情況。
  • 天津高校專家學者齊聚天財 共話「十四五」公共管理熱點
    天津北方網訊:12月19日,天津市行政管理學會(2020)年會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高層論壇在天津財經大學舉辦。  論壇分為主題報告和青年學者專題報告。來自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國際行政科學大會、天津市行政管理學會以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財經大學、惠民養老產業經濟研究院等眾多高校和協會的專家圍繞「十四五」時期政府治理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訪問化學學院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杜宗傑)應金屬與分子基材料化學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的邀請,4月24日上午,日本京都大學北川進教授在化學學院第六教學樓報告廳為部分師生做了題為「Mesoscopic Chemistry of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學術報告。
  •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怎麼樣-2021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是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天外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合作辦學,從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坐落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地處大港生態高教園內,文化氣息濃厚,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 日本金澤大學教授做客南開史學名人講座暢談渤海國志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笛笛)近日,日本金澤大學古畑徹教授做客南開史學名人講座,為師生帶來一場題為「關於金毓黻的《渤海國志長編要刪》——以日本的現存狀況為中心」的視聽盛宴。講座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安泰主持並擔任翻譯工作,教授胡寶華、王力平、夏炎作評議人,歷史學院30多名學生參與了討論。
  • 天津大學成立刑事法律研究中心
    本站訊  (通訊員  郭金石)3月26日,天津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刑事法律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面臨的社會問題與法律對策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宋英輝、天津市河西法院少年庭副庭長張宇明、天津市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馬楠、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於陽等專家學者及法制日報理論部主任蔣安傑等媒體代表、天津大學副校長元英進、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原所長黃太雲以及法學院師生共五十餘人出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