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情報部門將去政治化?俄媒怎麼看

2021-01-1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月12日刊載題為《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兼職業外交官:拜登中情局局長提名人選知多少》的報導,作者系亞歷山大·卡爾波夫和阿廖娜·梅德韋傑娃。美國前駐俄大使威廉·伯恩斯被推舉出任中情局局長,文章分析美國對外情報機構將更加關注俄羅斯。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推舉前駐俄羅斯大使威廉·伯恩斯出任中情局局長。拜登的過渡團隊在網站上發布了這則消息。拜登表示,伯恩斯在情報部門應去政治化上與其立場一致。但專家提醒稱,伯恩斯在美國國務院工作期間對俄持否定態度,他上任後預計中情局將加強在前蘇聯地區的活動。

該網站援引拜登的話說:「伯恩斯是模範外交官,數十年來他在國際舞臺上積累的經驗曾保證公民和國家的安全。他與我一樣,深信情報部門應去政治化,獻身事業的我國情報工作人員理應得到我們的感謝與尊重。伯恩斯大使帶來的學識、周密決策和遠見是防患於未然所必要的。在他成為新任中情局局長後,美國人民就可以睡個好覺了。」

報導稱,伯恩斯1982年進入外交部工作。他曾擔任沃倫·克里斯多福和馬德琳·奧爾布賴特的常務副國務卿。1998年至2001年,任美國駐約旦大使。2001年至2005年,任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2005年至2008年,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

該網站指出,伯恩斯三度榮獲總統卓越服務獎,以及五角大樓和中情局授予的最高文職榮譽。此外,伯恩斯還是科林·鮑威爾、康多莉扎·賴斯、希拉蕊·柯林頓和約翰·克裡的顧問和心腹。他是美國第二位曾任第一副國務卿的職業外交官。伯恩斯2014年離開外交部,隨後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與伯恩斯是舊相識。兩人曾在華盛頓一起研究外交問題。

值得指出的是,在擔任駐俄大使期間,伯恩斯下大力氣限制俄對伊朗、委內瑞拉敘利亞供應武器。維基揭秘網2017年披露了伯恩斯2007年寫的信件,令此事浮出水面。他在致華盛頓的一封信中提議,讓美國的歐洲盟友和阿拉伯國家加入遏俄軍售行動。在另一封信函中伯恩斯表示:「俄海外軍售背後隱藏的第三個因素是,俄對美國的自卑心理和被當做全球夥伴嚴肅對待的渴望。」

報導提到,即便在離開國務院並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後,伯恩斯仍支持被美國政界普遍接受的對俄指控。伯恩斯2019年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稱,希拉蕊的批評似乎促使弗拉基米爾·普京「幹預」美國大選,意在阻撓她成為國家元首。

伯恩斯斷言:「希拉蕊的批評將是普京的『哭訴』重點並有利於營造敵對氛圍,這種不友好直接導致了2016年美國大選遭到不利於希拉蕊的幹預。」

這位外交官表示,普京2016年「看到了向西方國家發起更直接挑戰的機會——攻擊其民主價值觀」。

責編:吳正丹

31960199,.美國情報部門將去政治化?俄媒怎麼看,.2021-01-14 08:50:11,.204064,.吳正丹

相關焦點

  • 美國情報部門將去政治化?俄媒:對此言論不必認真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導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月12日刊載題為《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兼職業外交官:拜登中情局局長提名人選知多少》的報導,作者系亞歷山大·卡爾波夫和阿廖娜·梅德韋傑娃。美國前駐俄大使威廉·伯恩斯被推舉出任中情局局長,文章分析美國對外情報機構將更加關注俄羅斯。全文摘編如下: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推舉前駐俄羅斯大使威廉·伯恩斯出任中情局局長。
  • 美媒:斯諾登掌握美搜集中俄伊朗等國情報信息
    原標題:美媒:斯諾登掌握美搜集中俄伊朗等國情報信息  視頻:斯諾登接受美媒採訪稱未帶機密文件赴俄 來源:遼寧衛視  中新網10月25日電據美國媒體25日報導,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稱,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掌握數萬份文件,其中包含美國搜集俄羅斯、伊朗與中國等國情報的信息。  美國官員說,美國官員向一些外國情報機構發布警告稱,他們與美國秘密合作的文件已被斯諾登獲取。  報導稱,如果這些文件被公布,這些有美國與其它國家參與的情報活動將受到威脅。
  • 英國計劃制裁切爾西老闆等俄羅斯巨頭 俄媒:挑釁!反俄!
    最左為英超切爾西老闆 阿布拉莫維奇(資料圖 視覺中國)英國將繼續就斯克裡帕爾中毒案對俄羅斯施壓。英國《每日郵報》9日援引英國情報部門的消息稱,英超球隊切爾西老闆阿布拉莫維奇(以下簡稱阿布)等6名俄羅斯寡頭已成為英政府的調查目標,並被列入最新制裁名單。
  • 俄航天局長顧問被抓,涉嫌叛國向北約提供情報,普京震怒
    7月7日,俄聯邦安全局自曝家醜,稱俄航天局局長顧問、《生意人報》前記者伊萬·薩夫羅諾夫因涉嫌「與北約某國情報部門合作,為後者提供俄國防軍工和對外軍技合作情報」被捕。突然抓捕俄聯邦安全局當天對外公布了抓捕薩夫羅諾夫的現場視頻。視頻顯示,薩夫羅諾夫手提公文包走向自己的汽車之際,突然被兩名便衣控制。隨後,薩夫羅諾夫被帶到一輛灰色公務車前。
  • 俄媒:俄美關係崩潰 美國對俄羅斯發動「冰戰」
    兩個總領事館的10名外交官將被重新分配到駐莫斯科的大使館,而33名當地僱員將被解僱。但在美媒看來,這一做法的背後可能沒這麼簡單。美聯社稱,美國國務院是在12月10日通告國會的。在此之前3天,有關俄羅斯黑客涉嫌大規模入侵美國聯邦機構的消息已經浮現。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說,蓬佩奧上周末在接受採訪時公開指責莫斯科發動大規模網攻。
  • 俄媒深情呼喚:唐納德同志,來俄羅斯避難吧,問題是川普會去嗎
    如今這一切終於不得不在大選後落下帷幕,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分析其將會受到來自民主黨以及其他利益集團的清算。更諷刺的是,此時唯一「關心」川普下場的,竟然是俄羅斯媒體。此前川普曾陷入通俄門和通烏門兩大醜聞之中,考慮到川普很可能在未來被民主黨重翻舊案因此被清算,俄媒直接互換「我們的唐納·川普同志」趕往俄羅斯進行避難。
  • ...媒稱美1800萬人遭「中國網襲」 美國情報機構先後監聽三任法國...
    這個數字是6月初美國政府所說的420萬人的4倍多。(參考消息) 2、斯諾登:美英情報機構盯上中俄殺毒軟體公司 據美媒23日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斯諾登披露的文件,美國和英國情報機構曾嘗試破解抗病毒和計算機安全軟體,從而在網上監測用戶。
  • 俄媒稱斯諾登「可以在俄機場轉機區待到世紀末」
    俄媒稱斯諾登「可以在俄機場轉機區待到世紀末」 美國《時代》周刊25日稱,對於俄羅斯間諜機構來說,斯諾登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就像一條大鮭魚跳進了一隻灰熊的懷裡:這裡有一個真正的美國情報消息人士,降落在俄羅斯,沒有合法的護照,沒有保鏢,也沒有法律保護,可能還帶著幾個裝滿美國機密的硬碟,尤其還對中情局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主不友好。
  • 俄媒:美反情報部門發布文件,稱俄羅斯與中國為主要威脅!
    據俄新社2月11日報導,美國反情報和安全中心制定了5項新的2020-2022年反情報戰略任務,並稱俄羅斯與中國為其主要威脅。該部門發布文件稱:「世界上針對美國的對手越來越多,俄羅斯和中國正在世界各地開展活動,利用所有國家力量來對付美國,而且他們具有廣泛的現代情報能力。美國面臨的其他威脅還包括古巴、伊朗、朝鮮、真主黨運動、伊斯蘭國和蓋達組織恐怖組織以及跨國犯罪組織。」該文件還稱,這些威脅美國的對手使用的手段越來越複雜。
  • 美國情報部門去年11月就對「中國疫情」發出警告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美國廣播公司(ABC)8日報導,有內部消息稱,早在2019年11月下旬,美國情報官員就曾多次向國防情報局、五角大樓和白宮警告,一場傳染病正在席捲中國武漢地區。這場「災難性」疫情不僅會對當地民眾造成威脅,還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和商業模式。
  • 俄情報高官:美國在白俄羅斯局勢中「唱主角」
    俄羅斯情報部門高級官員16日說,美國方面在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前後以金錢和培訓方式支持反對派,企圖在白俄羅斯搞「顏色革命」。納雷什金說,根據俄對外情報局掌握的信息,「美方在白俄羅斯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在總統選舉開始前很長時間就在策劃,僅從2019年至2020年初,就向各類「非政府組織」提供大約2000萬美元,用以組織抗議活動。抗議活動開始後,美方提供更多資金。
  • FBI招募「俄間諜」廣告頻現拼寫錯誤,俄媒諷刺:先找個俄語專家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國聯邦調查局(FBI)9月登在臉書上招募「俄羅斯間諜」的廣告10月2日晚引起了美媒的注意,然而,招聘廣告上俄語單詞拼寫「錯誤百出」,網友和俄媒不禁嘲諷FBI:先找個俄語專家吧。
  • 日媒:美國曾要求日本監控中國個人情報
    原標題:日媒:美國曾要求日本監控中國個人情報   據日本媒體27日報導,美國國家安全保障局曾在2011年要求日本政府提供合作,對於通過光纜通訊的電話和個人郵件等個人情報實施監控。但是這一要求遭到了日本的婉拒。
  • 俄媒:當美國哈巴犬,澳洲正付出慘重代價
    俄媒:當美國哈巴犬,澳洲正付出慘重代價12月15日,"今日俄羅斯"網站發表標題為《與中國打交道時充當山姆大叔的哈巴犬,澳洲付出慘重代價》的評論文章,直斥這些國家接受美國過時的冷戰陰謀,導致自己付出慘痛代價!
  • 斯諾登最新消息:斯諾登父親獲俄籤證 將於近日赴俄看兒子
    「稜鏡門」揭秘者斯諾登的父親朗尼·斯諾登今天表示,他已經獲得了俄羅斯的籤證,將於近日前往俄羅斯看望兒子。朗尼並沒有透露赴俄的具體日期。斯諾登的父親朗尼·斯諾登朗尼·斯諾登表示,他很樂於看到斯諾登在將來的某一天回到美國,但不是現在。鑑於美國政府一直公開把斯諾登稱作叛國者,他不相信斯諾登在美國能夠得到公正的審判。
  • 美媒曝光中國五大情報部門 被指策反大批臺軍官
    美媒稱,在過去幾年中,臺灣軍官向大陸出賣了有關E-2K「鷹眼」空中預警機、PAC-2和PAC-3「愛國者」飛彈、「霍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雷神公司的IR-500紅外攝像機的情報。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0月11日報導,西方媒體所採用的常見說法是,大陸採用「沙粒」或「馬賽克」的方法來搜集情報。也就是說,大陸在搜集情報時利用範圍廣泛的低層次的、往往是業餘的來源以拼成整體的畫面。但是,大陸在臺灣的做法所顯示的卻並非如此。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彼得·馬蒂斯說,「馬賽克」理論是一種普遍的誤解。
  • 美媒:美國政府監控國民致電海外長途電話逾20年
    原標題:美媒:美國政府監控國民致電海外長途電話逾20年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外媒8日援引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自1992年起大規模監控美國民眾致電海外的長途電話,相關通話紀錄除用作打擊販毒活動外,也用於恐襲案調查。這是美國被揭發的大規模監控國民計劃中最早開始的一個。
  • 美軍艦機試圖「窺伺」俄無人潛航器下潛 俄媒:美國人來晚了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俄媒稱,美軍試圖監視俄羅斯「勇士」號無人潛航器在馬裡亞納海溝的下潛行動。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6月15日報導,俄羅斯魯賓海洋工程中央設計局和未來研究基金會的代表向俄羅斯紅星電視臺表示,美國海軍巡洋艦和偵察機試圖監視俄羅斯「勇士」號無人深潛器在馬裡亞納海溝的下沉深潛情況。魯賓海洋工程中央設計局首席專家羅曼·索科洛夫指出,在深潛器開始部署就位後不久,附近便出現了美軍艦艇。
  •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拜登確認當選後,俄媒譏諷:第二個「假總統」
    今年的美國大選伴隨著川普的質疑聲終於確定了結果,拜登得到美國總務局的確認,成為下一任合法總統。然而,川普還沒有服輸,堅持稱民主黨在大選中使用了舞弊手段。
  • 中國能對美國進行有效核反擊?俄媒:他們有320枚核彈頭!
    圖為中國核武器目前,因中國的逐漸強大,美國開始對我國投於仇視的目光。這種情況也慢慢被各國所察覺,其中俄羅斯對中美兩國的矛盾極為重視。近期,俄羅斯的網站上又上傳了一篇有關於此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俄媒羅列兩國各個方面的對比,強調中國當前軍事力量的強大。12月9日,俄羅斯媒體周刊,《側面》中上傳了這樣一篇文章,題為「美國拿什麼應對中國軍力增強」。在文章中,俄媒從海上爭奪、空中爭奪、網絡優勢、核戰略等對中美軍隊的目前狀況進行了分析。並於12月11日被《參考消息》所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