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導
湖光斑駁碧連天,不是江南勝江南。近年來,濟南市章丘區白雲湖街道圍繞白雲湖生態整治保護、產業發展、文旅融合,實現了美麗村莊的「華麗變身」,村民們也享受到「綠色效益」。9月21日,「金秋齊魯看豐收—2020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行一行來到白雲湖街道章歷村、白雲湖溼地公園。
網絡名人們在章歷村參觀。
做足生態恢復保護 實現滿目美景
走進白雲湖街道章歷村,移步皆是景,村路乾淨整潔,景觀河碧水蕩漾,荷葉在碧水中搖曳著身姿。
這裡距離白雲湖只有800米。
白雲湖,面積17.4平方公裡,是濟南市近郊面積最大的天然溼地,也是章丘首家國家級溼地公園。
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章丘區白雲湖街道啟動了退漁還溼工程,歷時近8個月,清理魚池1544個、速生楊156萬棵,湖區溼地面積增加了1.7萬畝。同時實施清淤工程、環湖溝箱涵、清淤大堤遷建、東湖水庫至白雲湖泵站連通等多項生態提升工程,實現了白雲湖的合理擴容、暗渠排澇,增加了安全性,有效涵養了水源。
今年上半年,實施了環湖大堤改造提升項目。改建了湖區橋梁、涵閘等水利設施13處,新建橋梁1座,對大堤環線9處低洼地段實施抬高加固,增加蓄洪950萬立方米,蓄水能力提升至7400萬立方米,徹底消除白雲湖的防汛、滯洪安全隱患。新建環湖大堤17km、穿湖路1.3km、韓石路2.7km,極大改善了溼地公園道路交通條件,方便了群眾、遊客的出行,新建橋梁1座,實現環湖大堤閉環通行,溼地保護和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行駛在白雲湖溼地公園,網絡名人高金國說:「之前只是聽說過白雲湖,它的美出乎意料,一望無際的湖岸、綿延開闊的水面,展現了大湖之美。」
做強生態優勢轉換 分享綠色收益
白雲湖街道在生態環境「華麗轉身」的同時,也實現了「綠色收益」,推動田園風光、湖光山色、花草樹木成為「搖錢樹」和「聚寶盆」,帶動鄉村群眾增收致富,將蓬勃發展的生態產業成為振興鄉村的嶄新動能。
白雲湖街道不斷發展壯大白蓮藕、張家林大棚蔬菜瓜果、辛豐嘎啦蘋果等農產品種植及生態大白鵝等養殖規模,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3000餘畝的白蓮藕聯盟種植基地,集經濟效益、觀賞價值於一體,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現已成為特色發展的靚麗新名片。
做大做強蒲葦編織,產品融合傳統手藝與現代氣息,深受歡迎,非遺申請成功;銅響樂器歷經七代傳承,是省內唯一可生產直徑70寸以上銅鑼的企業,產品遠銷海內外十多個國家;白雲湖木藝創智產業園成功籤約,開啟了木材生產加工行業科學轉型、聚合發展的產業化道路;印刷包裝發展強勁,聚集了歐耶智傑、萬林包裝等多家印刷包裝企業,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做好「水鄉白雲」 打造康養勝地
網絡名人孟祥品邊走邊拍,記錄白雲湖的美。「章歷村秀美而精緻,白雲湖溼地公園壯美而遼闊,白雲湖的美麗文章一定會越做越大,越做越美。」孟祥品說。
7月7日-8月7日,2020年濟南白雲湖文化旅遊節盛大舉行。專場演出、特色農產品直播、漢服旗袍秀、燈光秀等活動集中展示白雲湖的秀美風光、特色產業、風土人情。
近年來,作為國家級生態溼地公園,「水鄉白雲」的知名度不斷提升,白雲湖文化旅遊產業迅速崛起。白雲湖街道「生態環境」為賣點,挖掘「三湖溼地」優勢資源,開發「深度遊、高端居、特色展」等產品。
目前,白雲湖街道已順利籤約「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將打造一個佔地2500餘畝的「升級版」國際度假區,力爭成為章丘區第一個5A級景區。繼續引進「藍城白雲湖康養文旅」項目,做好「溼地氣候」文章,全面培育消費熱點,打造獨具魅力的「水鄉白雲」康養勝地。建成後,將極大提升白雲湖的知名度、美譽度。加快建設「水雲間」民俗綜合體項目,依託白雲湖溼地生態有利條件,結合鄉土文化特色、民俗習慣,發展以農家體驗、民俗旅遊為特色的綜合體項目。
如今,「白雲湖旅遊CBD」的優勢日趨明顯,白雲湖街道以「三湖溼地」優勢資源,做好「溼地氣候」文章,全面培育消費熱點,打造獨具魅力的「水鄉白雲」旅遊康養勝地。
在白雲湖溼地公園,網絡名人們正在參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