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仙女湖鎮金竹林村。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2月12日19時30分訊(記者 王瑋)記者今(12 )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我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近日發布,萬州區普子鄉碗廠村、黔江區金洞鄉鳳臺村等17個村被確定為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其中有9個村上榜了國家名錄,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或景觀旅遊名村等。
    31個村中17個入選 保存文物、選址完整度等都是評定重點
    本次的歷史文化名村申報評定工作自2017年11月啟動,是在去年重慶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先後共計12個區縣31個村組織了申報。此次公布的17個歷史文化名村中,渝西地區3個、渝東北地區4個、渝東南地區10個,集中反映了重慶村落發展的歷史沿革、傳統文化、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價值。
    秀山縣清溪場鎮司城村。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想要在眾多申報的村落中脫穎而出,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也介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築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山水環境與選址保存較為完整;鄉村風貌與空間布局較為完整;內涵多樣的文化線路和文化景觀;具有中國傳統和重慶地方特色的特色村;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具有顯著民族特色和典型意義的民俗村;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工業遺產、二十世紀遺產等。
    在具備以上條件後,經田野基礎調查、成果補充完善、區縣覆核確認、專家諮詢審查、公示等環節,歷時近一年,按照「堅持保護優先,應保盡保」的總體原則,著重從體現山地風貌、民俗特色、選址與格局、歷史文化保護要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進行定性評價,選取其中17個村作為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並由名村所在區縣進行了社會公示。
    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市地理信息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一張地圖了解第二批市級歷史文化名村 周末就和家人一起體驗
    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發布後,加上去年獲批的第一批28個歷史文化名村,目前我市共有45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為此,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也特別推出《重慶歷史文化名村地圖(第二批)》,可以跟隨地圖,去百年古村落裡感受時間的流淌和歷史的厚重,先來看看其中的部分村落,一飽眼福。
    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地圖(第二批)。市地理信息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1、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
    何家巖距酉陽縣城30公裡,位於著名的花田梯田腹地。因該村濃厚的民族風情和獨具魅力的梯田風光,被命名為「中國民俗攝影創作基地」,這裡還是著名的貢米之鄉。村落建築主要由土家吊腳樓群組成,大部分建築始於明清,沿溪而建有各種簡單的小拱橋,街道上平整碩大的青石板,一派古色古香又充滿生機的景致。
    2、梁平區聚奎鎮席帽村
    席帽村位於重慶第一大平壩——梁平壩子之中,地勢平坦,良田連綿,每到秋收時節,廣袤田野間翻滾千重稻浪,滿目金黃的稻田與村落、民居、藕田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風調雨順、人民安樂的美麗圖畫,坐落在席帽村中的觀音寨曾入圍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三批傳統村落保護名單。
    3、奉節縣興隆鎮六埡村
    六埡村位於渝鄂邊界七曜山山脈和巫山山脈連接帶上,身處天坑地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毗鄰茅草壩景區。位於六埡村五社的卡麂坪生態旅遊古村落是擁有270年歷史的傳統古村落,也是集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古村落特色旅遊景區。
    4、石柱縣石家鄉黃龍村
    黃龍村是重慶少有的土家族特色村寨之一,至今仍保存著當地傳統的民族文化生態,村寨內土家特色院落保存完好。土家族傳統院落或依山而建,或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土家傳統民俗文化仍滲透於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5、酉陽縣板溪鎮山羊村
    酉陽板溪紅葉遠近馳名,而山羊村是板溪紅葉最為集中的地方,這裡紅葉滿山,色彩斑斕,百年山寨吊腳樓、四合院,古色古香,梯田層層疊疊,古樹林立,民風淳樸,是隱藏在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
    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介紹,下一步將由當地政府組織開展設置保護標誌牌、資源測繪、保護規劃編制等工作,保持和延續名村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