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金庸女瓊瑤不三不四看三毛,有什麼含義?
金庸的作品集是所有人從小看到大的,有好幾個版本,光是一部射鵰翻拍了多次,明星換了一批又一批,若是金庸的武俠劇不紅,也不可能有導演願意去拍。金庸的作品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天龍、射鵰和神鵰這三部作品。人物居多,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鮮明,讓人看了又看。很多人都覺得一生中若是沒有看過金老的作品人生就顯得太孤獨了些。
對比金庸這種寫出來的作品偏於男性看的作者,在女人這一方也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她就是瓊瑤,她的作品是流行於七十年代,那時候的作家並不多,寫得好的寥寥無幾,瓊瑤的小說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在現代很多人覺得瓊瑤的小說改變了那個時代女性的三觀,其實不考慮三觀,瓊瑤阿姨的作品寫得都很好,文筆比較細膩,但感情並不細膩,反而她筆下的男主女主愛得轟轟烈烈,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在一起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男金庸女瓊瑤不三不四看三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人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武俠夢,而武俠劇的男主們都是小人物起家,有一天突然受到了高人指點或是運氣好得到了什麼武功秘籍,修煉之後闖蕩江湖,身邊小弟圍繞,美女成群,成為江湖中人人敬仰的大俠。每個男兒都做過這樣的夢,女兒家也有,只是比起男兒來說女兒家的感情細膩,更加期待會如小說中一樣遇到一個愛她一生一世的男人。
所以說男人看金庸武俠,女人比較喜歡看瓊瑤,男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女人啊是一種感性的動物,她們看劇看小說的時候都會流眼淚。那為什麼後頭還要加上一句不三不四看三毛的話?這兒提到的三毛也是一個作家,並不是以前大家看的幽默片裡的上海三毛。三毛的作品有一個特點,感情細膩卻並不會很特意,她的筆下沒有金庸武俠中那種兒女情長,也沒有瓊瑤小說中那種愛得轟轟烈烈。
她的作品很平淡,就如她寫的散文,淡淡的,很唯美,又比如一場綿綿的小雨,落在人身上,起初察覺不到,回過神衣服卻溼了。簡單來說就是文藝,也只有文藝青年會有這個耐心讀完她的小說,感受純樸中淡淡的情感。這就是這句話的來源,說到這兒不三不四似乎成了一個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