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大家有沒有想過男生和自己的老婆的家人相處,是什麼樣子的?
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婆媳之間很像。
不信,你就來看看這個故事。
一位外國男子吐槽自己的丈母娘。
他和妻子定居在法國,生了孩子以後,丈母娘來幫忙帶孩子。
結果剛好趕上今年的特殊原因不能回國了。
一方面,老人在法國真的做到了不踏出家門一步,這樣這個外國女婿很佩服。
但是,也正因為出不了門,女婿不能再到街上去買麵包了。遂和丈母娘吃了半年的大米飯。這可難為壞了這個「法國胃」,讓他在鏡頭面前直呼受不了了,想有直飛航線趕快把「媽媽」帶走!
雖然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大,但是真正造成矛盾的還是相處方式。
同樣是一個中國女孩嫁到德國。那邊的飲食,特別是麵包是非常硬的。這和我們在國內常常吃到的那種麵包差別很大,女孩吃不慣。為了照顧兒媳,婆婆特意在網上學了烤中國麵包的方法,一下子給兒媳準備了好幾份,還在麵包上抹上了她最喜歡的草莓醬。
聰明人,不管是什麼關係都能處理得很好,但是「糊塗鬼」就不一定了。
有的人覺得,女婿進了丈母娘的家門,那是貴客,什麼都不用幹,等著吃吃喝喝就好了;也有人覺得,女婿上門,那得好好表現,畢竟能不能娶到媳婦,全憑丈母娘開口了。
如果是看過《婆婆和媽媽》的人應該都知道,李晟小兩口和長輩的關係處得很好,李晟的媽媽還記得女婿最愛吃的菜,人家是怎麼做到一家人相處得這麼和諧的呢?
1、劃清界限
劃清界限不是說讓小輩和老人不再來往,而是在日常相處的時候,能夠關注自己的方式方法。
尤其是在對方家裡的時候,不要太拘束也別太隨便,端莊點是最好的。
2、好好說話
日常生活就那麼點事情,發生拌嘴的情況太正常了。
但是這種問題發生了,通常會有兩種結果。一種,雙方越來越親近,另一種矛盾更加集中。
最後發展成哪種結果,全在於大家是什麼態度。
不管是小輩還是老人,好好說話是和諧關係的最基本的原則。
哪怕自己說得再對,如果自己的態度不對,即使有理你也說不出去了。
3、收回權利
一個新生家庭是從兩個家庭中分化出來的個體。在這個環境中,夫妻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對於那些經常插手兒女生活的家長,本身就已經是「竄班奪權」的行為了。一個人,如果在自己的領域內都不能說算的話,發生爭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自己的家自己做主,女兒不能總是聽媽媽的指指點點,兒子也不能總是聽媽媽的指揮。
夫妻二人自己掌握主權才能避免因為他人插手產生錯誤的決定發生矛盾。
4、儘量不住在一塊
現在還有一些人,有了另一半以後還會跟長輩擠在一個房子裡。而這樣的選擇也是造成很多矛盾的關鍵。
大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區別,生活在一起的他們隨時都可能爆炸,隨時都可能因為一點摩擦而爆炸。避免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住。
在節假日回家看看爸媽,拉近一下距離是最好的選擇了。
此外,長期和長輩住在一起,很可能讓兩個年輕人越來越依賴老人的幫助。
我們的父母總是喜歡在還能幹的時候,幫我們再多做一些事情,但是越是這樣,越容易讓兒女「斷不了奶」。分開,對兩方都好。
你把女婿當客,你敬他,他也尊。
把兒媳當成親閨女,你親她,她才親你。(作者:mar46)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