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花已爛漫——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2020-12-21 光明時政

  新華社石家莊8月7日電題:太行山花已爛漫——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新華社記者李繼偉

  他是教授,又是農民;他是「財神」,又是愚公。

  他俯下身子為群眾脫貧覓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禿嶺拋進歷史,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

  他生前吃著饃就白開水當餐飯,用擔當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富裕文明漸成現實。

  人們聲聲呼喚著他的名字:李保國。

  在高矗山巔的豐碑裡,在刻進石頭的名字裡,在烙在心田的話語裡,在山花爛漫的大山裡……

  我們聽到了回音。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太行山深處的「富崗」蘋果與李保國的故事始於22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

  1996年8月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後,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一片狼藉。「那時候感覺天都塌下來了。」崗底村村委會主任楊灃軍回憶說,洪災後不久,河北農業大學的科技救災團來到了這裡。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李保國老師,臉黑漆漆的,咋看都像個農民,哪承想是大學老師啊。」村民楊雙奎抹著眼淚向記者回憶說,「李老師跟我說,他就見不得老百姓受窮,他一定會幫我們。」

  那段日子,村黨支部書記楊雙牛陪著李保國在崗底的大山間一腳石子一腳泥地摸查災情。崗底村有1000多畝蘋果樹,由於產量低、質量差,賣不上好價錢。李保國心裡有了譜:必須讓村民懂技術。

  崗底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振宇說:「李老師那會兒總說,他要變成農民,要讓農民變成他。現在村子裡已經有接近200名果農獲得國家頒發的果樹工技能證書。」

  在崗底村的村委會,記者見到了李保國住過的幾平方米的辦公室兼起居室,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學教授在這裡一紮就是20多年!他把論文寫在了廣袤的燕趙大地,如今崗底村僅靠種「富崗」蘋果這一項,人均年收入就有3萬多元。

  在李保國生前上千條的手機通訊錄裡,貧困地區的農民佔了60%;在他眾多的微信群裡,都起著他自己編創的一串串便於識別的獨特名字:「崗底蘋果群」「前南峪板慄群」「綠嶺核桃群」等。

  他的足跡遍布河北邢臺縣、內丘縣、臨城縣、易縣、平山縣等太行山扶貧基地的現場,他的交通工具囊括了火車、汽車、拖拉機、摩託車、自行車等,他一年中200多天奔波在扶貧一線上。

  「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八月的邢臺縣前南峪村,空氣裡都是瓜果的香氣,再過一個月就要收穫板慄了,果農們在板慄樹下忙著除雜草,清理慄樹坪,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李保國紮根太行山區30多年,推廣實用技術36項,先後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場次,讓140萬畝荒山披綠,打造了「漿水」板慄、「綠嶺」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幫助農民增收35億元以上,10餘萬農民在他帶領下脫貧致富。

  與此同時,他主持完成了9部教材的編寫;承擔著多門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程,全年達416學時;先後獲國家級、省部級數項科技進步獎和突出貢獻獎;先後帶過67名研究生,多數如願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幾十年的奔波工作,李保國患上了糖尿病、疲勞性冠心病等。「有一回我們『強制』父親去醫院調養一下。他的手機就一直閃個不停,都是好些個老百姓。我們不讓父親接電話,他就急,怕他急會影響心臟,就讓他接電話。沒住幾天,他就又帶上行頭去村裡了。」李保國的兒子李東奇回憶起父親,仍舊難掩思念的淚水,父親收拾行囊離開醫院的那幕,現在仍深深烙在他的腦海裡。

  「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

  2018年初春,一場鵝毛大雪不期而至,易縣西豹泉村核桃種植大戶王呈千一夜未眠,新栽植的核桃樹已經吐了嫩芽,他下意識抓起電話就給李保國打,但突然想起來,李老師已經去世兩年了,禁不住淚流滿面。

  淚光中他在微信朋友圈為李保國點亮了一縷燭光,「那年的大雪,您在,蘋果沒有減產,今年的大雪我們該怎麼辦?」

  凌晨3點多,李保國的愛人郭素萍回復他說:「按原來種蘋果時的辦法辦,趕緊燻煙、晃雪。」收到信息後,王呈千顧不上說感謝,急忙通知大夥行動起來,躲過了一場天災。

  「李老師走了,但是他還有未完成的事業,還有很多老百姓需要他,我想這也是他生前最大的牽掛。」李保國的愛人郭素萍回想起自己的同事、伴侶眼圈溼潤,「我一直會秉持著他以前的路子走下去,繼續幹,一直幹到幹不動為止,我想我這麼幹,也是對他最好的懷念。」郭素萍告訴記者,與李保國生前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創新團隊,正在努力把他生前未竟的事業繼續發揚下去。

  李保國的學生張雪梅說,紅樹莓口服液已經通過了相關質量認證,有望規模上市,李老師生前最後兩年主要就想把這個研發出來,讓更多老百姓能喝得起。

  在李保國生前工作的河北農業大學,以助力脫貧為目標的122支「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正有組織地紮根基層、奉獻力量。

  馬華冰研究生畢業後同她的師姐陳利英等人,紮根在了位於臨城縣李家韓村的綠嶺核桃種植園,她常常感覺老師似乎沒有走,只是去另一個扶貧點了。

[責編:楊煜]

相關焦點

  • 時代楷模——追記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李保國
    河北日報記者陳騰飛攝  我國知名經濟林專家、山區治理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特等勞動模範、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 ...追記「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記 者 趙永輝攝 9月17日,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是我省唯一獲獎者。9月29日,郭素萍代表丈夫李保國領取了「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巨大的榮光,無上的讚譽。在河北農大,在他生前曾幫扶過的臨城、內丘、平山、阜平、唐縣等地,人們再次念起這位「農民教授」「科技財神」,由衷的為他驕傲和自豪。
  •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紀念石在河北農業大學落成
    當日,保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譽峰、河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饒桂生、河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賈敬剛、李保國家屬郭素萍及李保國團隊服務基地代表、李保國教學科研團隊代表,「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各團隊帶頭人和骨幹專家等各界人士500餘人齊聚河北農業大學,參加李保國紀念石落成儀式,追思紀念這位「改革先鋒」。
  • 李保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追記「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2012年4月13日,李保國教授在臨城縣為農民講解薄皮核桃高接換優技術要領。記者趙永輝攝9月17日,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是我省唯一獲獎者。9月29日,郭素萍代表丈夫李保國領取了「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獎章。巨大的榮光,無上的讚譽。在河北農大,在他生前曾幫扶過的臨城、內丘、平山、阜平、唐縣等地,人們再次念起這位「農民教授」「科技財神」,由衷的為他驕傲和自豪。
  • 河北農業大學隆重舉行李保國先進事跡報告會
    河北農業大學隆重舉行李保國先進事跡報告會 2016-06-13 來源:河北農業大學 此次報告會是我校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一次重要活動,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報告會邀請了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李保國團隊重要成員齊國輝教授,邢臺市林業局工程師、李保國的學生施麗麗,他們分別代表李保國生前服務的基地、同事、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回顧了與李保國一起工作、學習的點滴細節,展現了李保國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歷程。
  • 李保國:燃盡生命染綠巍巍太行山
    楚天都市報10月14日訊(記者餘淵 發自河北)1981年3月,一輛老式汽車從河北保定出發,搖搖晃晃開進了太行山區。23歲剛剛大學畢業並留校任教的李保國,跟隨河北農業大學課題攻關組,一起前往太行山深處的邢臺縣前南峪村,準備在那裡展開研究項目。一路上,看著滿山的荒地,李保國暗自下定決心,作為農民的兒子,他要用自身所學,帶領村民致富,讓荒山變為綠地。
  • 果林成蔭斯人已逝 河北行唐果農追憶李保國教授
    圖為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上閆莊鄉神樹村村北山地上的大片蘋果樹林,在李保國教授指導下,今年開始掛果,明年正式進入豐產期。然而,在此勞作的果農們再也聽不到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傳授蘋果栽種技術的洪亮話語,再也看不到他手把手指導培育苗木的身影。 「在鄉親眼中,李教授是『老師』是『財神』,在我的心中,他就是平易近人的朋友和恩人。」憶起在今年4月猝然長逝的李教授,想到和他一起相處的日子,神樹灣生態農業開發園經理劉記雲深情地說,「沒有李教授,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神樹灣啊!」
  • 河北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怎麼樣?
    河北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怎麼樣? 2020-10-10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河北農業大學舉辦成人高等教育始於
  • 咱們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河北農業大學!
    >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堅持「太行山道路」,弘揚「太行山精神」,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河北農業大學是我國最早實施高等農業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後經歷了直隸農務學堂、直隸高等農業學堂、河北省立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歷史時期。
  • 我的母校——河北省資歷最老的高校「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10月4日上午,河北農業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在東、西校區分別舉行。校長申書興在開學典禮上講述學校發展歷史,深情寄語新生。9890名新同學、教師代表、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學院負責人參加了開學典禮。遙想當年自己剛剛高考完,迫不及待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
  • 李保國紀念石落戶河北農大渤海校區
    近日,在位於渤海新區的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舉行了李保國紀念石落成儀式。紀念石坐落在河北農大渤海校區南北中軸線上,選用太行山東麓的雪浪石作為石料,正面雕刻李保國老師半身像,背面鐫刻李保國老師的生平事跡。
  • 河北耕讀鄉創學院在河北農業大學揭牌
    河北耕讀鄉創學院在河北農大揭牌儀式現場。 記者寇國瑩攝河北新聞網12月3日訊(記者寇國瑩)今天,河北耕讀鄉創學院揭牌儀式在河北農業大學東校區舉行。同時,河北農業大學還舉辦了雙創項目首屆發布會。據介紹,河北耕讀鄉創學院是由河北農大和河北雲鄉居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旨在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引領企業創新發展。
  • 心繫百姓 內蒙古4人候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為了展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進一步擴大黨員群眾參與度,提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營造濃厚的評選表彰氣氛,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評審小組於5月15日起首次開展網上投票推薦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活動。
  • 青春如火初心如炬 :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小娟
    青春如火 初心如炬——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小娟◎記者 王朝霞 李建舟 何龍 12月3日,中共中央追授犧牲在扶貧路上的好幹部張小娟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在羚城合作、在大夏河畔、在船城卓尼、在草原深處……扶貧幹部們一致表示,張小娟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是實至名歸,她那種忘我奉獻的精神,值得大家永遠學習和繼承。大家普遍認為,張小娟的事跡,充分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也是她個人信仰和高尚品德的集中體現。當前,甘南州雖然已經整體脫貧,但仍然需要很多人堅持奮戰,才能鞏固全州取得的脫貧成績和戰果。
  • 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在調研中求真諦、探精微、得成長
    河北農業大學教師指導學生參與農村調研。最近,河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河北農大」)食品科技學院的李欣然的感觸就是如此。  5月4日,《中國青年報》在頭版刊發《習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文中,河北農業大學1985屆校友、現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曹兵海講述了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與河北農大正定籍學生之間的書信往來,特別是邀請大家暑期返家鄉做農村調研的故事。
  • 河北這些作品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
    河北省創作生產的電影《血戰湘江》,電視劇《海棠依舊》《太行山上》,戲劇河北梆子《李保國》,廣播劇《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歌曲《雪戀》《天下鄉親》等7部作品成功入選,獲獎數量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第二位。讓我們重溫這些「河北製造」的文藝精品,感受其中傳遞的時代正能量、河北好故事。
  • 河北農業大學舉辦「知農愛農 勇擔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講好...
    河北農業大學舉辦「知農愛農 勇擔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講好李保國故事 弘揚李保國精神」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頒獎典禮
  • 河北農業大學2020年恭賀新禧:舊歲已展千重錦,新年再進百尺竿!
    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繼續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新立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03項,到位科研經費1.71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引進優秀博士以上人才61人,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 「綠水 青山 金蘋果」——河北內丘富崗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舉行
    田澤陽攝 河北新聞網8月1日訊(張淑梅、趙冬玉)今天,由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邢臺市政府指導,內丘縣委、縣政府主辦的「綠水 青山 金蘋果」內丘富崗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在邢臺市內丘縣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舉辦。
  • ...記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孫建設
    記者 桑 珊攝 [奮鬥者說] 眨眼間我在「太行山道路」上從小兵變成了「老兵」。親歷了30多年的變遷,如何讓太行山人民,乃至全國生態類型相似的貧困地區農民徹底擺脫貧苦,仍是我們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願。——孫建設 □記者 馬利 桑珊 孫建設時尚,衝鋒褲、徒步鞋、漁夫帽,還有新款的手機和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