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裡長城的東端,山海關附近的山谷內有一段長城,猶如巨龍從崖頂逶迤而下,直插谷底,又依山背奔騰而上,自然形成「長城倒掛」之勢,這就是長城中的奇觀之一——三道關長城。
三道關是古戰場抵禦外兵入侵的三道關口,修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說起來有意思,別的地方的長城只有一道,但因為這個山谷地勢險要,為了保護好山海關,不讓外寇抄了後路,就在這裡修築了三道長城,所以叫作「三道關」,而且還專門設了一個三道關堡,委任軍銜較高的副總兵在這裡防守,可見明朝對三道關軍事地位的重視。
如今,三道關第一、第三道關僅存遺蹟可辨,第二道關為正關,這裡山高谷深,峽谷兩側石壁如斧劈般險峻,坡度有90。石砌長城在這裡據險而布,「因地制宜,因險制塞"。由於巨石嵯峨,實際上根本無法在泥土上打地基,只好在石頭上修築,把石塊直接砌進山崖,跟山崖的石面咬合起來,可見當初的施工難度。
這段長城呈「V」字形,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猶如遊龍巨蟒從崖頂逶迤而下,直插谷底,又依山背奔騰而上,果真就如同倒掛在關溝山崖兩側之上,石垛口仍大多完整,這種自然形成的「長城倒掛」之勢,就整個萬裡長城來說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三道關是軍事險要,曾多次發生戰爭,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就曾把這裡當作主戰場。
今天,攀上三道關頂,三關聳峙:南面是波濤起伏的大海,俯視長城如線垂直倒掛;北面,峰巒起伏的燕山上,長城如條長龍蜿蜒而去。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遊客前來三道關爭睹奇觀,把這裡視為萬裡長城風光中的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