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2019年4月16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與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生交流計劃籤約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學院領導及相關專業教師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地空學院副院長劉瑜主持。
地空學院院長張立飛代表學院歡迎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領域的同仁到訪北京大學,並介紹了北大地空學院目前的教學、科研以及近幾年學院人才引進等情況。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朱延祥介紹了「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概況,該院是臺灣地區高校中唯一設立的地球科學學院,下設地球科學系和大氣科學系以及三個獨立研究所。朱延祥介紹道,臺灣有著獨特的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是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多發區,也是全世界颱風造訪最為頻繁的區域,受到兩岸地球科學家的共同關注。
協議籤署儀式
北大地空學院副院長寧傑遠介紹了雙方互派學生交流計劃自2013年籤訂以來的實施情況。該項目得到了兩校學生積極響應,雙方互派學生近40名。雙方一致認為,互派交換生對兩校學生大有裨益,能開拓學生視野,實現知識結構互補。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交流互訪工作,在教師層面進一步增進了解非常重要。隨後,雙方院領導正式籤署協議,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及交換生的互派。
16日下午,雙方針對地球科學領域的若干研究成果進行了學術報告會。報告會交流氣氛熱烈,增進了海峽兩岸地球科學領域學者的了解和友誼。
附:學術報告會題目
朱延祥,「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相干散射雷達在大氣、電離層、與海洋探測的應用與進展
宗秋剛,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太空探測研究
趙吉光,「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所長,太空科學研究所簡介
劉正彥,「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教授、「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電離層天氣觀察與應用
劉永崗,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研究員,真極移與地球冰期
許樹坤,「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琉球隱沒帶地震地體構造
倪春發,「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Efficient workflow to identify earthquake-induced disasters in urban areas - a case study based on coherenc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Sentinel-1 SAR interferogram
顏宏元,「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簡介臺灣的重磁研究
寧傑遠,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兼理論與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東北巖石圈改造的地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