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清岸綠 北上長江水已達飲用水標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源頭——揚州江都水利樞紐。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崔佳明)16日,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走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江都水利樞紐。江都水利樞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7年多來,已累計向山東調水超47億立方米,相當於將5個駱馬湖或1.5個洪澤湖的蓄水搬運到齊魯大地。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沙盤1:2000 崔佳明 攝

江都水利樞紐位於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芒稻河的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被譽為「江淮明珠」。江都水利樞紐主要由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閘、3座船閘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等組成,共裝機33臺套,容量55800千瓦。這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把長江水北送天津、東送山東半島,輸水主幹線全長1156公裡,一期工程於2013年12月通水,年調水規模約90億立方米。

一江清水順利北送,抽水站功不可沒。現場一位工作人員說,一滴水,通過一個又一個泵站閘壩一級又一級提升,從揚州三江營長江幹流一路北上,爬升13個臺階到達黃河,之後向北送京津冀、向東達山東半島。

南水北調工程不僅要看「量」,更要重「質」。「國家花那麼大代價建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就是要通過科學調劑,解決我國在水資源分布上『北缺南豐』的問題。」揚州市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力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運行平穩、水質穩定達標,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源頭」取水口水質全面轉好,其中Ⅱ類水佔比已達到90%以上。 崔佳明 攝

三江營既是淮河入江和江淮生態大走廊的核心區,又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為保障「一江清水北送」,揚州水文分局在調水主幹線(南起江都、北至寶應)設置了8個監測站點。「我們按照國家《水環境監測規範》,長年對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等22項水質指標以及輸水量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往北輸送的每一滴水都是清的。」揚州水文分局相關負責人說,揚州調水主幹線全年監測到的水質均優於Ⅲ類,符合北送標準;長江揚州三江營調水水源保護區全年12個月水質均達Ⅱ類,已經達到飲用水標準。日前,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揚州分局發布的2020年1-12月揚州市南水北調主幹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報告顯示,「源頭」取水口水質全面轉好,其中Ⅱ類水佔比已達到90%以上。

11月14日,航拍江都水利樞紐,水清岸綠美如畫。 孟德龍 攝

「目前,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為基礎的二期工程正在加緊規劃,二期工程預計將供水範圍線路進一步延長擴大到京津冀和雄安新區,新增供水量59億立方。」江都水利樞紐相關負責人說。(完)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清岸綠 北上長江水已達飲用水標準
    江都水利樞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7年多來,已累計向山東調水超47億立方米,相當於將5個駱馬湖或1.5個洪澤湖的蓄水搬運到齊魯大地。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沙盤1:2000 崔佳明 攝江都水利樞紐位於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芒稻河的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被譽為「江淮明珠」。
  • 護源頭廊道 送清水北上 ——江蘇全力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發揮效益
    □本報記者 程瀛 吳卿鳳  經過入口處「源頭」石碑,便看到4座抽水站連接4座小島,在千株金黃銀杏掩映下,江都水利樞紐這顆「江淮明珠」風姿盡顯。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觀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江都水利樞紐專題片,聽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運行情況介紹。  日前,記者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回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 護源頭廊道 送清水北上 ——江蘇全力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發揮效益
    □本報記者 程瀛 吳卿鳳  經過入口處「源頭」石碑,便看到4座抽水站連接4座小島,在千株金黃銀杏掩映下,江都水利樞紐這顆「江淮明珠」風姿盡顯。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觀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江都水利樞紐專題片,聽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運行情況介紹。  日前,記者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回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 新華社聚焦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 揚州為綠色發展「增底氣」
    編者按 昨天,新華社以《生態涵養「一大片」「供水線」成「發展線」》為題,聚焦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江蘇向省外調水的背後故事。文章對揚州著墨頗多,著重點讚了揚州在送水北上、生態保護、景區建設等方面為綠色發展「增底氣」的生動實踐。本報今刊登,敬請關注。
  • 江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東線源頭,Ⅱ類水佔比已達到80%
    這裡是江蘇省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12月16日,「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採訪團來到這裡,探尋南水北調的「源頭故事」。 該工程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南瀕長江、北連淮河,地處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它不僅解決了蘇中蘇北地區水患,更為北方的山東、天津等地送去長江水。7年多來,江蘇已累計向山東調水超47億立方米,相當於5個駱馬湖的水量。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肯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
    位於樞紐內的江蘇南水北調展示館,星空燈下東線工程蜿蜒於江淮大地,「南水」一路堅定北上。習近平總書記在1:75000的沙盤前,聽取陳杰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運行情況的匯報。  在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圖前,習近平駐足觀看。圖的北方,北京、天津、保定、雄安新區……正期待著來自江蘇的長江水。
  • 水清 草茂 魚肥 鳥翔
    壯士斷腕流域治汙挑戰「世界第一難」    南水北調,這項為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戰略性工程,也是世界上覆蓋區域最廣、調水量最大、工程實施難度最高的調水工程之一。南水北調規劃為東、中、西三線,分別從長江下遊、中遊、上遊向我國北方地區調水。三條幹線把長江、黃河、海河、淮河相連互通,形成了「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供水新格局。
  • 南水北調東線昨日開機調水 看一江清水浩蕩北上
    23日9時,洪澤站平靜的河面突然激起一股漣漪,伴隨水泵機組的轟鳴,南水北調東線第三梯級泵站,洪澤泵站開啟梯級第八個年度向省外調水任務——將一江清水源源不斷通過洪澤湖、駱馬湖調蓄,送到蘇魯邊境。南水北調東線江蘇境內工程在習近平總書記11月視察我省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工程後首次「開機調水」。此次調水與往年有何不同?
  • 南水北調東線昨日開機調水——看一江清水浩蕩北上
    冬日的南水北調洪澤站站區風景如畫,陽光明媚。23日9時,洪澤站平靜的河面突然激起一股漣漪,伴隨水泵機組的轟鳴,南水北調東線第三梯級泵站,洪澤泵站開啟梯級第八個年度向省外調水任務——將一江清水源源不斷通過洪澤湖、駱馬湖調蓄,送到蘇魯邊境。
  • 南水北調東線通水3年 11億方長江水澤潤蘇魯
    1467公裡,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北,澤潤蘇魯。南水北調東線通水3年,累計調水11億立方米,不僅是一條輸水線,也成了一條發展線。調水解渴,優化配置水資源山東省濟南市臥虎山水庫,水位129.9米,達到了歷史最高。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肯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
    位於樞紐內的江蘇南水北調展示館,星空燈下東線工程蜿蜒於江淮大地,「南水」一路堅定北上。習近平總書記在1:75000的沙盤前,聽取陳杰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運行情況的匯報。  在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圖前,習近平駐足觀看。圖的北方,北京、天津、保定、雄安新區……正期待著來自江蘇的長江水。
  •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只是建設一條調水線
    東平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水庫之一。從江蘇揚州引來的長江水,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為兩路,一路向北穿過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則向膠東地區供水。「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通水後,對水質的相關要求提升,推動沿線各地大力開展生態治理,包括東平湖在內的多個重要河湖溼地生態有了明顯改善,生態效益突顯。」
  • (經濟)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題: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
  • 探尋「源頭精神」④|「全國一盤棋」中的江蘇作為
    2013年11月15日,以江都水利樞紐為「源頭」,一條幹線總長1467千米的輸水線路,將長江之水由南至北引至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    要護一湖清水北上,「醬油湖」必須重現昔日「清荷照水、魚躍鳥飛」的美景。為此,在源頭活水的助力之下,一場最為嚴苛的治汙大幕在微山湖周邊拉開,微山湖從此由「一湖醬油湯」蛻變成「一湖清水」。
  • 探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天眼」監控護送一江清水北上
    坐標1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漢源鎮嶓冢山漢江源頭藏在青翠山中在中國版圖的江河中,漢水與長江、淮河、黃河並稱「江淮河漢」。無論是「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還是「滔滔江漢,南國之紀」,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歷史上曾被反覆詠唱。
  • 探尋「源頭精神」④|「全國一盤棋」中的江蘇作為
    2013年11月15日,以江都水利樞紐為「源頭」,一條幹線總長1467千米的輸水線路,將長江之水由南至北引至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要護一湖清水北上,「醬油湖」必須重現昔日「清荷照水、魚躍鳥飛」的美景。
  • 南水北調東線上的天池:東平湖喜盼一江春水(圖)
    東平湖也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上的「天池」,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在南水北調東線上,這裡的海拔最高;稱其是南水北調東線的「分水嶺」,是因為從這裡再往北到北京、天津或往東到青島、煙臺、威海走的水就不用泵站提水了,而開始實現自流了。在南水北調東線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的東平湖也和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城市一樣,迎來了新的發展,湖區環境改善,漸成氣候的旅遊業都得益於將要從南方來的「一江春水」。
  • 南水北調東線散記
    抱一壺長  「南水北調東線行」江水,我由南向北。沿途,一邊是古運河豐富而滄桑的水文化,一邊是現代建設者們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水質改造而付出的艱辛勞動與心血。泵站、水立交、蓄水湖、水庫、漕運遺址……站在這些地方,有時候我竟弄不清楚自己身在遠古還是現代。大禹治水、運河開鑿、向南方「借點水」……呈現的都是人類與水,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
  • 南水北調!濟寧市兗州區用上了長江水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4日訊 近日,太陽紙業南水北調長江水廠正式投入運行,濟寧市兗州區用上了長江水。據了解,太陽紙業投資4800萬元,興建了日處理3萬方的南水北調長江水廠,並辦理了地表水取水許可手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揚州抽引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北上,分13級提水至東平湖。
  • 江西描繪長江「最美岸線」:江豚騰躍 水清岸綠
    (資料圖) 程鵬 攝   中新網九江12月10日電 題:江西描繪長江「最美岸線」:江豚騰躍 水清岸綠  記者 李韻涵  「現在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在水中活躍,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曾經是漁民的舒銀安如今「洗腳上岸」,成為了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江豚巡護志願隊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