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珀斯充沛的陽光、墨爾本鬧市的喧囂和霍巴特極美的孤獨,我們來到藝術之都——南澳大利亞州的阿德萊德。我聽說這所城市,還是因多年前它的足球隊和中國聯賽球隊進行比賽,其餘就不甚了解了。到達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就體驗到了這所城市的多樣性:陽光與雨水交替,有時「東邊日出西邊雨」,讓我想起齊秦那首《太陽雨》的歌詞:「晴朗的天空裡下著雨,這是一場午後的太陽雨。」阿德萊德的城市是一塊平原,旁邊就是大海,有沙灘;出城車行二十分鐘,就是一望無際的高原,我頓時有了回到內蒙古高寒漫甸的親切之感。最重要的是,我們也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奔跑的袋鼠,幾隻袋鼠被車追趕,跳躍在葡萄園的行架之間,身手極為了得。還有鴯鶓,這種體型碩大的澳洲鴕鳥,終於在動物園之外得以見到它的身影。
阿德萊德大學
阿德萊德城市雖不大,卻孕育了幾所高校,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阿德萊德大學和南澳大學。這兩所學校之間沒有圍牆,恰如「連體嬰兒」,也是姊妹校。聽留學生講,阿德萊德大學一直對南澳大學垂涎已久,想要「吞併」它。但南澳大學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拒絕了阿德萊德大學的「好意」。但這不妨礙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甚至是聯姻。我們採訪的同學裡,就有這樣一段佳話。我們今天的留學生交流選擇了兩位阿德萊德大學和一位南澳大學的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了他們各自精彩的留學生活。
董同學:與紅酒相伴的愜意生活
董同學
董同學就讀於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釀製與葡萄栽培專業,他高中就比較喜歡生物,曾去過加拿大多倫多留學,學的是紅酒專業。由於不耐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來到了氣候更加溫暖、光照充足的阿德萊德。阿德萊德大學的農業學科,特別是葡萄酒釀造專業在世界上排名領先,同時因為地處南澳,氣候適宜,遍布葡萄園,相關產業比較發達。
葡萄酒釀造專業每個學年會有一定的理論專業課程,講一些關於土壤和釀造的相關知識。同時,作為技術和實踐學科,親自動手是必不可少的。說起專業情況,靦腆的小夥子變得非常健談,他說:「實驗課在學習中所佔的比重非常大,每個課程都需要做實驗。大三時可以在學校的酒廠釀造具有自己風格的葡萄酒,上學期是紅葡萄酒,下學期是白葡萄酒。」
由於專業具有特殊性,不但需要了解如何釀造葡萄酒,而且還需要學會品鑑。因此,董同學每周就買兩瓶葡萄酒,對產區和味道進行記錄,還去葡萄園和廠區學習。本來不太喜歡喝酒的他,因為專業的緣故,對葡萄酒也產生了極大興趣。
我們一直以為這個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很少,其實不然,董同學所在年級的中國學生約三分之一。我們猜測,更多中國學生學習該專業,可能和中國市場對於紅酒的需求旺盛有關。
彭同學:從仿真實驗室走出的註冊護士
彭同學
彭同學在國內讀完醫學專業本科,來到南澳大學學習護理專業,已經於去年順利畢業,拿到了工作籤證,在阿德萊德醫院工作。
作為過來人,我請她談了一下國內外大學的醫護專業在教學方式上有何不同。她認為,國內的醫學專業偏重於理論學習,基本上前三年都是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到了第四年會分配實習醫院上班,其實很多學生還沒有親自做過護理,需要慢慢適應;另外,在訓練道具上也有很多區別。國內醫學院更多使用棉花等做成的模具,但南澳大學使用的道具更加具有仿真性。模具胳膊的手感和構造與真人一樣,學生在練習靜脈注射時,注入血管的是紅顏色液體,和人的血液看起來別無二致。
另外,南澳大學建立了虛擬醫院,名為Horizon Hospital andHealth Service,簡稱HHHS。是一個虛擬化學習和實踐場所,網上有站點,可以查到病人檔案和病歷。虛擬醫院有不同科室,比如兒科、外科和老年科等,每個科室都有不同的病人。學生可以提前看到病人的情況,和同組夥伴對病人進行診斷。每個年級考察重點不同:比如大二會考察學生給藥的情況,看這個過程是否正確;大三更加靈活,考察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應變能力。實踐中,「病人」會出現突發狀況,比如心電圖突然異常,但學生們提前並不知道,要根據具體症狀及時應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學習。
虛擬醫院建造的和真實醫院一樣。在這裡,老師都是護士,現場指導學生操作。上課時,老師會說歡迎進入病房,和醫院護士的用語一致,比較有針對性和代入感。經過這種測試,基本上確定學生操作是安全的,才會去真實的醫院臨床。這種遊戲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必擔心犯錯。
即使這樣,彭同學在學習時,對於真實的醫院場景還是不放心。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她自有妙計。「我去阿德萊德皇家醫院申請了志願者(Volunteer),在醫院呆了一段時間。經過這段經歷,我對澳洲的醫院再也沒有恐懼感了。」意外收穫,彭同學還認識了一位土著老奶奶,學習了兩句土著語,也體驗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張同學:理論和實踐並重的金融與會計
張同學
張同學就讀於阿德萊德大學金融與會計專業。她對於澳洲的學習非常自信,專業方面也沒有太大挑戰。特別是在數學方面的優勢,讓我們再次深深感到了國內基礎教育積極的一面。
因為專業的緣故,張同學堅持外出打工。她主要做了兩份工作:一份是在培訓機構做輔導老師,給大一、大二的中國留學生輔導專業課程,協助他們理解專業內容;另一份是在華人餐館做前臺。
對於輔導老師的角色,張同學的家裡人還是比較認同的。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教別人。她說,每次認真備課,相當於把課程鞏固溫習了一遍,而且比自己學習時效果更好。餐館打工在時間上要求更多,每天8小時,每周四天,確實比較辛苦,但張同學覺得工作可以和所學專業知識連接起來,在學業上的收穫遠遠大於經濟收入。這種社會活動讓她實現了經濟獨立,也帶來了精神上的自由。很早就希望獨立的她,在澳洲更加如魚得水。
阿德萊德大學校園
正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留學生都有不同的精彩留學生活。就像託馬斯·卡萊爾所說:「生活的悲劇不在於人們受到多少苦,而在於人們錯過了什麼。」生命是個體驗過程,沒有人能夠代替另一個人的生活,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凡是尋找者,必能尋見。每個人的生活不一定完美,但也足夠。
以上圖文均為新東方原創,作者為澳大利亞名校之路記者,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