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內陸國裝備海軍,其實是沒有什麼必要的。因為內陸國不臨海,沒有海岸線,也就沒有海上作戰的機會。
舉個例子,我們常常都在講蒙古海軍如何如何,于謙他們家老丈人,蒙古海軍司令蘇赫巴託爾三世,率領著王下七武海,縱橫星辰大海。但事實上,這其實就是一個搞笑段子。蒙古所謂的海軍,其實就是一直運輸隊,總共也就三條船,其中兩條已經報廢了。唯一能用的那一條就是蘇赫巴託爾三世,一艘排量不足千噸的小拖船。
而所謂的王下七武海,其實就是船上的七名船員,他們這輩子都沒見過大海,甚至只有一個人會遊泳。
而蒙古海軍徵服的星辰大海其實就是蒙古國境內最大的湖泊,庫蘇古爾湖。蒙古海軍的任務也就是來往與庫蘇古爾湖的南北兩岸,幫助牧民運送一些生活用品。當然隨著庫蘇古爾湖旅遊業的逐漸興盛,他們也時常客串一下旅遊客輪的角色。這就是真實的蒙古海軍。
世界上大多數內陸國,其「海軍」現狀和蒙古國都差不多,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但是哈薩克斯坦是一個例外,這個全球最大內陸國,擁有著一支「強大」的海軍。當然,所謂的強大,也僅僅只是相對其他內陸國而言。目前哈薩克斯坦海軍規模僅僅200多人,艦艇數量也只有十來艘,而且全都是排水量只有幾百噸的小型巡邏艇。
比如排水量150噸的俄制10750E型掃雷艇,排水量250噸的哈薩克斯坦級自製飛彈艇,所謂飛彈艇,其實只是裝備了一具火箭發射架。總之,裝備相當簡陋。但是話說回來,這在內陸國中,已經相當不錯了,至少收正兒八經的武裝力量。
那麼,哈薩克斯坦為何會有海軍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在咱們地理書上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了。初中地理課上大家應該都學過,世界上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裏海,其實裏海本來是黑海的一部分,一萬年前才從黑海中被分離出來。所以雖然裏海在地理意義上是一個湖泊,但它的水文情況完全是一個海,最深處深達1045米,湖泊裡的生物也以海洋生物為主。
當然,其之所以被叫做海,除了其性質偏向於海水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面積足夠大,總面積超過37萬平方公裡,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面積的總和(24.5萬平方公裡)還大出一半,差不多相當於一整個波羅的海。
而哈薩克斯坦正好是裏海的接壤國之一,在裏海邊擁有超過1500公裡的漫長湖岸線。這使得哈薩克斯坦有著建設海軍的條件。與此同時,裏海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總石油儲量高達320億噸之多,每一年石油開採量就可以達到1.5億噸,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個波斯灣。另外,裏海的天然氣資源和生物資源同樣非常豐富,保守估計裏海所有的資源總價值超過一百萬億美元。哈薩克斯坦是個發展不錯的國家,一個發展很快的國家需要大量能源,所以裏海能保障哈薩克斯坦發展的需要。
但關鍵問題是,裏海並不是哈薩克斯坦的內湖,與裏海接壤的國家一共有五個,其中不乏俄羅斯和伊朗這樣的軍事強國。他們無一例外都在裏海上部署了艦隊,擁有比較強大的水上武裝力量。比如俄羅斯的裏海艦隊,總兵力超過2萬人,擁有3艘飛彈護衛艦、2艘飛彈艇、4艘快艇、1艘獵雷掃雷艦和18艘掃雷艇。此外,還用超過100艘的輔助船隻,其實力冠絕裏海。
當然因為裏海只是個湖泊,裏海艦隊中的船隻不能開出去,因此被英美海軍譏笑為「澡盆中的艦隊」。
所以,哈薩克斯坦為了為何自己在裏海地區的權益,有必要建設一支屬於自己的水上武裝力量。
事實上,早在蘇聯時期,裏海上是紛爭不斷,伊朗和蘇聯沒少為裏海的歸屬問題鬧過矛盾。而蘇聯解體後,裏海的接壤國家從伊朗和蘇聯兩個,一下變成了五個,形勢更加複雜,建設海軍非常有必要。
而在當時,哈薩克斯坦其實就通過分家繼承了蘇聯裏海艦隊的一部分,艦艇數量超過30艘。只不過,當時哈薩克斯坦經濟形勢太差,且裏海艦隊總體指揮權歸屬俄羅斯,這些艦艇大都是被廢棄的老舊款,難以使用。所以,哈薩克斯坦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力量,緩慢建設海軍,以至於成軍速度和質量都不太理想。至今哈薩克斯坦海軍只有一些巡邏艇和輕型護衛艦,用來保證碼頭和港口的安全。
很顯然,這樣的海軍是無法與裏海艦隊這樣的龐然大物相抗衡的,但至少哈薩克斯坦保證了自己在裏海中的武裝存在,對於保障自己的,裏海中的航運利益還是有重大意義的。而且隨著哈薩克斯坦在裏海的國防投入日益增加,日後,裏海的湖面上,必將有著哈薩克斯坦海軍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