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濟市五老峰景區工作人員正在對索道進行安全運行檢查。 人民圖片 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6月24日報導,今年6月是第19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涉及食住行遊購娛的旅遊行業,其安全至關重要。多地文旅部門發布安全出遊提示,多措並舉,「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防線」成為重要主題,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廣大遊客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正值汛期,以旅遊道路安全、地質災害預防等為主要內容的汛期旅遊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已在多地景區展開,並按規定適時發布汛期旅遊安全預警。
安全意識漸入人心進入6月,湖南省長沙市導遊協會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旅遊安全系列之旅遊安全實務手冊」,包括社會安全事件篇、旅行意外險攻略篇、自然災害篇、公共衛生事件篇、事故災難篇、特殊旅遊項目篇、境外旅遊目的地安全提示篇等,圖文並茂,介紹了各類型旅遊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對旅遊者而言,具有較高的知識普及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來,隨著大眾旅遊活動的日益頻繁,政府部門、旅遊企業、行業組織乃至學校,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加大對旅遊安全的宣傳。
北京西城區一小學三年級家長白女士告訴記者,每個學期末,學校都會下發紙質的安全須知,同時向每位家長發送簡訊通知,提醒家長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一條該校發送的假期生活簡訊中寫道:「請家長們協助學校對同學們進行安全意識培養,注意交通安全、防火用電安全、食品安全、旅遊安全,度過平安、愉快的假期。」「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從小就樹立起較強的安全意識,每次出遊前,他總會提醒我們多做些安全方面的準備。」白女士認為,旅遊安全教育從孩子抓起,十分有必要。
而特殊旅遊項目參與者的旅遊安全意識仍需提高。日前,3名遊客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甘草茆村附近山區徒步旅行時,因缺乏戶外徒步經驗而被困,向外求助後,經公安、消防和藍天救援隊近8個小時的艱苦搜救,最終被帶出大山。近年來,隨著戶外探險遊、徒步遊等的興起,這樣的旅遊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敲響了一聲聲旅遊「安全警鐘」。
預約制帶來有序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大力推動預約旅遊,首次實現了預約旅遊在全國旅遊景區的大範圍應用。「無預約不旅遊」正成為人們的旅遊習慣。
預約制,指景區景點根據承載量綜合研判,實行預約遊覽。遊客前往一景區景點需提前預約、購票。目前,在許多景區,遊客可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下單」,省去了排隊購票的麻煩,也無需擔心到現場後門票售罄。預約制讓遊客真切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旅遊質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預約制的應用,有利於景區開展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對於歷史古蹟、文物保護單位而言,還可在旅遊發展與文物保護中尋找到平衡點。這一點,在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山東泰山景區等地的實踐中,都已得到檢驗。
「未來,預約旅遊可以成為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熱門景區景點、文物遺址採取的管理方式。」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表示。
預約旅遊不只是應急之策,它符合智慧旅遊發展的趨勢。提前規劃、做好預約,將提高人們的出遊效率,讓景區景點更加有序、安全,最大限度避免「人山人海」和「門可羅雀」這種冷熱不均現象的出現。攜程已聯合景區推出分時預約線上服務功能,支持景區「全渠道、全場景、全業態」實名預約。攜程副總裁喻曉江表示,實現預約旅遊應成為中國旅遊行業「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出遊系好「安全帶」端午小長假將至,短途遊、本地遊將迎來一個小高峰。旅遊平臺的預訂數據顯示,端午假期的出遊訂單出現小幅增長,部分熱門景區門票預計提前售罄。節假日期間的旅遊安全工作成為各級文化旅遊部門的工作重點。
「旅遊需要安全,沒有安全就使旅遊失去了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廣瑞指出,旅遊是現代人的一種活動,而且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國內旅遊,還是出境旅遊,安全都是要十分關注的,決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中國遊客的出境旅遊安全一直為中國政府關注。張廣瑞指出,對出境遊客而言,目前涉及人身安全的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疫情,二是天災,三是戰亂。「對許多重要的國際旅遊客源國和地區來說,向公民及時報告目的地國家的安全狀況是非常必要的。」
每逢出遊高峰期,或是出境遊目的地國家、地區出現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中國外交部都會發布安全提醒,提醒出國旅遊的中國遊客認真了解出境規定,妥善安排旅遊行程,慎重選擇旅遊項目,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並倡導中國遊客文明出遊,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愛護環境、理性維權,展現中國遊客的良好形象。外交部12308熱線和「外交部12308」APP也為在國外的中國遊客提供支持和幫助。
(原題為《旅遊繃緊安全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