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扶貧路上 大泉村有「貼心人」

2021-01-10 騰訊網

縣紀委縣監委主要負責人在大泉村與村民舉行懇談會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紅網時刻 記者 石珊 衡陽報導

泥巴路變水泥路,荒山地變花果山,農網改造和光纖入戶全部完成,圖書室、宣傳欄、健身場地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近年來,衡東縣石灘鄉大泉村村民真切感受到身邊的這些變化。

石灘鄉大泉村位于衡東縣西南部,距離縣城35公裡,由原大泉村、大新村、蓮花村3個村合併而成,「偏、遠、窮」是該村長期以來的代名詞。2015年4月,衡東縣紀委監委選派第一書記、組織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紀檢監察幹部進村幫扶。

不忘初心:嚴守扶貧工作底線

2017年底,按照全省統一安排,扶貧系統進行數據清理,要求把不符合貧困條件的人員納為穩定脫貧戶,納入後不再享受幫扶政策。駐村工作隊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條件和貧困戶脫貧5條標準對全村85戶貧困戶逐一進行研判,時間緊、任務重,還要確保精準無誤,這對工作隊來說是一個考驗。

「這次穩定退出,必須嚴把關口,不多一人不漏一人!」執行工作時,面對「關係戶」,劉濤始終保持鐵面無私。

在大泉村的檔案室,至今仍存放著22戶因條件不符被列為穩定退出的農戶資料,一張張情況摸底表,記錄著工作隊的辛勤和汗水,一處處籤字手印,印證著工作隊的認真和嚴苛。

心繫群眾:服務民生辦好實事

「修路是好事,我舍小家為大家,補償我不要了。」該村28組村民陳宏信在小組會上向大家宣布。

原來,原大新村上麻塘片到大泉村村委會的路不僅狹窄,而且破爛,群眾形容它為「天晴一身灰,下雨兩腿泥」,群眾到大泉村委會來辦事要繞道十餘裡才可到達。

為了打通這條路,工作隊積極聯繫公路部門爭取項目,並申請到一筆道路扶貧資金,各種手續也都辦好,沒想到卻遭到陳宏信的阻攔。「你們修路從我家門口過會破壞我家的菜地和果樹,要麼給我補償,要麼就從我家後面過。」

「通村公路的修建不屬於國家建設項目,不能按照國家的徵地標準進行補償。修路是造福全村的事,還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村裡的工作。」為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工作隊和村幹部多次上門與陳宏信溝通,並組織召開小組會議,宣講政策,動員群眾,最終,陳宏信被工作隊的誠心打動。

在幫扶過程中,為貧困戶謝龍輝修繕廚房,為易地搬遷戶陳宏石喬遷新居,為因學致貧的鄧文軒申請助學金,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紀檢監察幹部的身影.....

發展產業:扶貧路上碩果纍纍

「感謝國家這麼好的扶貧政策,感謝紀委幹部這幾年對我家的幫扶和照顧。」1月6日,該村貧困戶鄧會徠到縣紀委監委送上了一面寫有:「精準扶貧辦實事,結對幫扶暖人心」的錦旗以表感謝。

今年51歲的鄧會徠是大泉村農民,自己沒有一技之長,上要照顧患有高血壓的老母親,下要撫養失去父親的侄女,家裡生活十分困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工作隊給他規劃種植無公害蔬菜的脫貧項目,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流轉100多畝土地建起了蔬菜基地。由於勤付出、善管理,他種的蔬菜產量高、品質好,不愁銷路。「現在,這些蔬菜主要都銷往縣城各大超市。」鄧會徠站在地頭,指著一排排菜地高興地說道。

這只是村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幫扶中,工作隊科學確立發展種植、養殖業為主的脫貧致富路子,一方面重點扶持現有的上麻塘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無花果,實現年利潤30餘萬元。另一方面借鑑成功經驗,確定以「公司+村委會+基地+合作社」方式來發展黑木耳產業項目,2019年給貧困戶分紅近20萬元,帶動貧困戶勞動力、周邊閒散勞動力50餘人就業,務工收入達10餘萬元,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

真心換真情,在工作中,衡東縣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幹部爭做貧困戶的貼心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與貧困戶及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扶貧幹部的風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扶貧幹部王永建:致富路上「貼心人」
    扶貧幹部王永建:致富路上「貼心人」 2020-09-26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身邊的「貼心人」陳君:基層扶貧5年,曾暈倒在扶貧路上
    2020年「感動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候選人4——身邊的「貼心人」陳君:基層扶貧5年,曾暈倒在扶貧路上9月的一天,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陳君如往常一樣,行走在扶貧路上。今年是陳君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從2016年10月開始,他接手鎮裡的扶貧工作,進村入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 鄂州市平石村第一書記:扶貧路上群眾的貼心人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李朝霞、汪霽月)7月29日,筆者獲悉,由鄂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派駐到平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季鴻鷹,在開展駐村工作中,積極發揮第一書記「領頭雁」作用,努力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問題的攻堅手。
  • ...扶貧故事」做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威寧自治縣水務局辦公室...
    我一直認為,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滿腔熱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愛心。   扶貧路上,讓人心酸、感動、高興的事,一件件,一幕幕,讓人難以忘懷,記憶猶新。感覺老人孤苦伶仃,十分的無助,非常需要黨和政府及扶貧幹部的關心!  我越聽越心痛,從那一刻起,我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已,我一定要用心用情,全力幫助他,做他心中的「貼心人」。於是我暗下決心,制定幫扶計劃,一步一步落實我的幫扶措施。  2020年4月,我到呂德武家遍訪,給他講脫貧攻堅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丨威寧自治縣...
    我是領導眼裡的「頂梁柱」,家人心中的「工作狂」,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是一名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水務人。在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役中,撰寫報告、擬寫文件、整理項目資料、「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我一樣都不落下。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滿腔熱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愛心。
  • 大泉村鄧氏宗祠
    大泉村鄧氏宗祠位於樂昌三溪鎮大泉村西隅,坐西北朝東南的鄧氏宗祠,約建於明代。長方形,高約7米,寬12米,進深20米,總面積240平方米。
  • 江美平:扶貧路上的「開掛人生」
    從投入扶貧工作那天起,扶貧人就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扶貧路上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激情豪邁書寫著感人生動的扶貧故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道路上綻放著青春芳華,開啟扶貧路上的「開掛人生」。甘做扶貧路上的「勤務員」,建好「扶貧能量泵」。
  • 元帥故裡的答卷——衡東以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
    衡東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增加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收入。上午8時,貧困村民劉雪冬來到省重點產業扶貧龍頭企業衡東湘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口魚池邊投放魚餌。因右手殘疾,劉雪冬只能用左手按住投餌器開關投放。投放完最後一口魚池的魚餌,時針已指向上午10時。「老劉很勤快,工作很有責任心。」公司負責人說,目前,劉雪冬負責公司33口魚池、1100畝水面的魚餌投放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丨威寧自治縣...
    我是領導眼裡的「頂梁柱」,家人心中的「工作狂」,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是一名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水務人。在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役中,撰寫報告、擬寫文件、整理項目資料、「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我一樣都不落下。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滿腔熱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愛心。
  • 決戰2020·扶貧路上丨撲下身子,做白竹村百姓的「貼心人」
    奔波於脫貧攻堅最前線,近四年來,當「村官」、理「村政」,撲下身子,真誠以待,精心調研,熟透村情民意,同百姓打成一片,成為山村百姓心中的「百事通」「活雷鋒」「貼心人」。心繫貧困村,傾情真扶貧武警戰士轉業的我精神抖擻,鬥志昂揚,不為眼前困難畏懼,雖在曾在鄉鎮工作多年,但仍虛心從頭學起幹起,並以鐵的紀律來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模範帶頭。苦學熟政策。
  • 歸鄉路上的美食路標 到衡東品土菜享意境添文化
    「嫩炒紅薯葉」、「水煮幹馬莧」已成為健體養顏、回歸大自然的時尚追求……有食客在吃了衡東土菜後賦詩一首:「元帥家鄉,衡山之東,洣水河畔,湘江之濱,這裡的山水多溫馨,這裡的土菜香噴噴,楊橋麩子肉,醉紅東方雲,石灣脆肚香,三湘驚雷轟,土匪豬肝蘿蔔皮,還有香椿煎蛋滿園春,辣得皇帝開了胃,香得神仙下凡塵……」   歸鄉路上的美食路標
  • 【脫貧攻堅】扶貧路上巾幗紅
    【脫貧攻堅】扶貧路上巾幗紅 2020-11-23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道路上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道路上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2020-12-09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趙宇:扶貧路上,收穫別樣成長
    這「一試」就是五年,五年的時間讓我在扶貧路上不斷進步成長,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嫩娃兒」成長為幫扶對象的貼心人,從一個「愣頭青」成長為扶貧工作站的站長,從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這次「四類人員」的排查工作,讓我對做好扶貧工作充滿了自信。
  •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龔廣濤:脫貧路上群眾的貼心人
    他克服困難,拿著寫著他姓名、電話的扶貧聯繫卡,挨村挨戶發放,告訴村民們有困難就給他打電話。2019年9月16日,王廣徵把寫有「真心扶貧、心繫百姓」的錦旗送到龔廣濤的手中。龔廣濤還結合當地特色,有針對性地進行扶貧
  • 【身邊的榜樣】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 丨老桑曲增
    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記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在脫貧路上,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出了動人的脫貧故事。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於2019年12月25日早上7時在昌都日通醫院因醫治無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年僅46歲。
  • 【共和國追夢人】溫雅玲:脫貧攻堅路上老鄉親們的貼心人
    共和國追夢人 溫雅玲:脫貧攻堅路上老鄉親們的貼心人 看到有個施工的師傅,唐山的,行李帶的不全,她就把自己的枕頭拿給師傅用;村裡正澆地,村裡的水泵壞了,她給村裡買了新水泵;為解決行路難問題,她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整修道路。修路期間,她始終跟在路上,挖掘機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路面鋪到哪兒,她就在哪兒,除了上路,中午她跟村裡的婦聯主任一起給師傅們做飯,一塊兒吃飯,一塊兒幹活。
  • 脫貧路上有「管家」 德州夏津縣扶貧幹部真幫實扶成貧困戶貼心人
    近日,夏津縣交通運輸局扶貧幹部老範終於將假肢交到了貧困戶周林標。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5月11日訊(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孫立)「周林標大叔的假肢手套終於發過來了,下午就給他送去!」近日,德州市夏津縣交通運輸局扶貧幹部老範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下午開完會,踏著落日的餘暉,老範和同事匆匆地趕往幫扶貧困戶周林標所在的村莊。今年春節前,老範到貧困戶家走訪,發現貧困戶周林標大叔的假肢手套壞了,細心地詢問情況後得知,周大叔的假肢手套由於佩戴時間過長,自然損壞了,周林標自己轉遍了夏津周邊的醫療器械店,可就是買不到。
  • 用心用情做好 群眾的貼心人
    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 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31戶96人,雖說在2019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 武曉慧:做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郝朝霞 本報記者 孫揚
    原標題:武曉慧:做困難群眾的貼心人 □郝朝霞 本報記者 孫揚她是脫貧工作的「多面手」,是村民群眾的「貼心人」。武曉慧自2004年7月參加工作後,就一直紮根於呼瑪縣三卡鄉工作。為了早日幫助貧困村民脫貧,武曉慧借力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積極奔走,爭取外援,確保幫扶到位。她同貧困戶幫扶人一起到貧困戶家中,同他們講解扶貧政策,協調解決現實困難,幫助尋找致富門路,節假日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通過武曉慧和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問題逐漸得到解決。貧困戶們生活有了保障,人也就逐漸開朗了,也都有了往前「奔」的那股子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