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胖子"和"小男孩"這兩顆原子彈被空投到了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上空,核彈瞬間毀滅了這兩座城市,同時也使得席捲了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畫上了個句號。隨著原子彈的出現,人類邁入了核能階段,這意味著大國之間的戰爭已經到達了毀滅世界的階段。
這也是為何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雖然各種不對付,卻只是進行冷戰,頂多局部地區扶植下勢力進行小規模對戰的原因。因為像美蘇這樣的超級強國打起來,勢必會動用核武器等一系列殺傷力超強的武器,這對地球的損失是非常嚴重且無法彌補的。
原子彈爆炸不僅會帶來巨量的光和熱,伴隨著原子彈的衝擊波一同侵蝕整片土地的還有相當恐怖的核輻射。核輻射會直接作用於生物體內的DNA,破壞細胞的遺傳信息,讓細胞無法正常增殖分裂,從而使生物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
根據專家們的說法,在原子彈爆炸的地區,百年內將寸草不生,因此各國在進行原子彈實驗時都會找國內那些非常偏僻的無人區進行。
然而現實卻跟專家們所說的不太一樣,廣島跟長崎在戰後迅速重建,如今城市重新建設完畢後的模樣遠比當年更加繁華,城市中所居住的人口也是完勝過去,住滿了居民。走在今天的廣島、長崎街頭,當地人臉上根本看不到半點有輻射疾的模樣,他們的生活行為習慣與正常人並無任何區別,這究竟是專家的說法有問題,還是有些別的原因?
在二戰時期,日本當時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但是他們依然準備實行恐怖的"一億玉碎"計劃。一旦美軍膽敢登錄日本領土,那麼日本上下一億國民將會發動瘋狂的自殺式襲擊,死也要拉上幾百萬美軍墊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而美軍由於經歷過珍珠港空襲事件,深知日本軍部有多麼喪心病狂,為了避免美軍出現不必要的生命損失,所以他們當即決定拿日本來試試新研發的原子彈威力。日本人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可怕之後,明白自己就算"一億玉碎"也無法扭轉戰局,因此只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進行投降。
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僅剩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便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峙。當時蘇聯雖然在二戰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依然抱有著無比雄厚的實力;美國方面雖然海軍很強,但登陸作戰同樣不是蘇聯人的對手。
為了嚇住蘇聯,美國決定誇大手中核武器的威力來震懾蘇聯,讓史達林方面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當時只有美國研發出了核武器,蘇聯方面一直想從美國竊取核武器研發方法。這就是為什麼美方的專家統一口徑宣布,原子彈爆炸後百年內生物都無法在含有輻射的土地上生存的原因。
由於當時挨過原子彈的國家只有日本,而日本又已經被美國接管,所以美國說什麼,日本就認什麼,原子彈被誇大的威力因此深入人心。(這段歷史其實比較複雜,戰敗國本該由戰勝國共同接管,但實際上管控日本的只有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成為了日本的"土皇帝")
但實際上原子彈當時才剛剛問世,這種超級武器雖然威力強大,但也並非美軍吹噓的那麼恐怖,至少跟如今逐漸研發成熟的原子彈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在原子彈爆炸點的三百米左右,就有活人生存了下來。此外,那兩顆原子彈的有效殺傷範圍也不算大,廣島長崎還有很大一部分遠離核爆點的建築物完好無損。當時所釋放出來的放射性物質雖然不至於立刻分解殆盡,但也在慢慢消失,許多野生動物們在之後也選擇陸續重新回到了廣島和長崎地界。
另一方面日本在能源清潔方面非常突出,為了清理廣島跟長崎中留存的核汙染,日本方面也是花了大價錢去淨化,因此才有了我們如今見到的廣島市與長崎市。
當然了,日本方面重建廣島和長崎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國家的人口眾多,但土地面積卻非常狹小,能夠符合大規模人類生活聚居的土地更是相當稀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國民不得不接受少量核輻射的侵蝕,繼續住在這片土地之上。
要說如今輻射對廣島、長崎居民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並不準確,當地的老年人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罹患白血病病逝。而且日本還經常有人撿到一起奇怪的金屬片,回頭就開始全身潰爛而死。
因此別看廣島跟長崎重建了,但原子彈的威力可不是瞎說的,核輻射也為真,可千萬別因為廣島、長崎重建就以為原子彈並沒有那麼可怕,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