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會「改革開放」嗎

2020-12-18 中國網財經

  12月17日,69歲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去世;12月28日,金正日的葬禮隆重舉行,金正恩以「朝鮮黨、國家、軍隊最高領導人」的頭銜首次公開亮相,這表明至少從理論上,朝鮮已進入「金正恩時代」。

  如今金正恩所繼承的,是這樣一個國家:一方面,這個國家擁有120萬令人生畏的軍隊,不僅裝備著龐大的炮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還有核炸彈;另一方面,這個國家的經濟問題嚴重,經常要依賴外援解決糧荒。

  不論動機和出發點如何不同,絕大多數國際觀察家認為,除了推動改革開放,朝鮮的前途將難期樂觀。那麼,朝鮮會走向改革開放嗎?

  希望獲得外界更多承認

  「對外交談」的意願會否轉變為「對外開放」的意願,則要看外界的互動,以及朝鮮高層對利弊得失的綜合性權衡。

  朝鮮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信息保密度高,獨立消息來源很難獲得,人們只能從為數不多的公開信息和不甚可靠的傳言中去分析、判斷。

  自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至28日葬禮舉行的短短11天,朝鮮官方對外發送的信息是比較多的,其中有一些頗耐人尋味,並引起廣泛報導。

  如金正日逝世之初,朝鮮駐聯合國使團要求聯大和安理會為金正日降半旗、舉行默哀儀式,隨後,聯大舉行了簡單的默哀儀式。

  再如葬禮前夕,朝鮮開放三八線朝韓分界線,允許韓國公眾北上弔唁,但僅有韓國前總統金大中遺孀李姬鎬、現代集團前總裁鄭夢憲遺孀玄貞恩率領的兩個民間弔唁團一行18人,於12月26日抵達平壤,韓國官方僅僅表示對「朝鮮人民的慰問」,並未派出官方代表團,但批准民間弔唁團北上及「慰問」本身,已是破例。但是,朝鮮方面不僅在官方傳媒上指責韓國「阻撓民間弔唁團北上」,稱韓國官方無所表示是「違背朝鮮傳統禮儀」,甚至說出「韓國方面必須為此所產生的後果負責」的話。

  這些言行,其實也從另一方面透露出一個信息,即金正恩時代的朝鮮,希望獲得外界更多承認。

  在聯合國為金正日爭「名分」,不僅僅是爭取對逝者的國際承認,更是為了藉此為新生代朝鮮領導人爭取「主席臺就坐」的資格;對韓國官方低調應對弔唁的怒火,也可反過來表明,他們渴望在此時此刻,和南邊的同胞兼敵人「好好談談」。匆匆來去的兩個民間弔唁團在朝鮮停留時間十分短暫,卻得到想必忙碌不堪的金正恩親自接見,這同樣表明,金正恩時代的朝鮮,希望——或者毋寧說需要「對外交談」。

  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的報告稱,2011年朝鮮糧食增產8.5%,饑荒人口從總人口2400萬中的600萬下降到300萬,但兒童、孕婦、老人等弱勢群體和邊遠省份人民的境遇無明顯改善,糧食缺口也高達73.9萬噸。今年春天最困難時,糧食定量曾下降到每人每天200克。

  誠如許多專家所分析的,朝鮮農業崩潰的最根本原因,是原本相當可觀的機械化、現代化農業在上世紀末因經互會解體、外援斷絕而無法維持,只有約20%的耕地仍被開墾,且單產只有韓國同類農地的60%。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早已給出解決問題的標準答案——多灌溉,多施肥,可這需要充足的電力和化肥,這兩樣同樣是朝鮮所短缺的。

  目前朝鮮的糧食外援主要來自中國和世界糧食署,金正日生前就努力擴大援助來源,並在去世前成功爭取到美、韓的「鬆口」:美國表示「將恢復對朝鮮營養援助」,韓國也曾表示會考慮恢復對朝糧援。但金正日去世後,一切都重新成為變數,朝鮮方面在11天裡的言行表明,他們希望通過非常時期的非常接觸,儘快把這些問題「談清楚」。

  然而,「對外交談」並不等於「對外開放」。金正恩所希望的,是讓自己需要的東西暢通無阻地進來,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拒之門外。這種「對外交談」的意願會否轉變為「對外開放」的意願,則要看外界的互動,以及朝鮮高層對利弊得失的綜合性權衡。

  如果改革,會怎麼改

  人們所能肯定的,只是「一定會改革」,但怎麼改、往哪個方向改,卻無法判斷。新的改革——如果有,會充滿變數。

  朝鮮是個有2000多萬人口的國家,而經濟又處於十分脆弱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官方真的希望一直「關門」,客觀上也已不可能做到。上世紀90年代因「被關門」而造成的「苦難行軍」,朝鮮再也經受不起了。

  1994年金正日曾以「守孝」為由,蕭規曹矩地按照金日成成制貫徹了約3年,然後才正式開始「金正日的治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政治上幾次改組黨政軍領導班子,軍事上推行「先軍政治」,經濟上幾次淺嘗輒止的改革試驗,對外交往上的不斷探索,也相繼有聲有色地出臺。

  儘管預計金正恩的「守孝期」不會那麼長,但他資歷淺且缺乏強有力的獨家團隊,左右輔佐在一段時間內仍會是張成澤、金敬姬、吳克烈、李英鎬等金正日時代的親戚、心腹、老臣,「金正日色彩」暫時仍會保留。但,新領導人注入自己的風格,恐怕是遲早的事。

  在政治上,「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是維繫金正恩領導人地位正當性,確保朝鮮領導層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不會輕易變動;但按照慣例,新領導人會在適當時機總結出一個新的「四字真言」,作為自己的施政主軸。由於金正恩出現在前臺的時間太晚、頻率太低,且是未滿30的年輕人,隨著地位的不同和閱歷的積累,其思想和傾向都可能出現重大變化,人們所能肯定的,只是「一定會改革」,但怎麼改、往哪個方向改,卻無法判斷。

  在他的幕僚團隊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其姑父張成澤,此人主張經濟多元化,但在金正日時代一度以「貪汙」等罪名下放,直到2009年失敗的幣值改革流產後才重新崛起。如果這位被法新社戲稱為「攝政王」的領導人能真的在金正恩時代發揮重要作用,諸如開城工業園區、黃金坪島開發區、羅先工業區和金剛山旅遊等對外開放合作項目,可能會獲得更大推動,一度被收緊的朝鮮私人、黑市經濟,或許也能重贏一些喘息之機。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經改究竟能容忍到怎樣的程度。金正日時期的經驗表明,朝鮮既希望獲得經改的利潤,又不希望付出「放進病菌」的代價和風險;既希望經濟放開能繁榮市場,又不希望個體經濟的繁榮「滋生資本主義寄生因素」,所謂「合作」、「開放」的經濟開發區,往往變成了既非朝鮮、也非外國的自循環體,且一旦出現「混合苗頭」就立即猛踩剎車。2009年的幣改表明,一旦私營經濟產生了「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爭議和打壓也就應運而生。

  金正恩在這方面會否和乃父有大的區別,目前恐只能觀望。必須指出的是,「改革」未必意味著進步,2009年的幣改就是朝鮮官方也承認「有失誤」的不成功改革,新的改革——如果有,會同樣充滿變數。

  如果開放,會開放到什麼程度

  朝鮮的開放和經改,暫時只會以穩定為界,謹慎地進行。

  與中國的貿易額據稱佔朝鮮外貿總額的70%,很顯然,中國會是朝鮮吸引外來投資的首選;美、日、韓等國有資金,有項目,擴大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往來,從而避免過於集中出現風險,也符合朝鮮的一貫思路,因此它們也當在「謹慎請進」之列;至於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自然也不會被遺忘。

  早在金正日時代,中國就不斷向朝鮮宣傳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好處,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朝鮮,符合中國的利益,可以想見,未來中方仍會積極促進和支持朝鮮經濟改革開放。

  但,正如一些從事邊貿的人士坦言,和朝鮮「邊貿能賺,設廠會賠」,許多中國投資者對投資朝鮮的風險考慮較多。即便官方投資,從目前情況看,也是力求穩健,類似其他中國周邊市場那樣的「中資大舉湧入」,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朝鮮恐未必出現。

  美、日、韓等國也同樣希望朝鮮可以政治上穩定,經濟上平穩,因為一旦朝鮮政經不穩,戰爭危險就會增加,大量難民湧入的機率也會大增,甚至核戰爭的陰影也會變得濃厚,這些都是他們不希望的,因此會謹慎地回應朝鮮的「請進」,但步伐不會邁得太大。不僅如此,朝鮮的投資、經營環境和錯綜複雜的變數,也會令這些國家的商業資本慎重決策。

  美、日、韓都與朝鮮有「原則性分歧」,美國是朝核問題,日本、韓國則要分別加上「人質問題」和「天安艦」、延坪島責任認定問題,如果朝鮮不在這些問題上有實質性表示,即便「請客」,對方也未必賞光。而這些重大問題,目前有可能有所突破的,恐怕只有重返朝核六方會談一項,對金正恩和朝鮮,這或是極大善意,但對美、日、韓而言,只怕遠遠不夠。

  至於獨立國協國家,自身尚且存在外資大量流出的問題,暫時難以對朝鮮作出太多回應。

  由此可以看出,朝鮮的開放和經改,暫時恐怕只會以穩定為界,謹慎地進行;而這也可能是美、日、韓等的「介入階段性目標」。至於能否更進一步,則要看進一步的形勢演化,而近期的關注點除了「守孝」何時告一段落,人士安排何時明朗化,就是各方在最大的利益交集點——朝核六方會談層面,能獲得怎樣的突破。

  □陶短房(學者)

相關焦點

  • 朝鮮會真的改革開放嗎?
    反過來說,這意味著,即便華國鋒也會採取開放與經濟寬鬆的政策來挽救中國經濟,但肯定遠比鄧小平保守,稱不上是「改革開放」。當然,這種偶然也存在必然性。從更深的層面看,文革的陣營,從毛澤東到林彪、康生、江青、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都不是站在第一線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管理國計民生的人物。他們更超脫於生產,關注意識形態。
  • 會有一條朝鮮特色的改革開放之路嗎?
    不但失去了援助,經互會將會員國間以盧布計價的物物交易模式,改為以美元等硬通貨的現金交易,外匯儲備極少的朝鮮就此萬劫不復——  石油:  朝鮮不產石油,朝鮮正常的原油需求不少於300萬噸,但在1990年代,由於要靠外匯從國際市場購買銳減到50萬噸,整個國家一下子被打成十級傷殘,寸步難行。
  • 朝鮮大阿哥金正男為什麼會被刺殺?因為他堅持改革開放
    其實,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持假護照非法入境日本,這還算個事兒嗎?  金正日之所以不讓金正男接班,是因為金正男的政治觀點與金正日是截然相反的,金正男認為朝鮮要搞改革開放,他對中國式的改革開放非常的讚賞。但是金正日認為朝鮮不能搞改革開放,一旦搞改革開放,朝鮮金家王朝將會有覆滅的危險。父子二人政治觀點的不同是導致金正男失去接班人地位的根本原因!
  • 朝鮮改革開放能複製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嗎?
    眾所周知,中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漸提高開放水平,逐漸與世界接軌,而中國的九十年代的網際網路迅速蓬勃發展,誕生了百度,騰訊,阿里等一系列優秀公司,最近,朝鮮頻頻釋放善意,表示要打開開放的大門了。那麼朝鮮的網際網路會不會產生一個高潮呢?
  • 環球時報:朝鮮為何不願被稱「改革開放」
    最近,朝鮮在經濟政策調整和拓展對外經濟方面採取的一些積極舉措引起廣泛關注。這些舉措有助於朝鮮儘快走出長期持續的經濟民生困局,有利於朝政治、社會穩定和促進區內經濟合作,值得歡迎和鼓勵。但是,如果把朝鮮的這些舉措說成是「全面改革的信號」「擴大開放的開始」,這卻是不妥的。
  • 曹世功:朝鮮為何不願被稱「改革開放」
    最近,朝鮮在經濟政策調整和拓展對外經濟方面採取的一些積極舉措引起廣泛關注。這些舉措有助於朝鮮儘快走出長期持續的經濟民生困局,有利於朝政治、社會穩定和促進區內經濟合作,值得歡迎和鼓勵。但是,如果把朝鮮的這些舉措說成是「全面改革的信號」「擴大開放的開始」,這卻是不妥的。朝鮮歷來不願將其經濟發展措施稱作「改革開放」。
  • 朝鮮宣布「改革開放」!這次東北振興真的有戲了?
    朝鮮開放,國內炒房團「沸騰」朝鮮「改革開放」對中國的影響:其中丹東是遼寧沿海經濟最東端的城市,既沿江又沿海,還與朝鮮接壤,區位優勢明顯,而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最東端,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如果朝鮮對外開放,首先會向中國開放,這兩個港口地區的貿易額有望迅速擴大,兩地人員往來也將越來越密切,這兩點也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有利條件,而就房價來說,這兩地價格明顯不高。
  • 朝鮮要改革開放?這事沒那麼簡單
    朝鮮民眾21日在平壤街頭收看關於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的電視報導「朝鮮宣布改革開放」,這一標題從前天開始就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也有朋友向島叔諮詢是否如此。對此,有研究半島問題的專家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就說,將朝鮮七屆三中全會解讀為「改革開放」的多半是不懂朝鮮;也有人說,半瓶水,有的人看滿,有的人看空。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關於朝鮮改革開放的想像有很多。但島叔認為,說朝鮮改革開放似乎還為時過早。
  • 朝鮮宣布改革開放,自駕幸福250去平壤旅遊
    近日,朝鮮宣布無核化及改革開放等消息。作為中國摩託車行業,摩託車愛好者的我們,最關心朝鮮是否會接納中國摩託車及中國摩託車愛好者們。從中國摩託車行業角度分析,如果藉助朝鮮改革開放大潮,把中國優質的摩託車產品出口給急需便捷交通工具的朝鮮人民,將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從摩託車愛好者角度分析,如果能在朝鮮進行摩託旅行,將會成為一個非常神奇的體驗。摩託車是男人的天性,騎摩託車旅行是多少好男兒的夢想。
  • 朝鮮開啟改革開放進程,中國應做何選擇?
    本文來源於《財經》雜誌,作者為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原標題《朝鮮開啟改革開放進程,中國應做何選擇?》半島問題很複雜、事態發展很意外。老成謀國那一套羈絆,被年輕人嗤之以鼻;「一貫主張」對於商人背景的老年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政治家來說,更是不存在的教條。
  • 中國30年成就刺激朝鮮謹慎開放
    四川新聞網消息: 據韓聯社報導,回顧過去的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朝鮮來說是巨大的刺激,同時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從朝鮮最近的舉動可以看出,短期內朝鮮將致力於維持體制,實施全面改革開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走進朝鮮:在朝鮮有娛樂圈嗎?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娛樂圈漸漸發展壯大。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對娛樂圈感興趣,喜歡追星。在我國,娛樂明星收入很高,讓人羨慕。因為經常去朝鮮,對朝鮮比較了解。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朝鮮有娛樂圈嗎?在朝鮮,同樣存在演藝人員,但朝鮮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娛樂圈。在朝鮮,不管是從電視上,還是從報紙上,都看不到演藝人員的八卦報導。在朝鮮電視上,也基本沒有娛樂節目。朝鮮的電視臺,一般以新聞報導為主,有時候會播放一些電視劇。在朝鮮,從事演藝工作的人,地位也很高。比如朝鮮著名的牡丹峰樂團,在朝鮮家喻戶曉。
  • 湯本:朝鮮面臨大饑荒 中國應給朝鮮分享改革經驗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想作為一個曾經在外國留學的年輕領導人,他的思考有一點點和以往領導人有所不同,根據16日《韓聯社》的報導,他在今年1月份,曾經向他的高級官員傳遞了一個信息,朝鮮是不是要引進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當然他要做改革,怎麼改?
  • 你會去朝鮮旅行嗎?
    經常,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你可以去朝鮮旅遊嗎?」 對此,簡單答案是:是的!中國遊客已經有組織地去朝鮮旅行有一段時間了。那麼,為什麼依然有不少人問這個問題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向您介紹在朝鮮旅行的完整指南,並回答以下問題:您可以獨立訪問朝鮮嗎?
  • 中國有破解朝鮮閉關鎖國之道嗎
    朝鮮發言人稱,所謂朝鮮「政策改變」和「改革開放」的傳聞是無稽之談。這也給人們傳遞出一個信號,不要指望朝鮮像中國那樣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朝鮮的閉關鎖國究竟有沒有破解之道?現在看來,似乎沒有,它就像一個死結。這是一種普遍的看法。
  • 開通自駕遊,朝鮮對中國最開放嗎?
    今年五一小長假,約40名中國遊客騎著單車出國旅遊,神奇的是他們的目的地是朝鮮。穿越中國圖們口岸,進入朝鮮南陽市,參觀朝鮮景點、農貿市場、商業街,品嘗朝鮮小吃,一群單車族的跨國騎行為國人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而根據最新消息,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旅遊局宣布,丹東有望於6月開放赴朝鮮自駕遊。
  • 丹東火了,炒房團:朝鮮會有深圳,丹東就是香港
    還記得前段時間大家都喊:去朝鮮平壤炒房嗎?現今,炒房團已經將毗鄰朝鮮的丹東房價炒起來了!丹東部分樓盤一平米上漲2000元。丹東真的會成為深圳嗎? 目前丹東的房價存在情緒炒作,未來丹東的房價還是取決於丹東本地的經濟形勢。如果朝鮮真的改革開放,對丹東的經濟肯定是利好,但能否讓丹東成為深圳是存疑的。
  • 孫衛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古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研究述要
    引子中國與朝鮮半島古代關係史的研究萌芽於1949年前,正常發展則是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得以蓬勃發展。中國朝鮮史學會日益壯大,學術刊物日益增多,學術會議日益頻繁,學術成果日益豐碩,中韓學術交流日益密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學術發展的總體趨勢。隨著新一代學人的崛起,這個領域的研究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朝鮮半島與中國,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地接中國遼寧、吉林,並與山東隔海相望。
  • 韓國媒體稱朝鮮貨幣改革或學越南 中國不受影響
    朝鮮舊貨幣紙幣面值分別為5000、1000、500、200和50朝鮮元,硬幣面值為100和50朝鮮元,舊幣與新幣的兌換率為100∶1,即1000朝鮮元舊幣僅能兌換10元新幣。此前該國共實施過4次貨幣改革,分別是1947年、1959年、1979年和1992年。
  • 朝鮮農業大棚長啥樣?朝鮮御姐帶你逛!
    第434篇推文 1131字 閱讀時間:3分鐘 之前咱們有文章分析過,現在的朝鮮,挺像改革開放初期的我們。但看了下紀錄片之後,發現也像也不像,完全沒有想到朝鮮會如此注重農業,大棚設施一應俱全,種出來的蔬菜純正有機。開始之前,咱們聊些題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