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潤雨輕,古桐花益盈。近日,在朋友博客的相冊裡看見了他拍的一組桐花照片,那散生在闊葉林間的桐樹之花,在微風拂過後,靜靜飄落在綠色的樹葉和青色的苔衣之間,五瓣花兒有著粉色的心、金色的蕊,清新樸實,意味甚濃。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桐花萬裡,那該是何其大的場面啊!詩人在描寫時雖不全在讚美桐花,只是把桐花作為抒情的象徵物,但也足以可見古人對桐花是十分欣賞的。
翻閱古詩詞,可能是桐花在眾多的花中實在太普通了,沒有多少詩篇對她歌頌讚美,她作為芸芸花海中的一種,並沒有引起眾多文人墨客的極大關注。但她依舊足踏大地,植根沃土,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作為春天的一道風景,悠然自在地開著。那些老桐樹,樹冠的覆蓋範圍有的可以達到八九十平方米,花量盛大,往往一夜山風過後,便是滿園白色,被前來觀賞的遊客認為是非常獨特的「五月雪」景觀。
有時候,人們到處去尋找、去欣賞這樣那樣美麗的花,卻往往在見到時大失所望。其實,真正美麗的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對她熟視無睹。這就如同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有時候你越想得到的東西就越不可及,而有時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平凡是人間最可寶貴的一種品質,最值得存在的一種狀態。許多人不就是在平凡中悟出了崇高的意義,識得了榮耀的真諦?桐樹之花,算不上華麗高貴者,她平平淡淡,不爭芬芳過人,不爭豔絕稱奇,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較,實在蒼白寡淡得多了。她立身於大地之一隅,路畔塘側,稍顯孤單了些,但她依舊以盛放的姿態,把自己打扮得恬淡、美麗。
黑格爾說:「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桐花自有其存在的價值,自有芬芳的真理。桐花還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的客家人以撿油桐子為生,油桐子所榨之油可作塗料,油桐木亦可作為柴火或是製作家具的材料,白色的桐花,被當地的客家人視為客家莊的守護神。人世間的東西,雍容華貴也好,卑微渺小也罷,既然上天賜予了它們存在的權利,就要照樣花開花落,在舞臺上扮好自己的角色。
做人如果能如桐花一般,該多好!身前不張揚,身後不牽掛,不作繭自縛,不自尋煩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瀟瀟灑灑走一回,人生也一定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