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創5A,處處皆風景
煙火氣、年輕態、文化味……近年來,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的標籤越來越多。隨著創建國家級5A景區工作的持續深入,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大幅提升。國慶長假期間,景區共接待遊客55.46萬人次,客流增幅62%。
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是如何煥發出生機活力?在坊間的一磚一瓦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漸豐的業態和文化活動中,答案不言而喻。
「讓每一個臨海人都成為台州府城創5A的形象大使和宣傳員。」臨海市委書記梅式苗表示,將拿出只爭朝夕的拼勁,高標準、高質量完成5A創建工作任務,使千年府城成為人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改造提升
把社區建成景區
「以前,電線跟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排水系統也老化,我們住著不舒服,遊客體驗感也不好,一抬頭就能看見晾曬的衣褲,路上還有亂竄的電瓶車。」居民羅素英坦言,如今,電線入地改造,洗曬衣物、停放電動車也有了固定場地,社區越來越有景區的味道。
2016年,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估,拿到了創建5A景區的「敲門磚」。此後,臨海在「如何在老城區、舊社區裡建景區」這一命題上下功夫、做文章。
「把老城搬空重築,肯定是最簡單的方案,但這樣的景區只有一副空殼,沒有市井韻味。」臨海市文廣旅體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榮傑說,整個景區有近2.8萬名居民,「主客共享、街宅共生」是景區最大的亮點,但在建設管理上也是最大的難點。
不滿足於復刻同類景區的現成樣本,臨海提出「把社區建成景區,讓景區融入社區」的全新設想,一方面,注重居民生活品質,推進基礎設施優化提升,另一方面,注重遊客體驗,將景區與原住民的生活空間深度融合,保留城市的原味與本真,打造「活著的景區」。
從府城亮化、三線入地改造、新建生態停車場等項目工程,到增設22處公共休閒區塊、改造新增24座旅遊廁所,再到提供送煤氣、收快遞等便民服務,景區的「面子」和居民生活的「裡子」都獲得了極大提升,不少居民感嘆:「住在這裡,很有幸福感!」
融合傳承
彰顯府城千年底蘊
10月14日晚,浙江衛視欄目《美好的時光》在興善門錄製,現場吸引了超萬名年輕觀眾。「沒想到這次能吸引這麼多年輕人。」紫陽街上一家店鋪的經營者感慨。
在不少「老臨海」眼裡,這種場面在以前可不常見。在過去,隨著主城區不斷東擴,年輕人外流,老城區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明顯,傳統商業功能弱化,許多百年老店也日漸沒落。
台州千年歷史與文脈,是府城的靈魂。得益於一場恢復百年老店的行動,臨海將部分面臨消失的「非遺」項目、傳統項目重新拉回大眾視野。目前,已恢復百年老店10餘家、傳統店鋪60餘家。
信步於紫陽街,每走幾步就能遇到張秀娟剪紙、永利木桿秤、嶺根草編、王天順海苔餅等可看、可玩、可吃、可體驗的店鋪或項目。隨著古城創5A的步伐加快,景區的「形象」日漸豐滿,千年古城文化基因裡的「神韻」也在不斷顯現。
與此同時,臨海還啟動建設「智慧景區」工程,利用「網際網路+」賦予古城新內涵。眼下,自助遊覽定位、客流監測全覆蓋、多種語言翻譯等功能已在景區上線,各非遺專題館、博物館也通過AR導覽、AR文創、AR體驗等新型互動形式讓千年歷史活化、顯化。
今年9月,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還聯合阿里雲推出景區專屬短視頻產品——阿里雲Vlog,利用AI算法和AR互動等技術,讓遊人輕鬆獲取高質量的專屬Vlog,成為景區的代言人和傳播者,實現「主動式」文化分享。
開放包容
古城煥發新升級
「正式官宣!」10月18日,2020中國·臨海括蒼山自行車爬坡賽剛剛落下帷幕,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和天生狂野搖滾音樂會的消息又在朋友圈傳開。
台州府城公共藝術節、《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臨海站公演、甕城電音派對、3V3城市籃球爭霸賽……蝶變的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如今「每月有大活動、每周有小活動」,滿足了不同年齡、職業和愛好群體的多種文化需求。
與此同時,臨海以延續傳統文脈為導向,制定出臺扶持台州文化旅遊區業態發展的實施辦法,出臺一系列補助政策,吸引影視文化類、青年文創類、休閒慢生活類產業入駐,大力扶持文化企業、青年創客團體等組織開展文藝活動。
再望書苑先後組織開展「24小時書店計劃」「城下樂事」露天演奏會、長城下讀首詩等活動,五月文創發起「半夜遊街讀詩」、台州府城精釀電音派對等活動,深受當地青年群體推崇。
新業態、新體驗、新玩法,讓古城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日益加強。據統計,今年1至9月,該景區40歲以下遊客佔比達76%,同比提高50%。
在臨海這片文化沃土的滋養下,民間草根藝術表演者也找到了舞臺。入夜,來自廣東的街頭歌手小偉彈著吉他開始演唱,在另一側,由一群50多歲本地居民組成的西門街2號樂隊,也開始了他們的演出。
千年台州府,風景如畫裡
記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
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要舉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堅決打贏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攻堅戰,奮勇開創臨海旅遊新格局,為高水平建設活力品質幸福臨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2016年10月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資源和景觀質量評審後,臨海全市上下達成的共識。
4年來,臨海市累計投入30億元,聯動全市67個政府部門,推進16大類270餘個項目建設。如今,景區面貌煥然一新,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遊客量快速增長,遊客滿意度提高。
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臨海這座千年古城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裡程碑式的飛躍,也是讓古城百姓幸福生活再上一層樓的堅實臺階。從著力打造全域旅遊的核心區塊,到堅持台州府城創A與台州府城牆「申遺」、古城保護、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從「大手筆」投入進行建築風貌、基礎設施改造,到「大馬力」提升市容環境、服務管理……這背後,是臨海各黨員幹部和基層工作人員凝心聚力,奮勇擔當,一步一腳印的全力付出,也是景區民眾顧全大局觀念的強勁支撐。
我見府城多嫵媚
「臨海很乾淨,特別是走在紫陽街、東湖等景區,紙屑、菸頭、落葉這樣細小的垃圾都很少看到,倒是環衛工人和志願者的身影到處能看到。臨海人也很熱情知禮,我在景點向店家打聽有什麼特產、向路人問路,他們都很有耐心、很好客。」幾日前,遊客周俊與家人一起從江蘇南京來到臨海,遊覽了由江南長城、紫陽街、東湖等景區共同組成的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他感慨道:「這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臨海,被譽為「小鄒魯」「文化之邦」,是千年台州府所在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山、海、城相互融合,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如今美名在外的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由台州府城牆、紫陽街區(紫陽街、府前街、西門街等幾條古街)、東湖等景區共同組成,總面積3.12平方公裡。古城古街風貌完整,山水相連,風光秀美,不僅適合觀賞遊憩,還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景區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台州府城牆、千佛塔、恩澤醫局舊址;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3處:東湖、台州府文廟大成殿、譚綸畫像碑和戚繼光表功碑。
2011年,臨海市便將創建5A級景區項目提上日程,努力將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打造成國內一流的主客共享樣板景區。在實施建築風貌提升、基礎設施提升、市容環境提升、服務管理提升等工程一年後,台州府城牆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4年,紫陽街成為省內第二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6年10月,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資源和景觀質量評審後,景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年裡,我們累計投入30億元,推進16大類270餘個項目,平均5天完成1個。」臨海創5A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葉國領說。
與此同時,景區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遊客滿意度、遊客量快速增長。2019年,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共接待遊客38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23.4%,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76億元(門票收入2100萬元),同比增長28.6%。今年1月-8月,受疫情影響,接待遊客108萬人次,其中台州市外遊客11.7萬人次;8月份接待遊客35萬人次,已與去年同期持平。
各部門集合吹響創5A衝鋒號
從領到5A入場券開始,臨海上下齊心協力,謀劃全域旅遊新藍圖,聯動全域,出臺相關文件,列出工作清單,明確分工,打響創建組合拳,熱火朝天地推進5A創建工作。
除了抽調精銳,組建創5A工作領導小組,將3.12平方公裡的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及相鄰區域劃分為29個網格,形成四套班子領導牽頭、全市67個部門和網格員共同參與治理創建格局,臨海還高規格組建創5A工作專班,抽調全市30多名精幹力量駐點集中辦公,下設綜合協調組、項目推進組和督查交辦組。
在位於西門街150號的台州醫院附近,工作人員就打了結結實實的「兩仗」——
作為景區內的主要街道,西門街聚集了許多小攤販佔道經營,賣砂鍋的、賣米麵的、賣水果的……再加上到醫院就診的病患及家屬亂停亂放的「四小車」,整條街雜亂無章、汙垢橫流。
這樣的點位,必須立刻整改!
很快,以臨海市綜合執法局為主力軍,臨海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臨海市文旅集團、臨海市古城街道等多家單位聯合行動,走進一家門店鎖定一家門店,要求店家在規定期限內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整改,「整改好以後,才能重新開門營業」。
第一仗打完後,情況大有改觀,但仍有餐飲店存在問題。時值盛夏,在廚房與餐廳連成一體的小店裡,有的廚師穿著背心拖鞋、有的甚至打著赤膊在灶臺前掌勺,並對工作人員提出的整改意見拒不配合。最後,在創5A工作專班的項目督察組工作人員反覆多次上門勸告監管下,情況才得以改善。如今的西門街,面貌一新。
諸葛晨晨 攝
創5A衝刺,不僅要攻下「大場面」,更要下足「繡花」功夫。
「這裡還有汙水橫流的情況,要抓緊整改」「這裡的電動自行車存在亂停亂放的現象,要提醒居民把車停到附近的非機動車免費停車場」「這裡還有居民亂晾曬衣物,要告知居民掛到晾曬點」……在朱方塗村、朝天門入口,在西門街、赤城路,在巾山西路、天寧路等重要點位,工作人員的忙碌身影隨處可見,現場督查,查短板,找問題,促整改。
諸葛晨晨 攝
做亮主客共享「閃光點」
台州府城是活著的古城,這裡既是風光優美的遊客天堂,也是充滿煙火氣息的百姓社區。在創5A伊始,臨海就決定把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打造成居遊一體、主客共享的5A景區。
「這很難,但很有意義。」葉國領說,「府城景區裡有2.8萬多位居民,他們是府城的主人,也是景區與眾不同的亮點」。
要讓這個「亮點」閃閃發光,改建,勢在必行。
「我們充分考慮景區內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和舒適度,一方面,立足居民,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建設,把社區建成景區;另一方面,注重遊客體驗,讓景區融入社區,充分保持古城的活力與原真性。」
但對於在此生活多年的居民來說,老宅的一磚一瓦、院子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歲月的見證,怎可被輕易改變?「我家房子再破再爛,也不用你們重修」「想要改建我家門頭,就把我家的抽水馬桶也換了」「不要再來了,下次我不會給你們開門了!」
困難重重,怎麼辦?古城街道的機關幹部們深知,只有迎難而上,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把改建工作推進下去。於是,街道的領導班子帶隊走進居民家,與老百姓面對面談心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項目施工到哪裡,政策處理就到哪裡」,對症下藥,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政策處理工作。
真情融化了冰雪,古城也完成了蛻變。
圖片來源於「臨海發布」
在創5A進程中,臨海市改造了巾山西北角廣場、赤城路南段、城牆西南段等重點區塊,拆除不協調建築6.5萬平方米,立面改造8萬平方米,建成紫陽街南段歷史文化展示區。啟動十傘巷區塊拆遷改造,完成主、次遊客中心以及興善門、攬勝門等景區入口改造、商業街道路改造、街景立面改造、北固山北側區塊旅遊設施建設等項目。
著眼細微處,景區還新增和完成改造24座旅遊廁所;重新製作、投放與古城風貌相協調的垃圾箱(果殼箱)212隻,整改居民聚集區的垃圾投放點7處;增設22處公共休閒區塊,並提供小推車、送煤氣、收快遞等便民服務。同時,實施景區三線入地改造工程,徹底告別縱橫交錯的「空中蜘蛛網」;改造興善門、朝天門等生態停車場工程,車位擴至1500多個,真正實現城區、社區和景區的功能融合。
作者:陳耿 盧靖愉 彭潔
來源:台州新聞客戶端
申明:本文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