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通史: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下篇

2020-12-14 小克說歷史

素可泰王朝時期的佛像造型藝術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個性。佛像的出現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後,即印度的貴霜王朝( Kushan Empire)時期,發源地是馬圖拉( Mathura)一帶。其後印度受到波斯、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影響,形成犍陀羅藝術。犍陀羅造型藝術以華麗雄偉和表現人體的健美而著名,即使寶像莊嚴的佛像,也同樣流露出一種內在的生命力。4ー5世紀,印度的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造型形成了獨特的時代風格,令人一眼就能辨出其時代特徵,這就是佛像彎曲的頭髮變為印度珠寶帽的樣式,形成了後人所說的釋迦頭。衣服由寬敞變為合身,由多層變為單層腰部由粗壯變為苗條,呈女性化傾向。眼帘下垂,表現出安寧靜謐的氣氛。佛教於公元前2世紀傳入泰國地區,佛像製作也伴隨佛教而傳人。

最初,泰國的佛像受印度犍陀羅藝術和笈多王朝的影響頗深,以後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創造出具有本國民族文化特徵的佛像,推動了佛像造型藝術的發展。6-1世紀,以佛統為中心的墮羅缽底國製造了帶有墮羅缽底特徵的佛像,其特徵是:佛像的袈裟沒有皺褶,輕薄透明,貼近身體,凸顯了身體的線條美。7-14世紀,海上強國三佛齊統治了泰南的猜也和洛坤一帶,信奉大乘佛教,創造了三佛齊的佛像造型藝術。三佛齊的佛像造型與墮羅缽底的佛像造型樣,是構成現代泰國佛像造型藝術的重要來源。三佛齊佛像造型的特點是,佛像的額頭圓而光滑,沒有螺狀的髮髻,所穿袈裟,外層寬大,衣褶整齊,佛頭上的大智印如火焰狀。13-14世紀的素可泰王朝,將佛像造型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其代表作是一尊姍姍而行的青銅塑像。

佛陀行走時的瀟酒姿態,輕盈的步伐,被塑造得活靈活現。素可泰王朝時期的佛像一般具有如下特徵:佛頭上有火焰狀光芒,發較小,鴨蛋形的臉,柳葉狀的眉,鷹鉤鼻(按照印度偉人常見的樣式),嘴帶微笑,手臂如象鼻,4根手指一樣長。素可泰的佛塔建築形成了獨自的風格。佛塔原產於印度,梵名 stupa,譯為窣堵坡,意為墳家上的建築物。公元前468年佛祖滅度後,弟子哀思,築塔以置舍利。而後,佛塔隨佛教一起向外傳播,包括佛塔建築的外形和文化內涵。到了外地以後,佛塔經過當地人的改造,使之與當地人的觀念、需求和物質條件相適應,從而創造了各式各樣的佛塔。這就是目前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佛塔,歸納為錫蘭式、緬甸式、泰國式、越南式、東埔寨式、寮國式、中國式、朝鮮式、日本式等。

即使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建造的塔,也留下了明顯的時代烙印。就泰國的塔來說,可以分為墮羅缽底時期、三佛齊時期、吉篾時期、哈利奔猜時期、素可泰時期、阿瑜陀耶時期和曼谷王朝時期。各個時期所建造的塔,就其藝術風格和建築樣式來說,既有傳承關係,又有突出的個性,凸顯出時代和地方色彩。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所有變化都離不開古代印度佛塔的基本結構。古代印度的佛塔由五部分組成:(1)臺,又稱基壇,或方或圓,是塔的基座。2)覆缽,又稱覆鍾,臺基上面的半球部分,狀如倒翻的缽或鍾。(3)平頭,也稱寶座,置於覆缽之上的方箱形建築,周圍繞以欄楯。後世常在平頭周圍造龕,安置佛像。(4)竿,用以標示此是聖地。有的塔立一竿,置於平頭的上部中央;有的塔立三竿,除中央竿外,左右各置一竿。竿端安置寶瓶。(5)傘,即華蓋,建於塔頂,《佛經》常譯成盤、相輪和承露盤等。數目從1重至13重,數目多寡表示悟道深淺。佛塔根據用途的不同又可分為四類:(1)舍利塔。用來盛佛骨舍利,或國王、高僧的骨灰。

(2)紀念性佛塔。建在佛誕生地、悟道處、首次講經處和佛涅槃處。(3)藏經塔。用以宣揚苦、集、滅、道「四聖諦」,或收藏三藏經典。(4)奉獻的佛塔。用以奉獻給佛祖,沒有規定一定要做成什麼式樣,比如說,可以建一個佛座代表佛祖。根據塔的地位和作用,又分為主塔、副塔和列塔。主塔是一寺裡最重要的塔,地位突出,以它為主;副塔是主塔四周的小塔;列塔則散布在小塔之外。根據塔的外觀形狀,則可分為覆缽式塔(覆鍾式塔)、方形塔、八角形塔和高殿式塔等因建築材料的不同,又分為木塔、磚塔和鐵塔等。在泰國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佛塔的建築樣式主要有:(1)三佛齊式佛塔,以猜也的帕波羅麻它佛塔為代表。(2)墮羅缽底式佛塔,以佛統大金塔為代表。(3)吉篾式佛塔,原是吉篾人(高棉人)崇奉婆羅門教的廟宇,以束埔察吳哥寺為代表,後泰人仿建為佛塔,稱為巴朗( Balang),如曼谷大皇宮裡的些塔。

(4)哈利棄猜式佛塔,以喃奔的古骨塔為代表。素可泰式的佛塔,在吸取上述各式佛塔建築的優點後,加以改進,自成格。其特點是:底座為四方形,高三層,重疊至塔身。塔頂為飯糰花球形,或呈含苞待放的蓮花形。素可泰都城的馬哈達寺佛塔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素可泰王朝統治下的其他重要城市是塞察那菜城、彭世洛城、甘烹碧城、達城和碧差汶城都有這一類的佛塔。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傳世的計有5部(1)《蘭甘亨石碑》。(2)《巴瑪芒寺石碑》。(3)《帕朗格言》。(4)《三界經》。(5)《娘諾瑪》。其中《帕朗格言》和《娘諾瑪》其錐形可能源於素可泰王朝時期,但實際成書於曼谷王朝拉瑪三世時期(1824-1851年)。可以說,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主要是碑銘文學和佛教文學。

《蘭甘亨石碑》是碑銘文學的精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蘭甘享國王的經歷。第二部分敘述他修建寺廟供奉佛舍利的情況。第三部分可能是時隔多年後補刻的,改用第三人稱,歌頌蘭甘亨國王的豐功偉績。字體也有改變。它之所以被視為文學作品,是因為文字優美流暢,文句音調鏗鏘,類似散文體的韻文。例如「田中有稻,水中有魚」。這樣的描寫,已成為泰國文學的千古絕唱。《巴芒寺石碑》是利泰王下令鐫刻的。內容記述利泰國王登基、修行、苦讀和出家等事情,補充反映了蘭甘亨之後素可泰王朝的歷史和社會情況,類似一篇以歷史為題材的散文。《三界經》的作者是利泰王,這是由泰人撰寫的第一部佛教著作,開啟了泰國佛教文學的先河。該書資料來源廣泛,引用了30多部佛經,匯集了當時所有的佛教知識。

它將世界分為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有11處,生存於欲界的人都還有欲望,因其修行的高低分處於11個不同的等級之中。色界,是禪定後達到的階段,分為16等。此時的人已無欲,但仍有形,還與大千世界有聯繫。無色界有4級,是禪定的最高境界,已無形體。書中講述了人的轉世輪迴,佛教教義,並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傳說中的佛教仙境,奇珍異獸。《帕朗格言》是詩歌體,收錄格言158條,作者不詳。其內容反映了古代泰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之所以名為帕朗,是因為採用素可泰王朝時期出現的一種詩體,託名素可泰王朝時期的作品,以增加其權威性。《娘諾瑪》是以本書的作者之名命名。她父親是婆羅門,擔任朝廷高官。母親名叫雷瓦迪。當她17歲時,被父親送進王宮,做利泰王的王妃。書一開始就敘述了她的身世,記述了後宮的生活。特別是詳細描述了一年之中9個月的各種祭拜儀式,因為另外3個月是守夏節不必介紹。另外,還說到宮廷官員的行為和禮儀準則,其中還穿插一些故事,明顯有訓誠臣民的作用。學者認為,此書不大可能是素可泰王朝時期的作品,大概是後人偽託,因為書中提到了一些素可泰王朝時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如美國人、大炮等。但也有人認為,書中所記9個月內舉辦的各種儀式與事實大體相符,或許後人作了増刪補充。

相關焦點

  • 泰國通史: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上篇
    在介紹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之前,先介紹蘭甘享石碑和泰文字母的使用。蘭甘亨石碑是素可泰王朝時期一塊非常重要的石碑,是研究素可泰王朝歷史的重要依據。該石碑大約鐫刻於1292年,此後長期淹沒在素可泰都城遺址的荒草叢中。
  • 泰國通史:素可泰王朝的滅亡
    與素可泰王朝同時存在並對素可泰王朝構成威脅的一個國家是羅斛國Lavo),其政治中心在湄南河下遊的華富裡。泰文方面的載籍提到,在素可泰利泰王統治時期(1347-1369年),羅解國的中心從華富裡遷到阿瑜陀耶。與此同時,在素攀存在一個素攀政權,其國王坤鑾潑旺娶素可泰國王利泰的妹妹為妻,因此是素可泰國王的親戚。而遷都至阿瑜陀耶城的羅斛國王又跟素攀國王是姻親,即羅斛國的鳥通王娶素攀王坤鑾潑旺的姐姐或妹妹為妻。
  • 素可泰(Sukhothai)是泰國首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首都
    素可泰(Sukhothai)是泰國首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首都,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裡,意為"快樂的開始",今天這裡有國家歷史遺址。素可泰位居曼谷以北440公裡的地區,不但是泰國國的第一個首都,也是泰文化的搖籃,泰國的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時代開始創立的。
  • 泰國,一個有歷史的國度——素可泰王朝
    而一提到泰國,很多人都會想到泰國的人妖,芭提雅還有各種佛寺。但是知之今天要說的是泰國不只有這些,泰國也曾是一個有著歷史厚度國家,也曾是一個東亞的文明中心。恰逢前不久泰國新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加冕,我們就來來聊一聊泰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有記載的王朝——素可泰王朝。
  • 素可泰,誕生於此的泰國第一任王朝,世界文化遺產,距今700年歷史
    素可泰,是泰國北部的一個府,相當於中國的省級別行政,面積約6600平方公裡,擁有九個行政縣區。素可泰是泰國第一個王朝的首都,泰國文化的搖籃,曾經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水燈節的發源地。素可泰王朝興盛於1238年,沒落於1420年,其中最有名國王是藍甘亨大帝,與武裡大帝鄭信齊名,他被稱之為:「泰國之父」,在位時該王朝正是最鼎盛時期,他為泰國做出了很大貢獻,泰國文字就是他根據高棉文字創造的,還有聞名遐邇的宋卡洛瓷器。
  • 反映泰王朝建國初期建築藝術風格的素可泰歷史遺蹟公園
    在泰國旅遊期間素可泰古城是我最喜歡的泰國城市之一,這是個有著濃鬱歷史氣息的古城,寧靜祥和又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6、7百年前泰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璀璨的建築遺蹟。自13世紀到15世紀這段歷時期間,在泰國的歷史上稱為「素可泰王朝」,可以說素可泰這座城市是泰國王朝歷史的開端。公元13世紀中葉,隨著素可泰王國的建立,泰國逐漸壯大,其領土擴展到整個地區。在隨後的200年時間裡,素可泰王朝的勢力範圍由今日的緬甸、寮國一直伸展到馬來半島,在這一過程中素可泰一直是這種擴展力量的精神支柱。
  • 素可泰王朝之旅 (Sukhothai)
    素可泰王朝 (Sukhothai)簡介        素可泰位居曼谷以北440公裡的地區,不但是泰國的第一個首都,也是泰文化的搖籃,泰國的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時代開始創立的。素可泰是昔日泰族稱強時期的首都,自1257年到1436年這段期間,在歷史上稱為「素可泰王朝」,之後再經歷了所謂的「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然後至目前的「拉達那哥辛王朝」,因此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這兒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遺留著昔日的佛寺和宮殿燦爛的光華,在丰采中散發著一股古樸的氣氛!
  • 從素可泰王朝至今,泰國曆朝護持佛教文化的傳承脈絡
    泰國男子一生至少出家1次的傳統習俗,可以追溯至素可泰王朝5世王利泰(1354-1376)統治期間,至於出家時間長短則可隨個人意願決定。泰國是一個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國家,泰族自公元13世紀中葉正式建立素可泰王朝起,即致力弘揚斯裡蘭卡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素可泰王朝之後的阿育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以迄現今的卻克裡王朝,各朝亦以斯國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為主流信仰,並戮力落實僧伽制度,加強僧眾教育,廣泛編集經典及提倡巴利語教學研究等佛事工作。
  • 素可泰王朝:泰國第一個王朝,13世紀泰族人成為這個地區統治力量
    歷史上,泰國出現了很多王朝,大多和中原王朝保持著長久的朝貢關係和文化交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泰國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國。首都素可泰,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公裡,意為「快樂的開始」。素可泰不僅是泰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泰族第一次建國的首都。在素可泰王國開始之前,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即現在的泰國,處於高棉王朝的統治之下。由於高棉人居住在柬埔寨,因此被認為是外國。然而,素可泰王國是由當地的一位泰族統治者建立的。
  • 素可泰王朝的國力,文化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泰國歷史公園近在咫尺
    素可泰是一個很可愛的城市,沒有汙染,星星明亮,可惜我沒有拍。早晨伴著鳥鳴,起來,這是怎麼樣的世外桃源。我們住在納拉查度假村 (Naracha Resort),這裡真的是我住著不想走的地方。如童話世界般美好,食物做的可口美味,歷史公園近在咫尺。
  • 素可泰歷史公園,探索泰國第一王朝的秘密!
    素可泰王朝是泰國建立的第一個王朝,自1238年興起,1420年沒落,因此,歷史名城素可泰在泰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素有「暹羅文化搖籃」之稱,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一部分。素可泰王朝被泰國境內興起的大城王朝終結,因此這裡雖然比大城歷史還悠久,卻比大城遺蹟保存得更加完好。同樣被大成王朝滅亡的高棉帝國,所留下的吳哥窟同樣保存完好。而大城王朝的建築物基本上都遭到過緬甸軍隊的毀壞,所以如今只有基座保留了下來。
  • 文旅|去素可泰,看看泰國最初的模樣
    無數個日升月起,素可泰王朝的喧囂繁華已不再,水燈節也已成為那個時代延續至今的文化之一,但在距離清邁300公裡的素可泰歷史公園裡,屬於素可泰王朝的佛寺與宮殿依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經過風雨洗禮的古寺殘墟仍然散發著古樸韻味,保留著泰國最初的模樣。遺址裡的大象雕塑攝影素可泰王朝:延綿數百年的幸福曙光素可泰之於泰國,相當於長安之於中國。
  • 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 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素可泰古城的重生,見證了泰國對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視,也為當代留下了可資利用的寶貴旅遊資源  「素可泰孕育了泰國的傳統文化」  午後陽光正烈,素可泰歷史公園內的一棵巨大榕樹下,來自甘烹碧府空蘭維塔亞學校的近百名學生正在上著一堂戶外歷史課。  「同學們,矗立在你們面前的瑪哈泰寺由素可泰王朝開國君主室利·膺沙羅鐵建造,這些巨大石柱都是當年宏偉建築的遺蹟。」
  • 泰國全面修復素可泰古城,留住「民族文化之根」
    「同學們,矗立在你們面前的瑪哈泰寺由素可泰王朝開國君主室利·膺沙羅鐵建造,這些巨大石柱都是當年宏偉建築的遺蹟。」伴隨著歷史老師拉差農繪聲繪色的講解,孩子們仔細觀察眼前的景象,不時低頭做著筆記。素可泰王國大約建立於公元1238年,被認為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1283年,素可泰三世王受古高棉語和孟人語的啟發,創造了泰語文字,現代泰文字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泰國素可泰古城
    這是5月21日在泰國素可泰古城「素可泰歷史公園」的瑪哈泰寺拍攝的一尊佛像。    5月21日,一名遊客在素可泰古城「素可泰歷史公園」裡的瑪哈泰寺遊覽。    這是5月21日在泰國素可泰古城「素可泰歷史公園」拍攝的瑪哈泰寺。
  • 來泰北禪意之地,尋素可泰王朝歷史
    說起素可泰,小曼可是有非常多的故事要與大家分享因為每每聊起泰國的王朝歷史素可泰一定榜上有名今天就跟著小曼
  • 「五一」四天,如何玩轉泰國——大城素可泰篇
    大城,泰文名叫阿育他亞(Ayutthaya),曾經是泰國的古都,是泰國大城府首府,位於泰國中部,距離首都曼谷以北88公裡的湄南河畔。大城由烏通王始建於1350年,輝煌時期建立了眾多廟宇、宮殿和佛塔,後來該城被緬甸攻佔後焚毀。
  • 泰國宗教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泰國北接緬甸,東連柬埔寨,作為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南傳的必經之路,諸多強盛的文明都曾在泰國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在今天,我們仍能清晰的看到柬埔寨的高棉文化、緬甸的勃固、曼德勒傳來的錫蘭文化,以及泰國本土發展起來的素可泰、大城等文化遺留下的珍貴古蹟,整個文化線從北到東,以曼谷為中心,貫穿10餘個城市,包含2個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價值和文化價值極高。
  • 泰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所在地 素可泰最神秘的寺廟
    說到泰國的寺廟,很多人肯定不陌生,因為泰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走在泰國的各個城市,都能見到大大小小的寺廟。素可泰是泰國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在那個時代可謂是泰族的鼎盛時期,儘管後來經歷了戰亂,如今走在素可泰依然隨處可見歷史遺蹟。
  • 小眾旅遊聖地「素可泰」泰國佛教文化的起源地
    素可泰位於曼谷以北440公裡,不但是暹羅的第一個首都,也是文化根源的搖籃,有關泰國的文字、藝術、法規,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時代開始創立的。素可泰是昔日泰族稱強時期的首都,是泰國文明的精華區,由於當時流行信仰小乘佛教,所以迄今城內仍然保留有許多古寺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