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北極的溫度高過了北京…

2020-12-14 人民日報

一隻到達浮冰的北極熊 來源:視覺中國

在一片細碎的浮冰中,一隻北極熊費力地向前遊著。它試圖趴在其中一塊上,但這些浮冰都太小了,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它已經不間斷地遊動了數十公裡,卻找不到一塊能讓自己休息的冰面。

這樣的場面常常被北極科考人員的鏡頭捕捉到,但在更多時候,人們只是在海岸邊找到北極熊的屍體。屍檢結果顯示,這種善於遊泳的生物死於溺水。

因為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至少從本世紀初開始,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北極熊體力所能支撐的範圍,它們最終筋疲力盡地溺死在茫茫大海之中。

長達半年的白天與黑夜輪流統治這片北緯66度以北的地域,它包括覆蓋北冰洋的大冰蓋和周圍的凍土帶,包含丹麥、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美國8個國家的部分國土。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觀測數據,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從事北極氣象研究的美國羅格斯大學氣候學家、美國氣象學會會員珍妮弗·弗朗西斯最新的研究結果則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

「這可能摧毀整個北極的生態系統。」 弗朗西斯說,「這會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影響全球的生態和氣候系統。」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北極比北京還暖和

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那本該是一年中北極最冷的時候。經歷了近半年的極夜,北極已經很久沒有被陽光照射了,往年這個時間,它的平均氣溫都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弗朗西斯查閱了挪威、丹麥等地研究所成立以來的數據,發現這是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這個結果並不讓她感到意外。作為較早做北極氣象研究的學者之一,她一直關注著北極的海冰情況。「目前北極海冰的體量僅為20世紀80年代的四分之一。」她在論文中寫道,「而我們領域的科學家原本推測,至少要到本世紀中葉,北極海冰的體量才會減少到這個程度。」

過去的3年時間裡,她目睹北極的氣象紀錄一項一項被打破:北極的氣溫、北極地區地表冰層的融化程度、北極海冰的減少量……每一項結果都遠比過去學界對北極氣候的模擬結果要嚴峻。

2003年,她曾和全球其他24名科學家參加了一場有關北極氣象環境系統的研討會。那時,她正在針對北極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繫建立模型。當她憂心忡忡地拿出研究數據,發現其他學者研究洋流、溫度、大氣的數據都能與自己的研究結果相互印證。

「北極的整個氣象環境系統正在朝岌岌可危的方向演變,阻止這種變化趨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朗西斯說。更讓她沮喪的是,他們從不同的方向研究北極,這些方向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所有的數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

類似的情況也在南極出現。研究人員測算,現在南極大陸上冰蓋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是每年0.3毫米。

經過反覆地研究與計算,弗朗西斯在2005年發表論文,預測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在本世紀末的某個夏季完全消失。

這個結論曾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這個年輕的物種還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情形。氣候研究結果顯示,距今約12.5萬年前,北極曾經出現過比現在稍暖的情況,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要高4~6米,今天紐約、上海所在的地方都沉沒在海水中。

現在的情況不比那時樂觀多少。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觀測,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為每年3~6毫米,這個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地區的冰蓋逐漸融化,包括挪威、俄羅斯在內的國家的凍土也開始消融,建在上面的建築物發生垮塌,道路彎曲變形,樹木也紛紛倒下。

弗朗西斯最近的研究結果讓她「徹夜難眠」:北極在夏季出現冰層全部融化的情況很可能在2040年前發生,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北極「空調」癱瘓了

在北極異常「高溫」的同時,整個北半球大陸地區都在經歷寒潮或極端天氣。中國北京、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在今年4月迎來大雪,美國西部地區出現嚴重的乾旱和異常的高溫。

老一輩有關天氣的俗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和二十四節氣口訣失效了,作物也因為極端天氣欠收。即使是看似遙遠的亞熱帶沿海城市,也更頻繁地受到颶風威脅。

「如果北極繼續變暖,我們將更頻繁地遭遇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沒有任何國家或城市可以倖免。」弗朗西斯說。北極地區的氣溫能夠影響到50千米高空的大氣環流,而這個高度的大氣環流則控制著北半球天氣的形成和發展。

研究北極的科學家習慣把極地比作整個星球的「空調」,它能容納一定範圍內的氣候變化,調節溫度、溼度、天氣。但在經歷比正常時候高30攝氏度的「酷暑」時,它癱瘓了。弗朗西斯近年的研究甚至認為,現在北極的情況還會放大天氣的極端程度。

因為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也遭遇威脅。高緯度地區的苔原提前變綠,蟲卵早熟,遷徙的鳥類因此錯過覓食時間。海冰縮減導致北冰洋海域浮遊生物聚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商業公司湧入北極,爭奪自然資源。

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是,溫室效應是造成北極冰川融化的重要原因,而這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到2016年年底,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8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約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1.5倍。

由於氣候系統對此響應要晚於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沒有人能確切地估計將來氣候的變化。「北極會是一個觀察的窗口。」弗朗西斯說,「目前的狀況很不樂觀。北極經歷了一系列很可能不可逆的變化。」

她把北極比作地球氣候系統的「金絲雀」,因為北極地區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過去煤炭工人下井前,都是先放入金絲雀,判斷人類能否在井中存活。

「更糟糕的是,一旦北極開始變暖、海冰融化,這個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這位學者說。白色的海冰本來能夠反射光線和熱量,但當冰層融化,深色的海洋水體會吸收更多熱量,融化更多海冰。北極溫度的升高還會讓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帶來熱量,使北極的溫度繼續升高。

北極暴暖,多地大寒

在格陵蘭島的最北端,氣象觀測員寫下長達61小時溫度高於0攝氏度的記錄。天氣好的時候,那裡的海員只需要穿白襯衣和海軍制服就足夠禦寒。「北極暴暖,多地大寒」成為氣象學界近年的熱點問題。

大約從2009年開始,人們以為全球變暖的速度減緩了——冬天越來越冷,各地氣象觀測站記錄也顯示,最近10年溫度升高的速率只有1950年時的一半。學界開始反思,氣候變暖是否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加緊減排溫室氣體。

這種懷疑一直到2017年年末才有了答案。因為南、北極觀測站數量極少,過去的統計是不完全的。如果把兩極的氣溫納入計算,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沒有緩解,這同時說明,極地變暖的速度遠超全球變暖的速度。

對脆弱的地球氣候系統來說,一點點溫度變化都是致命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1~3攝氏度時,夏季北極海冰將消失,格陵蘭島厚度上千米的冰蓋發生不可逆的融化;如果溫度上升超過5攝氏度,冬季北極海冰也將消失,多年凍土融化,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釋放到空氣中。

從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成立起,學界和政界多次形成氣候評估報告,2015年《巴黎協定》將2攝氏度升溫目標正式納入具備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但2017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由於北極圈內存在大量礦產和油氣資源,各國對北極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為了奪回因蘇聯解體而存在爭議的地域,俄羅斯多次向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提交仲裁,還派駐了現役最大轟炸機執行巡航任務。

「如果不扭轉北極變暖的趨勢,他們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得不到。」弗朗西斯說。在她眼裡,北極的將來「陰晴不定」,目前的變化是否可逆、負面的影響能否消除在學界仍有爭論。

「只能說,如果人類可以快速作出響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變化的幅度和速度還是有可能降低的。除此以外,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隨時準備應對極端情況的出現。」

106年前,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沉沒。如果它在北極冰層消失的日子駛過北大西洋,數千條生命將倖免於難。但對這個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擁有一個無冰的北極,絕對不是幸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截止昨晚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比北極還要冷
    根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今天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而且仍在繼續下降,預計今晚最低可能會達到-19℃。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目前,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體感溫度-31℃,今天北京變北極!蘋果手機自動關機
    根據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預報,今天白天,北京晴間多雲,北風5級左右(陣風8、9級),最高氣溫-10℃;夜間晴,北風3、4級間5級,最低氣溫-17℃。而根據相關天氣軟體顯示的數據,今天北京地區體感溫度已低至-31℃,比北極還冷!
  • 北極野火和海冰融化加劇,西伯利亞6月最高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10℃
    世界氣象組織24日表示,西伯利亞「超常和持續已久」的溫度導致北極部分地區比佛羅裡達更溫暖,並連續第二年發生了「破壞性」的野火。該組織警告說,俄羅斯極地海岸的海冰面積在迅速減少。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從今年1月到6月,西伯利亞溫度已經比平均氣溫高出5℃以上,6月的最高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10℃。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Clare Nullis)24日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本周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氣溫再次達到了30℃,同時,該組織估測,自今年1月以來的碳排放總量達到了18年以來的最高值。
  • 這是一條來自北極的推送,實測溫度-3℃
    根據實時監測,進入北極圈之後,室外氣溫一直保持在零下3℃上下,平均溫度與之前歷次北極科考監測到的數據相比並沒有明顯變化。我們現在研究北極的參考數據,多數是來自於北冰洋沿岸國家的氣象站,但是靠近北極點地區沒有氣象站分布,也就沒有氣象數據。想要研究北極的氣候變化,還要對它進行更多的觀測和了解。北極與北京如果非要說北極與北京有什麼關係,絕對不是高溫,但北極的氣候變化真的會影響到北京。
  • 北極溫度"超常"30度接近冰點 德媒:北極熊熱出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 溫度升高海水無法結冰
    資料圖:北極海冰 據外媒報導,每年這個時候,北極都會被冰雪封凍。不過科學家稱,今年11月,北極的海冰面積再創新低,這已是今年第七次改寫紀錄。 報導稱,今年11月,北極海冰面積達到910萬平方公裡,比2006年記錄下的最低紀錄還少了80萬平方公裡。而80萬平方公裡比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面積還要大一點。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稱,11月是今年北極海冰面積第七次改寫新低紀錄。羅格斯大學海洋科學家表示,北極的狀況「看起來很不妙」。 數據顯示,挪威外面的白令海11月結冰面積縮小了5萬平方公裡。
  • 北極的冰快化完了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北極比北京還暖和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本文圖片均來自「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7月28日消息,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滑翔機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應用於中國北極科考。
  • 加拿大北極地區的溫度達到一萬年來最高!但,一萬年只是保守估算……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近期,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篇科學論文證明,加拿大北極地區現在的溫度在過去一萬年間已經攀升了2攝氏度,這也是近一萬年以來的最高溫度,而且這個溫度仍在繼續攀升。這一溫度的攀升過程從全新世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全新世是一個歷史分期概念,它指的是距今9900年到6400年的時期,當時地軸的指向更偏向太陽。上個月,聯合國發表的北極環境報告認為,如果北極地區冬季的溫度繼續攀升,到2050年,將比1986年到2005年的溫度高出來3到5攝氏度。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說到寒冷,我們想到的就是北極。大家心裏面的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雖然美麗但是基本上很少人在那裡居住。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大地上,我們體會不到他們那裡的風俗習慣。
  • 北極大火四處蔓延,溫度直線攀升,環境或再也回不到從前!
    北極大火四處蔓延,溫度直線攀升,環境或再也回不到從前!自從進入2020年,北極圈出現罕見的高溫,一度達到38攝氏度,再創歷史新高,這些都是全球變暖造成的。在2018年,北極就出現過這種情況,當時的溫度只有32攝氏度,導致海冰面積減少整整一半,北極熊無家可歸,尋找食物都格外困難,如今溫度又有了明顯的上升,融化冰川的速度加快,將導致生態系統出現混亂。前段時間,俄羅斯和歐盟聯合公布西伯利亞地區遇到的罕見高溫,不止會造成永久凍土層的融化,還會引發許多的地質災害。生活在北極海冰周圍的居民,要面臨被淹沒的風險。
  • 北極發現新島嶼,高20米,衛星圖上可見
    這個小團隊的孩子們通過衛星圖像測量了冰橋坍塌的高度,大約是20米5層樓那麼高,甚至可以觀測到冰塊掉落後在海面上形成的巨浪。冰橋斷裂後,80米寬的海峽已經擴展到了200米,這也意味著新島嶼的出現。孩子們計劃用蘇聯的航天英雄,進入太空最年輕的太空人格爾曼·季託夫,為新發現的島嶼命名,而今年的9月11日也是他誕辰85周年。
  •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法國最高45.9℃,臨近北極地區20℃!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臨近北極地區20℃,法國最高45.9℃!》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炎熱的酷暑天,俊男靚女一上街,回頭率蹭蹭上漲,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溫度更是屢創新高,其實我們見到的還只是一小部門,因為這個時候,正在全球的很多地區,都在上演著這樣一幕……「天氣太熱啦!」「簡直熱到爆炸!」「我們去野炊吧,不用帶火!」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現如今的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動則汗如雨下,靜則空調風扇!
  • 網友紛紛表示要到「北極避寒」,難道北京真的比北極還冷嗎?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今天(1月7日)早晨,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逼近-20℃,度過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清晨,很多早起外出的小夥伴被凍到懷疑人生。 △今早出門,睫毛上了「冰凍妝」。圖via@通州羅美兒 @Jutmcute △同事家的玻璃甚至凍裂了。
  • 鄭州迎27年來最冷一天,溫度低過北極圈城市
    從未經歷過這麼冷的天啊!這是今天朋友圈裡最多的一句話!看看鄭州今天的溫度最高-2°C,最低-12°C現在出去約玩的,都是真愛!不只有降溫,還有大風啊!鄭州市氣象臺2021年1月7日9時55分繼續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鄭州市區及所轄六縣(市)將出現4-5級西北風,陣風6-7級。請注意防範。
  • 為什麼只聽過南極企鵝,卻沒聽過北極企鵝,是沒有存在過嗎還是?
    企鵝生活在南極,這是眾所周知的,南極和北極氣候是差不多的,都是特別的寒冷,為什麼從來沒聽過北極企鵝呢?是壓根沒有存在過還是另有原因呢?其實北極企鵝是存在過的,只不過在200多年前被徹底滅絕了,別看企鵝不會飛,其實是屬於鳥類哦,大約在6000多萬年前企鵝是會飛的,但是伴隨著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企鵝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廣闊的天空,也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而慢慢的進化成了不會飛的鳥,以及進化出了抗寒功能!
  • 它鎖住了北極的寒冷空氣,北極漩渦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歡迎來到梓軒的科技小知識,我是梓軒,你一定知道中國並不是北冰洋沿岸的國家,事實上就連中國最北端的漠河鎮,到北極圈的直線距離也有1000多公裡,這個距離就像從北京去成都一樣遠,雖然距離遙遠,但是北極圈是影響中國氣候的始作俑者之一。
  • 靈魂拷問:北京今天真的比北極還冷嗎?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7日)早晨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自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清晨,很多早起外出的市民都被凍得叫苦不迭,不少網友還紛紛表示:「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要到北極避寒。」小編看到這些吐槽和氣溫截圖也嚇了一大跳,難道北京今天真的已經冷過北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