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位於紹興市的城市新中心,緊鄰市政府,總面積1.56平方公裡。
園內歷史文化遺存甚多,東側有梅山,是因漢代名士梅福隱居此山而得名,越國時期,越王勾踐在山上建有齋戒臺;唐代,在山西側建有永覺寺;歷代還建有梅子真泉、適南亭、關帝廟、茶塢等名勝古蹟。
園內有沼澤溼地、河流草叢溼地,216座橋梁形態各異。山上植被豐富,棲息著成群白鷺,秋季的山上五彩斑斕。
我用一天時間在園內遊覽了梅山、齋戒臺、梅子真泉、適南亭、如意禪寺、關帝廟、杭甬運河、梅園、梅山聖境等……
梅山,也稱巫山。《越絕書》記載,「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離縣十三裡許」,後因漢代名仕梅福,來此隱居,而改名梅山。梅山海拔79.6米,植被遍布,是整個溼地公園的中心。
齋戒臺,是越國巫師等人用來詠經禮神,祭祀鬼神的場所。造在山頂高處,拉近與上天的距離,聆聽天神的旨意。這個不起眼的齋戒臺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梅子真泉,以漢代名士梅福名。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少習《尚書》、《春秋》,補南昌尉。王莽專政,福棄家去官,人傳已為仙。後有人見梅福於會稽,故梅山、梅子真泉等,皆以梅福得名。陸遊遊梅山時,曾做《梅子真泉銘》:「距會稽城東北七裡,有山曰梅山。山之麓有泉,曰子真泉,遊者或疑焉。智者及道人求笠澤漁父為之銘,銘曰:梅公之去漢,猶鴟夷子之去越也。變姓名,棄妻子,舟車所通,何所不閱。彼吳市門人偶傳之,而作史者因著其說。儻信吳市而疑斯山,不幾乎執一而廢百耶。梅公之去,如懷安於一方,則是以頭血丹莽之斧鉞也。山麓之泉,甘寒澄澈,珠琲玉雪。與子徘徊,酌泉飲之,亦足以盡公之高,而嘆其決也。」
適南亭,沿階而上,來到梅山之巔,亭子是園內的最高處。最早由北宋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所建,並由陸遊的祖父陸佃撰寫了《適南亭記》。明末,曾被《越中園亭記》列為北區勝景之一。在適南亭,你可以俯瞰新紹興。
如意禪寺,唐清泰三年,節度經略副使謝四恭舍宅而建,原名淨名寺。後經多次廢建,2008年重建後取名如意禪寺,應該是因和附近村莊的寺廟合併所得名。寺內的觀音菩薩像和畫壁,莊嚴、弘大。
關帝廟,如果不注意,你一定會錯過關帝廟。在如意禪寺旁邊的一個小路口,通過悠長的甬道,來到關帝廟。廟門外一尊石像,應該很有年頭,但說不清是誰?廟宇始建於明代,看門神韋陀的雕像,就能感覺到年輪……
梅園,梅園環繞了半個梅山,佔地164畝,有梅花2000多株,展現了梅花的色、香、形、韻,也為梅山增添了一份雅致和情趣。
遊覽了一天,很累。但興致不減,以陸遊的詩句結尾,告別梅山:「明月梅山笛夜,和風禹廟鶯天」。
鏡湖溼地公園非常值得一遊,園內植被豐茂,河流小橋遍布,古蹟典故眾多,還有重要的一點不收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