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井陘 從紅旗廠到5460

2021-01-11 騰訊網

來源 WTSB_272原創文學

因工作關係,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的最初十年,我曾經與位於河北省井陘縣的兩個軍工廠有業務往來,對這兩個軍工廠有所了解。事情過去了近二、三十年,當年的事情仍然清楚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在這裡寫成網文,分享給大家。

百度百科欄目對井陘的介紹是:「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部邊陲,冀晉結合部,太行山東麓,北鄰平山縣,東部和東南部與鹿泉、元氏、贊皇三縣毗連,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井陘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乃冀通衢要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冀晉陝三省物資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額高達10億元,是華北西部軍事、經濟、文化重鎮,馳名中外的韓信背水之戰,著名的百團大戰,井陘都是主戰場。」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國家為戰備需要,考慮井陘的重要地理位置,在這裡建設了一批軍工企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引進德國道依茨公司風冷柴油機製造許可證,在陝西渭陽柴油機廠、河北華北柴油機廠分別生產F12L413F系列、F8L413F系列風冷柴油機。二連油田進了兩臺國產150千瓦柴油發電機組,發動機是陝西渭陽柴油機廠生產的F12L413F,還進了40臺國產鐵馬卡車,發動機是河北華北柴油機廠生產的F8L413F。面對全新的機型,二連公司想派人到廠家去培訓,安排我聯繫相關事宜。

我先到任丘華北石油管理局機動處打問華柴廠,得知該廠原名叫5460廠,廠區離井陘縣城十幾公裡。同時還得知井陘的另一個軍工廠6410廠與華油局有業務往來,是局裡認可的135系列柴油機大修定點廠。於是我決定到這兩個廠看一下。

我登上去井陘的長途汽車,問華北柴油機廠,沒有人知道,問5460廠,售票員說在前邊路口下車,轉乘去蒼巖山方向的車,十幾公裡就到。公路在太行山區穿行,兩側的村莊房屋多是用石塊砌成的,高低錯落,很有特色。我一路打問終於乘車到了華北柴油機廠門口。一條南北走向的公路將華柴廠的生產區和生活區隔開,路東是生產區,路西是生活區。我在生活區的廠招待所入住,到生產區辦事。生產區的廠房依山坡修建,道路成坡道狀蜿蜒曲折,廠區有不少樹木,綠化很好,秩序井然。

華柴廠生產科李科長接待了我。李科長說廠裡經常應用戶要求舉辦培訓班,培訓的事歸培訓科管,培訓科在生活區。我向李科長打問6410廠,李科長說離這裡有三十多公裡,不通長途汽車。正好明天上午科裡去6410廠辦事,可以搭乘科裡的三輪摩託去。真是遇到了好人,我立刻答應明天上午八點來科裡候車。

華柴廠的培訓科在生活區最西端的一棟樓,從招待所出來向西一路上坡,走出四、五百米才到。路邊有郵局、商店、學校、衛生所等。不遠處有幾排依山而建的兩層家屬樓,一層門前可以種蔬菜,養雞、鴨,二層門前有很寬敞的過道平臺,可以晾曬東西,堆放雜物。時值夏天,家屬樓四周鬱鬱蔥蔥,雞鳴鴨叫,充滿生機。

客戶培訓可以隨時進行,廠子有培訓學校和專職、兼職培訓教師,學員食宿自理,培訓費很便宜。廠子每天有一趟班車往返井陘廠區到華柴石家莊辦事處,辦事處位於中山西路。我留下聯繫方式,約定屆時電話聯繫。晚上招待所旁邊的廣場放映電影,譯製片《倫敦上空的鷹》,反映二戰時期英德兩國在英吉利海峽和英倫大地上的一場生死較量。

從這些可以看出山區軍工廠的建制和油田比較相似,都是位於偏遠地區,生產、生活自成體系,家屬可以種地,有班車通市裡,經常在露天放映電影,活躍職工家屬的業餘生活。

第二天李科長親自駕車,車是華柴廠前些年生產的蒼巖山牌貨運三輪摩託。三輪摩託抄近路,過河灘穿村莊走小路,不到一小時就到了6410廠。

6410廠規模很大,位於一個比較大的山丘頂部,有鐵路專用線通往廠內。該廠是坦克大修廠,全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10工廠」。廠區平整,家屬區全是樓房。廠子安排總裝車間接待我。總裝車間主任很年輕,比我大不了幾歲,剛從廠團委書記崗位上轉到總裝車間。他得知我家在石家莊,立刻有了老鄉見老鄉的感覺,說自己是石家莊四中畢業的,親身經歷過石家莊文革時期「擁軍派」、「狂人派」武鬥時期,後來因籃球打得好,被招工到6410廠。主任邀我晚上到他家去吃飯,說同時請了車間領導班子成員,大家一起認識一下。

車間主任的家在一棟家屬樓的三樓,兩室一廳。女主人也是石家莊人,對我這個客人十分熱情。車間書記、副主任、工會主席、技術員等都來了,大家對我表示熱烈歡迎。主任說:「調來車間一個月了,借有同鄉到訪的機會召集大家聚會,一為車間領導班子的團結協作,二為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大家共同舉杯。」

6410廠離石家莊市區比較近,上午、下午各有一趟廠班車往返廠區到市區人民商場。第二天我乘廠班車返回石家莊。

隨後的幾年,我和這兩個軍工廠有了更多的業務往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沒有無線網絡,電話、快遞業務不發達,限時間轉交重要東西只能派專人送,傳遞信息的最快方式是發電報。1990年年底,為了趕在12月20日前核銷當年發生的柴油發電機組大修業務發票,我給6410廠總裝車間發電報:「請務必在12月15日前將發票送到錫林浩特華油二連公司。乘火車到張家口南站,當天在南站候車室購次日到錫林浩特長途汽車票,次日早晨在南站廣場上車。」 這條路線我曾經走過,是最快的路線。總裝車間副主任穿了件棉軍大衣,沒戴帽子,歷經兩天時間,趕到了錫林浩特。在沒有乘客暖風的大客車裡忍受七、八個小時零下十幾度到零下二十幾度的寒冷,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沒到過內蒙的人想像不出內蒙冬季的寒冷有多可怕。為了給車間創收,軍工人不懼任何困難。

1991年夏天,我發電報要求6410廠總裝車間修理人員,帶零件來阿爾善油礦現場檢查維護幾臺200KW康明斯柴油發電機組。總裝車間來了四個人,由車間副主任帶隊,還帶了兩個四、五歲的孩子,其中一個是副主任的女兒,一個是技術員的兒子。當時正是三伏天,內地暑熱難耐,內蒙是避暑的好地方。借公出的機會,帶孩子出來玩一下。當時接待條件有限,當天我安排六人在公司我原來的辦公室住,從食堂打飯,給兩個小朋友多買了幾罐飲料。第二天留兩人在錫林浩特帶孩子,另兩人隨我去阿爾善油礦。這次業務給總裝車間增加了近萬元的產值,也緩解了阿爾善油礦因缺少配件而使柴油發電機組技術狀況下降的局面。雙方憑信譽發生業務,先幹活,後結算,價格可以商議,不讓任何一方為難。這就是推行市場經濟初期國企的狀況,有一定自主權,以完成當年任務產值為目標,利潤可以少,不能讓朋友為難。

1994年我調入華油物探公司機動科工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該行業使用的沙駝沙漠卡車、沙駝鑽機車的發動機都是河北華北柴油機廠生產的F8L413F。我再次與華柴廠聯繫培訓事宜。這次培訓由我帶隊,參加的有地震隊設備隊長、修理組長,機修站主修工等共15人。廠家安排部隊使用單位的10名戰士和我們一起參加培訓。部隊使用的89式裝甲輸送車採用的是道依茨8缸增壓風冷柴油發動機。道依茨風冷發動機採用模塊化設計,十二缸機與八缸機結構基本相同。普通風冷發動機加裝廢氣渦輪增加器,更換個別零件就成了增壓風冷發動機。華柴廠編寫了培訓資料,對413系列風冷發動機的結構、使用、維護、修理做了詳細解讀。

講課老師都是廠內權威技術人員,對自己負責的那部分發動機技術十分熟悉。其中一位廠副總工程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五十歲左右,北京工業學院(現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在軍工廠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負責講發動機構造和原理,業務純熟,板書清晰,條理分明,不時穿插講一些試製初期廠家和使用單位發生的小故事,十分吸引人。課間我和副總工程師交流,他問我油田工資水平如何,我說了一個大致數字,他感慨道:「比軍工企業高多了。現在軍工廠的年輕技術人員留不住,都想到市裡掙大錢。」

講發動機整體參數和出廠檢驗的是一名年輕的高級工程師,他主動給了我一張名片,希望以後有業務時可以直接聯繫他。我看了一下名片,上面印著「石家莊市****科技公司業務代表」。華柴廠年輕技術人員中有不少人在幹兼職,當時軍工廠的待遇還真是有些低了。

華柴廠後來整體搬遷到石家莊市西郊,井陘的老廠區只有個別車間繼續生產。部分退休的老職工仍然居住在老廠區家屬樓,這裡空氣新鮮,能種蔬菜,能養家禽。老廠區記錄了軍工廠的歷史,在老一代軍工人心中留下了割捨不下的眷戀。6410廠沒有搬家,仍在原地。

井陘的軍工廠還有著名的3502廠,是軍隊大型服裝廠。軍工廠肩負著國家重任,在落後的山溝裡艱苦創業,經歷改革開放、轉型改制的陣痛,保持軍工血脈,依靠集團優勢,絕大多數獲得了新生,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市場的檢驗。回顧過去,是為了珍惜現在。為可敬的井陘軍工廠和軍工人點讚。

相關焦點

  • 對抗井陘極端天氣的好物~小葉梣
    五一的時候,我和我二哥在井陘從5460舊廠區取道往王大溝尋找柴胡和黃櫨。
  • 井陘:從「一黑一白」到「多姿多彩」
    從「一黑一白」到「多姿多彩」井陘的綠色蝶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民日報記者 張志鋒過去到河北井陘縣,像「看黑白電視還有雪花」:路邊煤場一家挨一家,冒黑煙的貨車一輛接一輛;部分鈣鎂企業因工藝落後產生大量粉塵,白茫茫一片
  • 外地人眼中的成都 VS 成都人眼中的成都
    在慕名而來的外地人的眼中,成都年輕充滿活力,生活無比愜意休閒,到處充滿機遇與挑戰。成都是外地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而在老成都人眼中....那可能就是米和糠.....01武侯祠外地人:沒有去過武侯祠回家都不好說去過成都,三國文明盡在其中,還有熱鬧非凡的廟會,隔壁連接著錦裡,一路到尾都能吃到屬於成都美食!
  • 井陘美食:大石橋缸爐燒餅
    井陘大石橋的缸爐燒餅別具特色。天長鎮河東村,曾有一戶賣燒餅的,祖傳技藝,打的燒餅放十天半月不返潮,不變硬,油不外浸,新鮮程度和剛出爐時略無二至,因此供不應求,逢城關集日還要多打一爐背到集上去賣。直到上世紀30年代,有一姓池的外地人遷居河東村,以殺驢為業,曾將驢油供給這戶打燒餅的人,因同在一村,距離近,用驢油和面的秘密才漸漸被村民知曉,流傳開來。秦皇古驛道經過的村莊,過去有很多賣燒餅的。石太鐵路修通後,商戶把燒餅拿到火車站賣,借著東來西去的旅客,井陘缸爐燒餅的名聲傳播得更遠。羅莊王三小做燒餅尤其好,火車一到站,乘客下車搶著要,有的提整包買。
  • 典出井陘的漢語成語「背水一戰」
    井陘地處太行山東麓,為華北平原接壤黃土高原地區的咽喉。史上,多為兵家必爭。漢語成語「背水一戰」就典出井陘,載入《史記淮陰侯列傳》。古代簡牘記事言簡意賅惜字如金,隻言片語背後詳情卻鮮為詳知。公元204年陰曆十月,迎著簫簫寒風,一支上萬人的漢軍直奔井陘,長途奔襲趙國,消滅項羽軍事集團側翼勢力,聲援漢王劉邦。此時,劉邦正與楚王項羽對壘滎陽,並有北邊燕和趙,東邊齊的威脅。為儘快扭轉戰局,漢王劉邦採納韓信計謀,並由其掛帥出奇兵,繞道井陘突襲項羽軍事集團側翼,來牽制勁敵。
  • 第一站:井陘——蒼巖山
    2016年1月,去了趟井陘,井陘算是我放飛自我的第一站,而蒼巖山是我到井陘以後的第一個景點。井陘縣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省的西部,算是冀晉結合部,雖然是個縣,但是井陘的歷史文化底蘊可真不少,對於我這樣喜歡文物古蹟的人來說,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 井陘一日遊,累並快樂著
    井陘過兩天就要舉辦石家莊第五屆旅發大會了,在旅發大會開幕前夕小編抽空到井陘旅發大會觀摩點進行了觀摩。 第一站:塔寺坡驛站塔寺坡驛站的涉及別具一格,為遊客提供了休息室、母嬰室等等便民設施,他是通過將遺留下來的石窯進行改造而成的,內部設施與現代氣息相結合,讓遊客的感覺充滿舒適。
  • 外地人眼中的撫仙湖,居然是這樣的...
    外地人眼中的∨曾經有樓友問我,你一個外地人為什麼會混跡於玉溪高古樓網站?我告訴她,因為我太喜歡撫仙湖了,在高古樓網站是我身處別地的時候,心靈能和撫仙湖距離最近的地方。所以到了開湖時節,每天都要煮魚來吃,好景出好水,好水養好魚,撫仙湖魚的鮮美,別處難尋!
  • 舌尖上的井陘---井陘煎餅
    以後會陸續刊發,今天先從井陘的傳統美食聊起,權當餐前甜點了昂。說起這井陘煎餅,那曾經可是井陘農家節慶才能吃到的上等食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農家院裡,井陘煎餅也早已不再是奢侈品了,而在城市人們追求食品入口天然的背景下,井陘煎餅儼然成為城市人熱捧的美食,不僅遠銷石家莊、山西
  • 井陘:「老字號」將再添新成員
    如「慶源成」成功獲批,加上之前申報成功的「慶餘成」和「義順堂」瓷號,井陘將有瓷器類「燕趙老字號」3項,「燕趙老字號」總數量6項(另外3項為:「實打石」酒、「許氏」拽面、「務本生」刺繡)。解放後公私合營成立了井陘縣公私合營慶餘成瓷廠,後更名為「井陘縣公私合營陶瓷廠」,1966年轉為國有企業,稱為「井陘縣陶瓷廠」。「義順堂」瓷號「義順堂」位於井陘縣秀林鎮南橫口村。清中後期,瓷號創始人馬步科從當時享有 「南景德、北彭城」美譽的邯鄲彭城引進師傅,生產碗、盔子、罐子、酒具、燈盞等家庭用具。
  • 就藏在井陘!又一批老字號被挖出,個個歷史悠久……
    解放後公私合營成立了井陘縣公私合營慶餘成瓷廠,後更名為「井陘縣公私合營陶瓷廠」,1966年轉為國有企業,稱為「井陘縣陶瓷廠」。 "務本生"刺繡 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時收歸國有,作為原始資金入股井陘第一陶瓷廠,其後人進入陶瓷廠工作。
  • 央媒「盯上」了井陘,半個月「曝光」5次!
    如今的井陘是「彩色加高清」,生態型產業多姿多彩,綠水青山展新顏。 井陘地處太行山東麓,過去煤炭、鈣鎂等資源型產業是經濟支柱。從「一黑一白」到「多姿多彩」,井陘逐漸擺脫粗放發展的路徑依賴,邁向高質量發展,開啟綠色轉型。
  • 井陘被多家主流媒體密集曝光!因為啥事兒?
    「一眼千年 陶你喜歡」陶瓷文化系列活動,井陘「天路」山貨大集活動……「雙節」期間,井陘為遊客精心烹製的「歡樂金秋」民俗文化旅遊節十大「套餐」,讓「二百裡山水井陘 三千年文化長廊」魅力盡情綻放,叫響了「井陘.景行」 的旅遊品牌
  •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靈丘與巍山
    晉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靈丘與巍山 對於我而言,靈丘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靈丘能見到西藏般巍峨的雪山,能吃到高寒處才產的蕎麥,唐河沿線宛如水鄉江南,花塔村好似世外桃源,夏季的油菜花遍地不輸江西婺源,峻拔的高山之巔竟有跑馬草原,雄壯的山巒之間,藏著溶洞奇觀,青背山羊跳躍山澗,珍奇的黑鸛徜徉水邊……
  • 石家莊井陘這個村火了,賞紅葉好去處,景區堵到路都走不了
    去往石家莊井陘這個賞紅葉的村,路上由於車太多被堵住了,到村子還有好長的路,看看這些堵在山路上的人和車,是不是很火。>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天不是只有蕭條,我眼中的秋天是這紅紅火火熱烈奔放的色彩
  • 井陘天路美如畫
    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高速、高鐵,經絡分明、不斷延伸的幹線公路,寬闊平坦、方便快捷的鄉村道路,構築起東西順暢、南北通達的交通主框架,支撐起了井陘發展與騰飛的基本脈絡。 特別是近兩年來為加速推進傳統古村路旅遊項目發展,實施了秀林高速口至大梁江、大梁江到省會西二環西延線旅遊路項目建設,路面加寬,坡度減小,沿線綠化,驛站建設。
  • 井陘「小江南」又出大手筆……
    1500畝「黃金水岸風情採摘園」項目緊鑼密鼓,600畝「靜港果玩田園綜合體項目」加快實施,200畝「藥田花海」項目落地生根……井陘「小江南」孫莊鄉依託十裡冶河黃金水面「大招」頻出,精心烹製農旅融合「套餐」。
  • 外地人眼中的大連旅遊景點
    一、燕窩嶺外地人以為是燕子築巢或者製作燕窩的地方。
  • 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是會被「排斥」的
    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原來也是會被「排斥」的。成都人說不好普通話由某些客觀原因,導致大家認為成都人的普通話外地人都聽不懂,為此四川說的普通話還有個特殊的稱呼為「川普」。「前段時間在抖音關注了個成都博主,年紀和我們相仿,打開其中一個視頻,他出門倒垃圾,路上遇見了關係不錯的鄰居,隨口寒暄幾句得知鄰居還沒有吃飯,就十分熱情的說邀請到他家吃飯,鄰居猶豫了一下答應了,結果到家後才發現,根本連菜都沒有。
  • 井陘山上的龍形長城
    馳名中外的韓信背水之戰,著名的百團大戰,井陘都是主戰場。 數千年以來,統治者為了防治外敵侵擾,從來沒有間斷過井陘境內長城的修建。井陘境內現在最著名和保存最多的是明代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