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法合拍紀錄片《龍的重生》法國首映(高清組圖)
《龍的重生》導演申賦漁(左一)、法國攝像馬努埃爾·阿利耶(左二)、片中法國女孩瑪熱娜(右二)與策劃、總領事張國斌(右一)在首映式上的合影
原標題:中法合拍紀錄片《龍的重生》法國首映 以「龍」為媒增進友誼與理解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增蘭):當地時間28日晚,由中法聯合拍攝的紀錄片《龍的重生》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舉行了首映式,影片由中國南京市與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市共同拍攝,向法國觀眾講述一個中國龍遇上法國龍的民間故事。
談到這樣的合作背景和意義,出席首映式的南京市副市長胡萬進先生在致辭中說:「南京與斯特拉斯堡自2008年建立友好合作關係以來開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包括教育、文化、經濟等領域。今天《龍的重生》首映式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合作,也是中法建交50周年的交流成果之一。《龍的重生》用兩條龍的故事,串起了斯特拉斯堡與南京,阿爾薩斯和江蘇。我們希望,用這兩個溫暖而動人的故事,來表達我們兩個國家,兩個城市的友誼。」
這是一部以龍為線索,通過展現南京民間的「柴龍」和阿爾薩斯地區葡萄酒莊園的龍的傳說,講述法國人如何過聖誕與中國人如何過年,進行文化比較和碰撞的電視片。影片的拍攝得到了中國駐斯特拉斯堡總領事館的重視與支持。作為影片的策劃人,總領事張國斌介紹說:「這個紀錄片的特色是一種中國方法與法國方法的結合: 以一個法國小女孩的視角,法語的獨白開場,貫穿全片,這是一種法國人能接受的手法;同時,由此引出後面的故事:聖誕市場、葡萄園、中國製作『柴龍』的經過,整個都是雙方都能接受的表現手法。紀錄片從創意到形成最後到首映,不到一年的時間,我覺得非常驕傲,而且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際能夠上映非常有意義,把它作為禮物送給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獻給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同時獻給南京人民和斯特拉斯堡人民,這是非常好的。」
這部記錄片的導演是南京日報記者、南京市作協副主席申賦漁。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曾經到法工作的經歷,讓他發現法國人雖然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但是他們的了解得非常表面。為此,他就想通電視片這種更直接、更易接受的方式來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當問到為何以龍為題材,展現「柴龍」時,他解釋說:「這次紀錄片講述兩條龍的故事,一種是中國的龍,一種是法國的龍。中國的這條龍是1700年前傳承下來的龍燈,叫『柴龍』,是用篾子紮成,外面用紙糊上,晚上在裡面點上蠟燭,像火龍一樣。春節舞龍時,成千上萬的人擁簇下往前走,非常熱鬧。但是在十多年前,由於很多農村變成城市,這種傳統就丟失了。這次我們就採用尋訪的方式,看是否能找到重新恢復這個龍的人,就根據這個過程把它全部梗概下來。龍是中國人精神上的一個圖騰,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中國的象徵。我認為西方,包括法國對中國龍了解不多,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通過比較、對比,讓法國人更多了解中國龍的寓意和象徵。」
南京市副市長胡萬進在首映式上致辭
的確,中法兩國人心中的龍的形象和寓意是不一樣的。法國的龍身上長著翅膀,可以噴火,是比較兇險的。在紀錄片中展現的是法國阿爾薩斯的小鎮圖爾海姆一個傳說中的龍:萊茵山谷中的一條龍,由於太陽的曝曬,沸騰的血液流到了山下的一片葡萄園中。此後,這裡結的葡萄格外香甜。據說,用這種葡萄釀出來的酒,充滿了火一般的活力,被稱為「龍之血」紅葡萄酒。
記錄片中講述故事的8歲法國女孩瑪熱娜一家做「龍之血」紅葡萄酒已經幾百年了,擁有一個九代相傳的酒窯,到處是龍的圖騰。他們家中也充滿了龍的圖騰,一直與龍相伴。影片以這些為線索,把他們的生活與聖誕文化結合起來,包括他們舉家前往斯特拉斯堡的聖誕市場,這是歐洲最大的聖誕集市。通過這些來與中國的春節文化進行比較。
記錄片的攝像是由法國著名攝影師、斯特拉斯堡大學教師馬努埃爾·阿利耶擔任。親自前往中國的拍攝令他難忘:「我在拍攝期間,和棲霞的東陽村的村民們、『舞柴龍』的當地青年們相處十分融洽,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體會到了他們待人的熱忱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以及那裡質樸的民風。而且我也近距離地拍攝了『柴龍』,與我以前看過的中國舞龍裡的龍都不一樣,個頭更大,很有手工藝的特色,簡直太美了!尤其是在裡面點上蠟燭的時候,那場面令人驚嘆難忘!」
當晚三十分鐘的紀錄片《龍的重生》用交替剪輯的方法,把中法兩國的人文與自然風光交織在一起,相互對照,相互輝映,讓觀眾在熟悉與陌生之中,在寧靜與熱烈之間,得到一種奇異的享受。看完影片後,出席首映式的斯特拉斯堡市副市長格賽爾先生激動地說:「這是一個中法文化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碰撞』,是斯特拉斯堡的龍的傳說、當地的城市文化與南京的『柴龍』、南京的美麗城市風光的『碰撞』。我非常欣賞這部紀錄片,中國『柴龍』的製作工藝、熱鬧的舞龍傳統讓我眼前一亮,讓我非常想去中國感受春節傳統;另外片中在介紹龍的傳說時,還很好地展現了阿爾薩斯地區、斯特拉斯堡的傳統,包括關於聖誕節、的傳統、葡萄種植的傳統等等。我相信這個紀錄片能拉近兩國人民距離,增進兩國文化的相互理解。」
當晚的首映式在現場近百人的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法國觀眾在回味紀錄片的同時,還欣賞了現場專門準備的以龍為主題的書畫展:一邊是南京藝術家們有關龍的書法和國畫;另一邊是斯特拉斯堡孔子學院的法國學生們書寫的各式「龍」的作品,再次以「龍」為媒,增進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據了解,紀錄片《龍的重生》將於今年四月,在中法兩國的電視臺同時播出。
中國駐斯特拉斯堡總領事張國斌在首映式上致辭
斯特拉斯堡市副市長格賽爾先生在首映式上致辭
首映式現場南京藝術家的書畫作品
首映式現場斯特拉斯堡孔子學院的法國學生們的作品
首映式現場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