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印度尼西亞地區,很多人都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在當地也有很多與宗教有關的遺址,今天我們要去的這個景點,就是在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這裡充滿了神秘感,因為火山爆發,使得這個地方的佛塔群集體下沉,它們全部都隱藏在了熱帶雨林中,過了近千年的時間,才被大家發現,現在也沒有人能說清楚,這個遺址到底是誰修建的。
各國專家通過研究佛塔的建築,大概能夠估測到這群佛塔是在公元八九世紀建造的,在在公元760年—830年,這裡是屬於爪哇王國的繁榮時期,當時的國王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影響,於是就下令修建這群佛塔。但卻有史料表明,這個國王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不過人類學家也認為在爪哇從來就沒有嚴重的宗教衝突,所以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國王也可能會去庇護佛塔的建造。
而我們的第一站首先就要去婆羅浮屠的主塔,這裡的地位非常高,與我國的長城並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不過這個奇蹟曾經沉睡了將近1000年,在層層的火山灰下,它默默的訴說自己的故事。直到英荷蘭爪哇戰爭之後,當地被英國統治了,當時的一個上尉長官託馬斯被任命為副總督,他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在聽說了這裡有一個沉睡的婆羅浮屠之後,於是就派人到處去找。直到1835年,荷蘭行政長官Hartmann最終發掘出了整座佛塔。婆羅浮屠以其他的同類建築有非常大的差異,它並不是建在平地上的,而是建在山上的,採用了實心結構就好像是金字塔一樣。
而門杜寺也被大家猜測是通往婆羅浮屠路上的路標,這個建築是在1834年才被發現的,裡面的浮雕和雕像都保持了比較好的狀態,沒有被戰爭損壞,也值得大家來看一看。雖然與雄偉的婆羅浮屠相比,這裡的建築比較不起眼,但是在這裡依舊保存著爪哇所有寺廟裡面最有價值的雕塑,一座高達三米的佛像。這個佛像並不是採用我們常見的蓮花坐姿,而是西方的坐姿。在夜晚的時候來這裡參觀,心裡仿佛就充滿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
而我們的第三站來到了這裡的Karmawibhangga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海洋與印尼之間的關係,當然在這裡也有4000多塊波羅浮屠最原始的時刻,充分展現了這座佛塔在被發掘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在其中一個展廳,還著重講了這些浮雕的各種故事。在博物館的門口有很多大石頭,這些大石頭都是火山灰的混合物,雖然看上去非常大,但實際上很輕。
我們去的最後一站依舊是一個博物館,博物館的名字叫做薩馬杜拉拉卡薩,在這裡是存放了一艘按照原來大小仿製的婆羅浮屠船隻。他們也希望通過博物館來展現在八世紀的時候,亞洲與非洲的航海技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以及在這裡介紹了印度洋周邊地帶的海上貿易體系。參觀博物館是免費的,但是如果你想體驗一下仿照船的魅力,就需要花一點錢了。
從旅遊角度來說,這裡也非常適合那些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來,畢竟能夠親眼見證時間在佛塔上的作用。婆羅浮屠的建築理念非常科學,原本大家都認為這裡是一座舍利塔,但後來大家發現這裡是一座廟宇。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婆羅浮屠的挖掘對於我們研究佛教的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1973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了一筆錢,用於修復婆羅浮屠,這樣也能讓當地的佛塔重見天日。在每年5月6月的第一次滿月,當地的佛教徒就會來這裡慶祝衛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