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想像的「孔子像」
「世界的孔子·國際漫畫」大賽畫冊首發式
孔子後人孔維勤在「與孔子後人話孔子」座談會上演講。
騎著自行車的孔子、玩手機的孔子、腳蹬帆布鞋的孔子……來自畫冊《世界的孔子:孔子與中國國際漫畫大賽精品集》中的孔子形象,絕對顛覆你腦海裡的孔子形象。
10月16日,「與孔子後人話孔子」論壇暨「世界的孔子·國際漫畫大賽」畫冊《世界的孔子:孔子與中國國際漫畫大賽精品集》首發式在「首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墨達廣場展區舉行。據介紹,這次漫畫大賽歷時近九個月,共收到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1120幅作品。主辦方將入選的優秀作品彙編成集,出版了《世界的孔子:孔子與中國國際漫畫大賽精品集》。
「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腦海裡太固化了。」孔子的第78代後裔孔維勤說。而與國人心中固化的孔子形象不同,「一千個國外藝術家眼裡,有一千個孔子形象。」在孔維勤看來,這種抓住精神內核,卸掉包袱的傳播方式,正式當下傳播、發揚經典所需要的。
至尊大獎:超越時空的傳承
孔子與四個小朋友並排坐在一起。每個小朋友都戴著眼鏡聚精會神地盯著自己面前的電腦。而孔子手中攤開一本書,眼神中流露出慈祥與智慧,似看非看地盯著身邊的幾個孩子。
這是這次漫畫大賽獲得至尊大獎的作品。「作品中有老人和兒童,有歷史和現代,展示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傳承。作品的深入淺出的表達和深刻的寓意徵服了評委會,將至尊大獎頒給這幅作品。」本次大賽策展人、亞太動漫協會秘書長王六一介紹。
除了獲獎作品,讓孔子的後裔、孔維勤博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位來自印度漫畫家的作品。作品中孔子長長的鬍鬚垂到腳底,額頭高高的聳起,眼睛眯成一道小縫。
「我一看就很喜歡這幅畫。線條造型流暢,高高的額頭代表無窮的智慧。整個畫風有點神秘,高深莫測的感覺。但是會吸引人。」他說,他很認真地看了這部作品集,還拍了作品集中的作品圖片傳給家人看。
丟掉包袱,傳播國學
作為臺灣孔子協會的理事長,孔維勤一直致力於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他看來,經典應該「能夠讓孩子讀懂,讓媽媽會教」。
這個看起來簡單的目標,卻並不好達成。他曾經被一個小朋友提問,「孔子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一下子把他問住了,「我一時間竟無言以對。」孔維勤認為,我們深受傳統的儒家教育,嚴肅的課堂和刻板的書本的影響。這種影響使得我們在傳播經典時,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何卸下這個包袱?「在這本《世界的孔子》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他說,傳播經典的語言很重要,而這本來自外國人創作的孔子的漫畫集,關於孔子的形象,輕鬆有趣,平易近人。
「這些外國人與我們不同,他們對於孔子沒有刻板的包袱,所以創作出來的孔子形象易於傳播。」他認為,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揚,需要抓住精神內核,以全新的、現代的手法來表現。「讓孔子,讓中華傳統文化活在現代生活當中。」
卸掉包袱傳播傳統文化,除了漫畫集,本次大賽的策展人王六一還有更多的考慮。「我們可以將漫畫做成明信片,可以用3d技術列印出來,還可以做成玩偶。此外,我們也還準備做《史記》的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