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都江堰市累計建設綠道26公裡,新增城市綠地33.17公頃、立體綠化6000平方米,建成3處小遊園、微綠地,完成3處老舊小區綠化改造和10條道路行道樹整治,完成園林式居住小區(單位)創建5處……2020年12月29日,錦江綠道城區段(南橋--走馬河橋)與錦江綠道都江堰段配套項目——伏龍天橋同步正式開放,則為2020年都江堰市公園城市建設成績單畫上了完美句點。
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實踐,一向以山水景致聞名於世的都江堰市,牢牢把握住了建設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的時代契機,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全域生態綠色品質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遊環境持續改善,產城融合的生態價值高速轉化,「公園中建設城市」的脈絡特徵愈加清晰。作為「三遺之城」的都江堰市,擁有建設公園城市的天然優勢。柏條河、蒲陽河、江安河等9條主河縱橫交錯穿行而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階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可以形成錯落的山地體驗;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結合部的中央,依靠龍門山脈,擁有龍池—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池國家森林公園、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以及「熊貓、道、山、水、田、林盤」等特色生態文化資源,景點綠道趣味盎然,道路體系暢通發達。可以說,都江堰建設公園城市,不僅是響應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偉大實踐,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何將「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個概念轉化為實際?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初,都江堰市啟動《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片區——都江堰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動員會暨「西控」工作推進會精神,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從基礎與特徵、布局與策略、公園場景和行動計劃對都江堰市公園城市建設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構建了「綠道藍網、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態城市格局。
「設計圖紙」繪好了,下一步怎麼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都江堰市結合「兩片三區、K型集聚」的全域公園城市形態,啟動了玉堂街道產業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青城山鎮問花村鄉村郊野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聚源鎮產業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申請入庫工作,完成水雪綜合體項目、梅花園、海棠園、銳豐國書學院、五彩農田等部分建設,計劃在2025年初步形成「K型」公園城市結構框架雛形,形成以示範片區為帶動作用的輻射空間,塑造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格局。位於成青路旁的「七裡詩鄉」景區,近年來已成為了市民遊客熱門打卡地,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這裡總是遊人如織。曾經備受「髒亂差」困擾的荒蕪之地,如今通過建設30公裡田園綠道,串聯起近30個林盤院落和旅遊點,更催生出兩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效益顯著——遊客接待量連年增長,村民嘗到甜頭,開始主動參與發展鄉村旅遊。這只是都江堰市將生態文旅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勢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都江堰市建成石羊鎮川西音樂林盤綠道、石羊鎮七裡詩鄉綠道、蒲陽街道南溪綠道等7個驛站。布局「地球倉」移動智能旅居等10餘種新興業態,成功舉辦「雙遺馬拉松」和「中國田園詩歌節」等賽事活動,積極引入高地美路環法自行車業餘賽、民謠音樂廳、黑膠唱片館等文商體旅多元場景。其中,石羊鎮金龍社區建成詩鄉茶坊、詩鄉酒坊、詩鄉油坊、詩鄉染坊、詩鄉醬坊、詩鄉米坊、詩鄉豆腐坊等「詩鄉七坊」;打造了「又竹堂」等研學旅遊載體;在「灌區映像」林盤景區植入「藍城文創」、螢裡館等文創元素,建成「聚源竹雕」、灌區文化陳列館;引入成都中醫藥大學、「肖小兒」等名醫進林盤,使綠道林盤成為催生旅遊商貿的「引爆點」,將資源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資產,釋放了鄉村活力。
「作為旅遊城市,與成都中心城區不同,都江堰市的綠道建設更注重發展城市旅遊。」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除了「美景」之外,建設綠道還應融入更多的業態和場景。「下一步,都江堰市將加快建設李冰紀念館、大熊貓公共藝術品等文化地標,持續開展中國田園詩歌節、安龍海棠花節、盆景藝術節等活動,圍繞採摘、攝影、露營、親水、踏青、康養等開展深度體驗旅遊活動,形成四季有賽事、月月有活動,使綠道成為無處不在的運動場、遊樂場。」「手再高一點,擺好姿勢……」咔咔咔的拍照聲響起,市民李曉梅和朋友正在走馬河綠道天府國際鳳凰城段拍照留影,此時綠道高架橋上一列城際列車從成都方向緩緩地駛入成灌快鐵都江堰站。李曉梅就住在附近小區,這裡每天的變化她都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曾經沿線儘是雜亂無章的灘涂,如今經過改造,河岸邊已鋪滿了整齊的草坪,種上了樸樹、銀杏、香樟等植物,形成一片片清新宜人的濱水綠地。
公園城市建設不僅是為城市建設錦上添花,更是為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每天眾多市民走上綠道、走進公園,或散步談心,或鍛鍊健身,一幅幸福和諧的生動畫卷散發出活力四射的獨特城市魅力。「公園城市的核心是『人』。我們通過認真觀察,了解市民和遊客的需求。圍繞使用者的需求,持續完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都江堰市規劃建設了51條「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幸福社區綠道,構建起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讓市民實現觸手可得便利的同時,也傳遞了城市的溫暖關懷和煙火氣息。此外,新開工各類公共服務設施17處、市政道路12條,新(改)建公共廁所134座,新建社區綜合體2處。同時,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完成17條背街小巷環境品質提升,打造背街小巷示範街巷2條,老舊院落改造4個。「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街頭公園」三級公園體系構建不斷完善,完成銀杏街道壹街社區片區1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打造,「百個公園」示範工程走馬河下段帶狀公園(鳳凰城段)已完工開放,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已完成1、2號院和銳豐國書學院、五彩農田建設,迎賓公園已完成公園入口花蕊芙蓉園建設,金馬河濱江公園示範段已基本完成建設。融創、恆大、碧桂園等多家全國知名房企的陸續入駐,成都地鐵S9快線、「三繞」高速、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旅遊軌道交通、M-TR旅遊客運專線等一批公園城市建設項目正加快實施。快鐵公交化、高速公路、旅遊快速通道連接成都主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實現了與成都的同城化發展。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到2025年,我們將建成11處公園城市示範片區,到2035年,我們將建成建成29處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目標既定,站在新的起點,都江堰市正全速前進,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值班主任/洪浩 責編/徐偉偉 編輯/王碧嫦
記者/鄧潔 圖片/都攝協 青攝協
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新聞熱線/028-871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