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貨運資訊周報(第018期)
疫苗航空運輸可能會存在的四大難題
1.航空業對於運輸需要冷凍的大體積醫藥貨物經驗不足
2.全球有保障極低溫度的冷鏈設備的機場數量較少
3.監測整個運輸鏈條的溫度情況較為困難
4.「最後一公裡」配送:潛在的疫苗質量殺手
紐西蘭政府追資航空貨運隨著紐西蘭政府的新資金注入,國際航空貨運業的航班數量將大幅增加。紐西蘭交通部長Michael Wood12月14日宣布,為保持關鍵的貨運和出口運力,國際空運運力(IAFC)計劃將延續到2021年3月。政府之前已經注資1.7億紐幣,用於運送最關鍵的醫療物資。現在,政府還將從航空救援計劃中拿出1.96億紐幣,這部分資金也屬於121億紐幣新冠援助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第一階段將航班增加到每周70趟,第二階段增加到每周79趟,同時,政府還會協商增加更多航班。在新冠疫情之前,每周有600多趟航班。Wood表示,今年3月的新冠疫情初期,政府迅速採取行動支持航空運輸,使紐西蘭空運恢復到疫情前90%的水平,讓紐西蘭人能獲取藥品等關鍵貨物,並使紐西蘭的貨物出口到國際市場。同時,海外紐西蘭人、關鍵行業工作人員也能夠及時入境。他說:「我們與紐西蘭航空(紐航)、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中國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達成了新的協議,為主要國際市場提供空運能力。交通部還在與其他幾家航空公司談判,未來幾周將公布進一步消息。」除國際航運外,政府資金還支持當地運輸,運營商可以向偏遠地區運送貨物。
華航首架777F貨機整裝待發12月14日消息:中華航空將於16日歡慶61周年,首架777F貨機也完成整備,蓄勢待發。華航全新引進的777F雙引擎全貨機,具備省油高效能的優勢,成為華航機隊在後疫情時代的生力軍,開啟華航貨運新世代。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表示,在全球航空業面臨疫情衝擊之際,華航靠著貨運團隊全力衝刺,充分利用18架747-400全貨機運能,每周貨機運行數量增加20%;並善用客機腹艙載貨,甚至開創客艙裝載貨物服務,累計今年一到十一月貨運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達83%,成為支撐華航的主力,讓華航能在艱困的風雨中持續向前,因此要特別感謝全體員工、特別是貨運團隊的努力。謝世謙指出,華航訂購的6架777F貨機規劃在2020至2023年完成交機,首架777F貨機已在12月1日抵臺,2021年1月底前將再交付兩架,這3架777F貨機投入後,對華航貨運是如虎添翼,明年後疫情時代以21架貨機的規模運轉,開啟華航貨運新世代,預期在疫苗配送及市場對航空貨機需求急迫下,為華航貨運創造更多的現金收入。華航首架777F貨機編號B-18771,採用2004年退役的747F貨機編號,象徵新世代貨機交接,傳承華航位居全球第六大航空貨運的輝煌,再創高峰。為了歡迎華航家族新成員,彰顯新機隊特色,777F機隊採用全新塗裝,維持貨運標誌「CARGO」的企業標準色,延續華航「紅梅揚姿」的精神。這架貨機已完成整備及驗證,接下來將主要派飛亞洲、北美等貨機航點。77F貨機雙發動機的優勢,約可節省20%油耗,航程較現有747貨機更長,適合運用于越太平洋航線,減少酬載限制,艙位運用更有效率。全機亦配置完整貨艙溫控功能,主貨艙可裝載半導體機臺及發動機之貨盤抑制系統,為精密儀器及溫控等高價貨物做好準備。華航為臺灣地區唯一獲得CEIV國際認證的航空公司,是全球17家可提供溫控冷鏈服務的航空貨運業者之一。
11月國際貨運量首次正增長12月16日消息:中國民用航空局於12月16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民航局11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11月份,共完成貨郵運輸量67.5萬噸,同比下降3.5%,降幅較上月收窄3.3個百分點,其中,國際航線貨郵運輸同比增長1.9%,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11月,全貨機完成貨郵運輸量25.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1.2%,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範圍內航空客運需求仍然十分低迷,但貨運需求卻在不斷上漲。負責飛機「客改貨」的企業近期也是訂單爆滿,並且不得不提高產能應對激增的市場需求。目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客運需求可能需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不少航空公司便把目光轉向貨運,把閒置的或者服役時間較長的客機永久性改造成貨機。有業內人士預計,明年客改貨的需求將上漲36%,且增長態勢會一直持續到2022年。波音預測,未來二十年裡中國將需要750架貨機,其中約650架為新增。其中約300架737、A320系列等標準機身貨機;約230架左右為中型寬體貨機;而對於777、747等大型貨機,增長量也將達到約120架左右。
順豐楊天平:國際航空貨運已成為國際供應鏈體系核心環節12月18日,2020中國航空物流產業年會暨2021中國需求增長與全球運力配置論壇在杭州舉行。順豐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楊天平認為,在全球的高端產業當中,國際供應鏈已成為核心的環節。但我國航空貨運行業存在運力不足、資源設施「缺而散」、海外網絡「疏而虛」、企業主體「小而弱」等問題。楊天平表示,通過航空貨運實現的全球貨物貿易量只有1%,但貨值佔到了全球貨物貿易額的36%。國際航空貨運在國際供應鏈體系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核心的環節,也是產業競爭的一把利器。從未來長遠發展趨勢來看,國際航空貨運是打造國際供應鏈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儘管航空貨運的重要性在經濟發展中不斷顯現,楊天平表示,行業發展依然面臨運力不足、資源設施「缺而散」、海外網絡「疏而虛」、企業主體「小而弱」等諸多挑戰。楊天平指出,目前,全中國擁有的貨機數量僅為170餘架,覆蓋全世界45個城市。但從國際巨頭來看,擁有貨機數量在680餘架,差距是巨大的。此外,國外的三大巨頭佔了中國國際貨運市場60%的份額。中國航空貨運70%是靠客機腹艙,在疫情發生之後,客機飛行班次斷崖式下降,也導致航空貨運運力的嚴重失衡。面對困難和挑戰,楊天平提出,希望加強頂層設計,落實客貨並舉,補齊「少而亂」的短板;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去推進航空貨運樞紐機場的建設,補齊「短而散」的短板;強化資本引導,推進協同出海,補齊「疏而虛」的短板;整合國際航空貨運上下遊頂尖的優質企業,充分發揮不同所有制的獨特優勢,多種模式去組建若干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物流航空企業。同時,圍繞全球供應鏈服務體系構建的要求,以骨幹物流企業為核心,系統構建航空物流網絡的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