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打造首都發展新引擎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

2020-12-12 瀟湘晨報

原標題: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打造首都發展新引擎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度,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北京要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實現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策,就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等提出了不少寶貴建議。

打造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

多位建言人認為,當前我國許多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關基礎研究薄弱和缺乏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北京是我國科技創新戰略資源最富集的區域,「十四五」時期,北京應該服務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打造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 集中力量構建新型舉國體制

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徐逸智提出,不管是從世界競爭格局的發展演變還是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來看,都需要儘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以贏得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北京應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在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做出積極表率,掌握更多硬核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有力支撐。要加強戰略研判,面向國家重點需求和產業鏈安全,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集成電路、新材料、網絡安全、航空發動機等「卡脖子」領域進行攻堅布局。對於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科技專項,可採取「賽馬制」,充分發揮在京「國家隊」的引領作用,探索由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牽頭,央屬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體的協同攻關聯合體來承擔攻關任務。對於產業領域攻關產品和工程項目,建議採取「揭榜掛帥」,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的政產學研用金聯合體揭榜攻關。

■ 補齊基礎研究短板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戰略研究部主任張亮亮認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從根本上講需要加快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北京而言,重點是探索研究國家實驗室在京建設的體制機制,整合優勢資源,做好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的服務保障。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引領,超前部署基礎科學、前沿技術研究,支持原始創新換道突圍。尤其是在智能科學、生命科學等與北京優勢產業密切相關的學科領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和頂尖水平,著眼未來國際競爭力,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同時要完善基礎研究相關政策法規,重視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科研管理制度,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環境。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

創新的本質就是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來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多位建言人認為,讓更多的科技成果應用到首都及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應有之義。

■ 打造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沈體雁副院長建議,北京應抓住以5G等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和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重大戰略機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國際科創中心與世界級產業集群「雙輪驅動」的戰略,把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融入到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中去,進一步創新生產要素的配置方式,優化創新集群的空間布局,把「三城一區」主平臺和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主陣地作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在京津冀區域謀劃布局,打造三個世界級的創新型產業集群:IT、BT(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和KS(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合稱為世界級IBS產業集群。

■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北京有相當數量的科技成果並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由此造成成果轉化率偏低以及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脫節。」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經濟部負責人趙永珊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態,關鍵是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重點發展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鼓勵和引導企業牽頭組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大企業領頭羊作用的同時,也要重視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北京具有全國首屈一指的科創資源,特別是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每年產出大量科技成果,如何有效釋放這些要素的活力?多位建言人認為,關鍵在於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

■ 釋放人才活力是關鍵

人才是創新活動的核心要素,也是北京的優勢所在,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李海麗副研究員認為,全市有超過140萬人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將近40萬人。但是,人才雖然數量龐大,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北京應該積極探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科研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推動科技人才評價轉向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逐步縮小體制內外職級晉升、考核評價等「待遇」差距。

■ 強化體制相「融」二十一世紀創新規劃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王仕濤認為,新時代是一個「融創新」的時代,學科交叉、技術融合、產業跨界、組織融通、萬物互聯成為重大發展趨勢,完善相關體制必須在「融」字上深入探索。首先應釐清政府和市場兩個機制、兩個作用的界面,使其在融通中發揮「1+1>2」效果。其次是促進各種創新資源相「融」。創新活動不僅僅涉及產學研,還包括金融機構、服務機構、創業載體、市場渠道等多方主體和資源,至少應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創」八位一體。第三是深化「放管服」一體化改革,創新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完善科技評價獎勵機制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更多轉到創新服務上來。為此,應進一步在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上下功夫,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強化科技、經濟、社會等方面政策的深度銜接,提高首都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來源: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度,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發揮北京要素資源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
    原標題:發揮北京要素資源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釋放要素潛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早在2020年4月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領首都高質量發展
    會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其中提到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全會強調,要更加突出創新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北京作為首都,其4個核心功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 國家體育總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意見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新時代新階段推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也是全面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第一個五年,科學編制「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對於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全面提升體育發展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充分匯集民情民意,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共同把「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編制好,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從即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建議。
  • 請你建言獻策!未來五年,你希望華坪發展成什麼樣
    關於再次開展我為華坪「十四五」規劃及重點項目謀劃建言獻策活動的公告社會各界人士:「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起步期,研究和編制好「十四五
  • 在線教育進入十四五規劃,TomABC少兒英語打造3D課程編輯引擎推進...
    在線教育進入十四五規劃,TomABC少兒英語打造3D課程編輯引擎推進行業升級 近日,「十四五」規劃正式公布,作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的第一個五年,在「十四五
  • 向社會徵集泰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意見的公告
    攝影 | 曲業芝為凝聚各方智慧,提高泰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公開性與參與度,堅持「開門編規劃」原則,現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為泰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提供發展思路和意見建議。
  • 關於開展淮安市「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的公告
    各位工作學習生活在淮安的居民們,各位長期以來關心關注支持淮安發展的朋友們:「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淮安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全面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深入推進「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建設、紮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
  •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十四五規劃期間有什麼新機遇?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那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具體有哪些?  一、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具體有哪些?
  • 張為付、胡雅蓓:謀篇布局「十四五」 擘畫科技自立自強新藍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站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起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中國,勾畫出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 我為銅陵市 「十四五」文化發展改革建言獻策
    研究編制好銅陵市文化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事關銅陵文化發展改革的全局和長遠,事關銅陵市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推動公眾參與重大決策,市委宣傳部特徵集社會公眾對我市未來5年文化發展改革工作的意見建議,現選擇部分意見建議刊登。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建言獻策,聯繫郵箱:tl5880359@163.com。
  • [光明網]民建北京市委召開「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
  • 對氣象服務方式和途徑有啥新建議?中國氣象局邀您有獎建言
    氣象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適逢氣象「十四五」發展謀篇布局之時,中國氣象局現邀請社會各界對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建言獻策。未來五年,您對氣象防災減災有什麼新要求?您對氣象改善生活品質有什麼新需求?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
    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要素成本上升,傳統發展動力減弱,必須培育新動力、新模式和新優勢,科技創新對發展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從國際看,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愈益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誰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 快來為遂寧市「十四五」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獻一策
    雖然遂寧缺乏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等傳統旅遊資源,但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推進文化強市旅遊強市建設,著力打造景區化城市,構建起優美的城市生態,打造出系列覆蓋「吃住行遊購娛」的休閒產品,營造出晝夜皆宜的休閒環境,使遂寧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城市。
  • 十四五規劃重點抓什麼?十四五規劃重點內容解讀
    十四五規劃重點抓什麼?中信建投指出,一是科技和創新。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領域或是十四五規劃的核心看點;
  • 兩江新區「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規劃邀你建言獻策
    共創文化繁榮、共助文化發展。記者從兩江新區社會發展局了解到,即日起至9月28日,兩江新區面向社會有獎徵集助力新區文化事業發展的「金點子」「好點子」。據悉,建言獻策需圍繞兩江新區文化事業發展主題,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 進來「掃一掃」,大興區「十四五」規劃等您建言獻策!
    為堅持開門編規劃,暢通社會公眾參與規劃研究編制的渠道,大興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開展大興區「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活動,廣泛徵集社會公眾對大興區「十四五」時期(2021年——2025年)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 中國鐵物:紮實推進「雙百行動」 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
    原標題:中國鐵物:紮實推進「雙百行動」 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   2018年8月,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拉開帷幕。中鐵物軌道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軌道集團)和武漢中鐵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伊通公司)作為中國鐵物納入「雙百企業」改革名單的兩家企業,充分抓住改革契機,著力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激發企業內生活力,釋放企業發展動能,以改革促經營、轉機制、強激勵、硬約束,打造發展新引擎。   兩年多來,兩家「雙百企業」改革成果豐碩。
  • 特別策劃丨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連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社會各界引起持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