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試點總結工作會現場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張慧 圖
賣肉的居民八點鐘回家,賣海鮮的可能十二點回,為了入戶登記,人口普查員跟著早出晚歸,試點普查工作結束後,家裡「狗子不認主子,兒子不認老子」了。
在7月23日召開的上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試點總結工作會上,浦東新區人普辦副主任王嶽所說的張江鎮新豐村案例,引得會場一陣笑聲和共鳴。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將於11月1日正式開始。人口普查十年一次,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這項工作也迎來新挑戰:住宅空關,入戶登記再添困難……
為了全面掌握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和內容,發現和反映人口普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積累和探索工作經驗,2020年5月,上海正式啟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綜合試點工作,在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開展市級綜合試點,其餘15個區相應開展區級試點工作。
上海人口特徵:外來人口多、人戶分離現象突出
王嶽提到的新豐村,人口數量倒掛,外地人口比本村戶籍人口還多,使得人口普查的工作量大增,普查員戲稱,其工作強度超過「996」。
這不是一個村居的特有現象,「外來人口多、人戶分離、職住分離現象嚴重」等是上海的人口特徵。
因此,上海市綜合試點在樣本的選擇上,考慮普遍性、特殊性和代表性等多方面因素,選取了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金谷園、南二、賓陽等14個居委會,包含純商品房、售後公房、公租房、鐵路南站周邊混合小區、動遷回搬小區、建築工地、部隊用房等各種類型居住情況。
從方案設計、普查員選聘和培訓、區劃繪圖和建築物清查、宣傳動員,到普查短表和長表的登記等流程,試點工作歷時約3個月。
人口普查正式入戶前,普查員還接受了多次內部培訓,包括怎麼問、怎樣填,怎樣保質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上門摸底、入戶登記、統計匯總、數據錄入等各階段工作。
疫情防控之下如何入戶登記
「噴灑酒精消毒沒?用免洗凝膠了嗎?戴手套了嗎?」疫情防控期間,有普查員入戶時遇到居民三連反問。
澎湃新聞記者從試點總結工作會上獲悉,多個試點單位為普查員準備了口罩、洗手液等防疫裝備,市級綜合試點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還編印了《關於深入開展社區疫情群防群控的工作提示》,要求居委會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檯帳,實行「三主動」,主動排查普查人員及其同住人員的過去14天旅居史,入戶登記時主動出示普查證件和個人隨申碼,主動徵求調查對象是否同意室內登記。
此外,與往年相比,此次人口普查在住戶信息採集的方式上也有不少新變化,如綜合運用網際網路自主填報、電子設備採集,這對年齡較大的普查員是一種挑戰。
為此,試點單位也動足腦筋。賓陽路居委會採取「1+1」的方式,即一個稍微年長、工作經驗豐富的普查員,帶一個年輕的普查員一同入戶。一位負責敲開門,一位負責登記,這也成為多個區的入戶登記技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將於11月1日正式開始。自9月起,全市將集中開展人口普查宣傳,包括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地鐵燈箱、公交車身和站點、移動電視還有新媒體等方式集中投放,創造「家喻戶曉、人人支持」的宣傳氛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