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路
永康路,在法租界的那個時期曾名雷米路,從嘉善路到太原路,整條馬路不到600米,路兩邊的建築保存得較好,都是歐式建築的風格。
這條在徐匯區中的馬路十分安靜,這裡屬於市中心,與熙熙攘攘的南京路、淮海路,卻大不相同,安靜而有情調。
永康路上有著多年前的小洋樓,歐式風格,看上去非常優雅,雖年代久遠,卻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洋派,幽靜的咖啡館、好吃的單片蛋糕,時間在這裡流逝,但又感覺無比美好。
若天氣晴朗,走在永康路上,兩側是高大的梧桐樹,樹葉透著新綠,老洋房的街景依舊,樹影婆娑,仿佛回到了從前。
桃江路
桃江路是上海市區裡很小的一條路,但情調很不一般,是其中短小精悍的翹楚,每次走在這裡都覺得身心愉悅,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這裡既有洋房又有樹木,應有盡有。
桃江路上充滿租界風情,因此電影《色戒》有許多鏡頭都在這取景。
桃江路,短短的一條小馬路,東面從與太原路、汾陽路交界口的三角花園開始,西面到烏魯木齊中路就結束了,中間衡山路將她分成兩段。整條桃江路上有著許多老洋房,這是外國人租房子的最愛,另外一些經過改造裝修之後,成了餐廳、咖啡館,開啟了老洋房的新生命。
在桃江路的西側有一條非常有老上海特色的「彈格路」,路不長只有短短200來米,整條路都是靠手工慢慢將卵石、塊石鋪築而成,別有一番情調。
新樂路
上海新樂路在淮海路以北,陝西路以西,東湖路以東,長樂路以南,總長不足500米,1932年至1935年填白洋河築路,以法國軍人命名「亨利路」。1943年改名為新樂路。
新樂路,是影后胡蝶的舊居地,這裡不僅以老房子著稱,更以精美的服飾小店和咖啡館聞名,路的兩側都是裝修別致的潮店,小資和潮流並進,是徒步感受上海的首要選擇。
春夏期間,路兩側的梧桐樹在窄窄的馬路上空匯合,留下一絲清涼,到了秋天,則是滿地碎金,踩上去,軟軟的,浪漫的味道瀰漫著整條路。
走在這樣安靜的街道上,你不再需要躲避迎面而來的人潮,你需要的僅僅是閒庭信步般的優雅。
餘慶路
餘慶路原名愛棠路,南北走向,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之一,1920年代初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以曾任法國駐滬領事愛棠命名。
整條餘慶路長700多米,這裡不通公交車所以不會受到打擾,路上行人很少,大多數時光都是安安靜靜的。餘慶路190號住宅,一幢現代建築風格的花園住宅,位於餘慶路南端,建於1936年,曾經是原上海市市長的居住地,如今由上海市機關幼兒園使用。
餘慶路的兩旁是成行的法國梧桐,樹木掩映中是一幢幢南歐風格的房子,各種特色小鋪子、烘焙麵包咖啡館以及舊上海花園別墅,骨子裡透著優雅與沉靜,這才是上海獨有的氣質。
永福路
永福路位於上海徐匯區。永福路很短,卻貫穿著上海電影集團、教育出版社、良友公寓和德國領事館,環繞著濃鬱的文化氣息。永福路是一條非常優雅的道路,鬧中取靜,梧桐樹幾乎將近十米寬的馬路給遮蓋起來,人煙、車輛都稀少,在車水馬龍的大上海,此處獨有一份寧靜!
全路最讓人羨慕當屬伯樂大院,去往繁華、交通方便的上海地鐵站僅三四百米,但院內半封閉的區域,安靜的生活環境,資源絕對稀缺,雖然舊,每平方米的房價據說超過10萬。
永福路上有一個德國總領事館,外面有可愛的兵哥哥執勤,對面有一家十分有格調的餐廳:雍福會。據說當年雍福會可是上海四大會之一,好像記得普通會員入會是兩萬起步,成龍,姚明,黃曉明都是他的名譽會員。
汾陽路
音樂會讓人覺得分外有情調,而汾陽路就是這麼一條音樂的符號無處不在的馬路,充滿了浪漫的詩情。
漫步在這條小路上,音樂的氣息無處不在,突然就會有一個音符飄入你的耳朵,路旁都是琴行和樂器鋪,邂逅的路人或背著提琴、或提著風琴,耳邊縈繞著叮叮咚咚的鋼琴聲,在濃濃的藝術氣息的氛圍下,你會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
安靜優雅的汾陽路適合慢慢行走,仔仔細細地尋找,那一路的美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它們大多內斂而不張揚,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這條街與音樂有緣,與藝術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