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姓」:遠在古老而尊貴的「老百姓」之前,為姓氏之祖

2020-12-14 尼山啟明

「老百姓」這個詞到今天猶在使用,只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其詞語所表達的意義已發生絕大改變。

「老八姓」一說則甚少為人所知。「老八姓」共由八姓組成,在中國姓氏發展史上具有源初性的意義。更為適當的說法是,「老八姓」當為「老百姓」的母體,正是在「老八姓」的母體中,才有「老百姓」的陸續產生。

「老八姓」包含八個姓氏,分別為「姜」、「姬」、「媯」、「姒」、「嬴」、「姞」、「姚」、「妘」。從字形上也能明顯看得出,「老八姓」均為清一色的女旁漢字,在她們自己的時代裡,就像圖騰一樣,極富號召力與影響力。

太炎先生亦云:「上古受姓皆以母,而姬、姜、姞、姚從女」。在時過境遷以後,為人們有意或無意所忘記。

一、「陰陽」、「雌雄」:母系社會的遺留物

屬於「老八姓」的時代當然是遙遠而古老的母系社會。說到「老八姓」,就不能不提及母系社會。

古代典籍中,對於那個古遠的母系時代多有記載。王充《論衡》:「故夫宓犧之前,人民至質樸,臥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知其母不識其父」就是母系社會獨特的標誌性特徵。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太陽神在上古時是被視為女神的,被尊奉為女性祖先。一個例證就是《山海經》對於太陽神羲和的神話性記載。《山海經》說羲和生子十二,又為帝俊之妻,當為女神無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出自《詩經》,有的論者認為「玄鳥」即說的就是太陽神,同時亦是生育殷商先祖的女神。

母系時代在古代典籍記載中消失得比較徹底,但亦不是沒有一點痕跡可尋。黃汝誠在給顧炎武的《日知錄》作《集釋》時說:「伏羲之《易》,以坤為首,以陰為主」,其原因是伏羲,又做虙羲,「是以母虎為圖騰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名號,尊崇女性,故伏羲先天八卦以陰性坤為首」。

在以男尊女卑為主導的遊戲規則施行上千年的古代社會,一般的詞語組成是先陽後陰,諸如男女、夫妻、父母、天地,特別奇怪的是像「陰陽」、「雌雄」兩詞,卻是陰在前陽在後。

之所以會是如此,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兩詞產生的時間極古,在其表述已經約定俗成時,就難以再改變了。我們現在見到的《周易》是以乾為首,而這恐怕是對「伏羲之易,以坤為首」進行「改寫」的結果。《周易》的以乾為首,差不多被看作理所當然,似乎事情本來就是如此,其實不然。

就說彝族吧,其紀曆以坤為首,貴左,以母虎為祖先,認為太陽為女性神,尊貴而居左。相反,認為月亮為男性神,居右。據研究,彝族的陰陽觀起源極古。

禮失而求諸野,從彝族所保留的一些文化規則中,母系社會的特徵便可窺探一二。

二、細說「老八姓」

從文字記載上,上古的「老八姓」是各有傳人。

先說「姜」,神農氏炎帝就居住在姜水之畔,就以姜為姓。其後裔分封在齊、申、紀、向諸國。《山海經》曾記載有一個叫「不姜」的水名,柳宗元在《天對》文中因有「盈盈黑水,窮於不姜」的句子。

再說「姬」,因黃帝居姬水,便以姬為氏。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十四人得其姓,其一便為姬,後姬為周之國姓。武王克商據有天下後,大封姬姓宗親,姬姓得國者,多達四十人。因姬本周姓,其女貴於列國之女,因而在《詩經》時代,「姬」或「姬姜」,便成為婦人之美稱。

「媯」亦為水名,據說此水在河中河東縣。大概舜就在媯水流域生活過,就曾以媯為姓,《尚書·堯典》中有「釐降二女於媯汭」,說的就是舜在媯水邊迎娶堯之二女。夏氏、宗氏、司徒氏諸姓,皆由媯出。

「姒」姓在後代最有名的為褒姒,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是為博得褒姒之一笑。關於褒姒還有一個傳奇故事,故事說被遺棄的褒姒得到了一個褒國姓姒之人撫養,因名褒姒。漢代劉熙的《釋名》云:「少婦謂長婦曰姒,言其先來巳所當法似也」。姒在民間已用作長嫂之稱,內含有為女表率之意。

「嬴」為秦國國姓。據《史記》,秦之先為帝顓頊之苗裔,名曰女脩。到女脩的後人大費的時,為舜調訓鳥獸,因有成績,被舜賜姓為嬴。在筆者看來,嬴姓應該有更古遠的來歷,只是不可考。秦氏、黃氏、江氏等,皆出自嬴姓。

黃帝諸子得姓者十四,「姞」為其一。姞氏女曾為后稷元妃,有繁育周先之功。姞氏被封於燕,有燕姞曾為鄭文公妾,鄭穆公即為其所出。《左傳》中有姬、姞兩姓結親「其子孫必蕃」之說。尹、蔡、魯諸姓,即為姞姓所出。

《帝王世紀》說:「陶唐之世,握登見大虹臨空,感而成孕,生舜於姚墟。」舜因以姓姚;祝融之後為妘姓。據說陸終第四子求言即為妘姓,封於檜,檜就是今天的新鄭。

應該指出的是,八大姓一直為後世所承襲只有姜、姬、姚等幾個,其原因大概是炎帝姜姓、黃帝姬姓、舜姚姓,這些「三皇五帝」名氣太過響亮的緣故。

值得重視的一個現象是,詞語在歷史使用中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詞語會隨著使用人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地位而發生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出現「詞彙增值」或「詞彙減值」現象。

諸如姜、姬、姚、姒諸姓,因為母系時代的女性酋長或後來的諸帝姓氏,尊貴無比,在《詩經》時代或是春秋時代,「姬姜」或「孟姜」就成為當時婦女值得誇耀的美稱,既有面子,又有身價。姒在漢代雖走進家庭內部,成為類似於姑嫂的一個稱呼,但卻含有為諸女表率的褒揚之意,這是為其他親緣稱呼所不具備的。

還有「姚」,除了作姓氏以外,一個人長相漂亮美麗亦可被稱為「姚」,《荀子·非相篇》就有「美麗姚冶」的說法,就是這樣用的。

這樣在姜、姬、姚、姒諸詞的長期承傳與使用過程中,就出現了「詞彙增值」現象。應該說這類女旁漢字是相當幸運的,但其所佔數量是微乎其微的。

可能有人發問了,「姜」是神農以居姜水以為姓、「姬」是黃帝以居姬水因以為姓、姚乃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這和母系社會有關係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炎黃當年所居住河道,虞舜所住之地,為什麼會用女旁漢字命名呢?

假若不是處於母系時代、假若不是女性處於社會的主導地位,不要說這些生存重地河流丘墟不會以女旁漢字命名,就是上古八大姓,也不可能齊刷刷地全都是女旁漢字。

隨著父權時代的到來,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大量女旁漢字出現了莫明其妙的「詞彙減值」現象。近代徐珂在其《康居筆記匯涵》收集的168個女旁漢字,諸如奸、妓、姘、婊、妖、妒、妨、奴、妄、姡、娒、姰、娝、姏、妋、妎等字,就沒有一個好字。在極少一部分女旁漢字被貴族化的同時,最大多數的女旁漢字出現的是詞義全面崩塌的景觀。

除了古遠的八大姓之外,以女旁漢字為姓的還有「姓」、「好」、「威」諸姓。「姓」本身亦曾為姓,比如《漢書》就有一個叫「姓偉」的,此人姓「姓」,名偉,在今天看來是挺繞的。

甲骨文記載武丁「嬪婦好」,按丁山先生的意見,「好」應理解為此女的母國國名,也就是她的姓。

《戰國策·魏策二》:「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這個「南之威」當然是個美女,因而惹得晉文公三日不朝。問題是怎麼理解這個「南之威」?太炎先生的看法是,彼時當有一個「威」國,「威」即為此女之姓。當然這諸種說法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三、最早的「老百姓」與日後的「老百姓」

《尚書·堯典》有「平章百姓」之說,其《傳》解「百姓」為「百官」。《詩·小雅·天保》有「群黎百姓,遍為爾德」的詩句,其《傳》解「百姓」為「百官族姓」。

由此可知,早在《詩經》時代或是更早的時期,「百姓」一詞已經出現並被普遍使用了。

《楚語》因有「徹其官者,而特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的說法。其意是說命官封國則賜姓,姓是與官或侯國同在的,這也就能更進一步理解「百官族姓」之意涵了。

這一溫情脈脈「親親尊尊」「家天下」的宗法王朝,由於種種利益糾紛,最不願看到的「禮崩樂壞」的局面終於出現。

這就如同《史記》在「自序」中所描述的,「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經過西周春秋的「淘汰賽」後,只剩下相對強大的戰國七雄了。在諸侯國一個個走向敗落的過程中,老百姓這個昔日尊貴的「百官族姓」,這個在封建宗法制溫床上產生的事物,也只能是黯然謝幕。

「舊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才有了日後平民版的老百姓的誕生。

「老八姓」是「老百姓」的母體,「老百姓」是「老八姓」的繼承者。在「老百姓」新鮮出爐以後,「老八姓」不少詞在社會生活視野中則漫漫消失了。就仿佛當年尊貴無比的「老八姓」不曾存在一般。

章太炎、熊十力都曾有「姓氏並出五帝」的觀點。太炎發表此一觀點,有一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時代大背景;十力力主此觀點,恰逢全民抗戰的年代。但這些觀點都不免有「男權中心」的嫌疑。

原因在於,「老八姓」才是中國姓氏的母體,五帝的姓氏基本上亦源於此。本文把老八姓與老百姓區分開來,並不意味著老八姓與老百姓是渾不相干的兩個事情,儘管老八姓是母系社會的標誌物,而老百姓則成為父權封建宗法策略的代言人,但不能由此否認兩者間有千絲萬縷的血緣承繼關係。

參考文獻:

王充《論衡》

《山海經》

顧炎武《日知錄》

章太炎《訄書》

相關焦點

  • 此姓全國僅54萬人,但卻是「萬姓之祖」,尊貴無比,是你的姓氏嗎
    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單姓便已能上萬,搞不好加上其他姓氏便有接近十萬的數目。在這麼多的姓氏之中,有一些姓氏算是祖宗級別的,比如說上古八大姓。為什麼說是祖宗級別的,因為當代許多的姓氏都是從它們身上衍生出來的。從上古八大姓身上還能看到最古老的影子,前面說過姓氏最早追溯於母系氏族,也因此,古老的姓氏大多女字旁或者底。
  • 2個古老姓氏,非常尊貴,當問你「貴姓」時,絕不能說「免貴」
    2個古老的姓氏,非常尊貴,當問你「貴姓」時,絕不能說「免貴」說起姓氏,總會不由自主懷念起小學背書時候背的百家姓趙姓氏的開頭。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有500個姓的。但是這不是我國姓氏最早的起源啊!這最早的大概是是在三皇五帝的那個年代,因為要區分部落,就要有不同的東西,不然進錯了部落在不知道還被打了怎麼辦,於是這就產生了最古老的姓氏。原先的姓氏中是有八個古姓的,都是很巧合的帶有「女」字,我覺得這可能是因為之前有過母系社會的影響吧。想想封神榜裡邊還有姜子牙,姬發什麼的,後來又有秦始皇叫嬴政。這就有三個了,其餘的就舉不出例子了。還有另外五個姚、媯、姒、姞、妘。
  • 中國最古老和最尊貴的姓氏分別有哪些?快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中國是世界是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之一,每一個流傳至今的姓氏幾乎都承載著悠久歷史。那麼,中國最古老的姓氏究竟是哪個呢?《國語·晉語》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衣依殷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由此可知,有據可查的中國最古老姓氏便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也作殷)」。
  • 中國古代最尊貴、最古老的四大姓氏,看看有沒有你的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千個姓氏,有史可考的就有五千多個,這還不包括少數民族改姓和一些極為罕見的偏姓。不過說起最尊貴、最古老的姓氏,那必須是以下四個姓氏莫屬。圖為黃帝第一個,姬姓。這是上古流傳下來的貴族姓氏,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是中國有85%的人口姓氏是由姬姓演變過來的。這是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等諸侯國的國姓,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的姓,因長居姬水,所以以姬為姓。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都是姬姓的傑出代表。可惜現在姓姬的人很少了,也不知道還是不是上古的貴族血統了。
  • 如果你是這26個姓氏,可能是山海經中神族的後裔,為最尊貴的皇族
    時至今日,中國見於文獻記載的姓氏以多達5662個之多。但追根溯源,則離不開上古時期黃帝的政策。那麼,在上古時期,最古老、尊貴的姓氏是那些那?我們知道,在上古的歷史之中,中華民族能夠走向光明,建立璀璨的文明,離不開兩次至關重要的風之氏族的結盟。
  •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姓氏,如果你姓這個姓氏,你就是伏羲的嫡系後人
    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留存至今,並且在漫長歲月裡保持著領先世界地位的文明古國,文明的起源時間相當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燧人氏。燧人氏在《尚書大傳》等書中,被人們尊稱為三皇之首中的「天皇」,發明了鑽木取火與燧石取火,讓人類進入熟食時代,從愚昧走向了文明,是公認中華民族的創立者。
  • 我國最尊貴的三大姓氏,如果見面不能對人說免貴,是你的姓氏嗎?
    我國最尊貴的三大姓氏,如果見面不能對人說免貴,是你的姓氏嗎?中國有著禮儀之邦的美名,兩人之間相互見面,彼此寒暄似乎也有了一套常見的形式:「請問您貴姓啊?」「免貴,姓某某。」雙方隨即用一種這樣常見的方式攀談起來,實際上在古代,有三個最尊貴的姓氏,見人是不能夠說免貴的,這裡面有你的姓氏嗎?首先第一個姓氏是張,為什麼張姓不能說免貴呢?因為相傳玉皇大帝就姓張,在歐陽飛編著的《諸神傳奇》裡面,玉皇大帝原本是東勝神洲常羊山張家灣的寨主,名字叫做張友人,又稱之為張百忍。
  • 姓氏文化:這是一個傳承了一萬五千年的古老姓氏
    雷—一萬五千年的古老姓氏[尋宗探源]1.為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方雷氏之後,以國名為氏。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複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一支為方氏,一支為雷氏。2.為黃帝的臣屬雷公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苑》所載,黃帝時有大臣雷公,精通醫術,曾與黃帝討論醫學理論。 《素問·著至教書論》也有「黃帝坐明堂,召雷公問之」的記載。 雷公之後以祖名為氏,稱雷氏。3.殷紂王有寵臣雷開,其後子孫以雷為氏。
  • 蒯姓這個古老的姓氏因何而來?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的蒯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辯證》記載,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蒯國的立國,約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時期(公元前1579~前1577年待考),實際上是由宰相伊尹攝政期間所封賜,歷經四個世紀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東徵過程中被滅掉。亡國之後,蒯國王族子孫以及部分國民便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 我國最尷尬的五個姓氏,老百姓都以為是日本的,其實出自中國古代
    我國最尷尬的五個姓氏,老百姓都以為是日本的,其實出自中國古代文丨晶晶說百史百家姓相信各位在小學時期都有學習過,有的小學甚至將百家姓編進了教材裡,而「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更是朗朗上口的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的姓氏其實不止一百個,而是有上千之多!只是有些姓氏實在太少見,因此並沒有被錄入百家姓中。而在這些冷門的姓氏中,有幾個姓氏的處境非常尷尬,甚至還會引起誤會,讓人以為他們其實是日本人的姓氏。
  • 歷史上一直尊貴的5大姓氏,1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氏嗎?
    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姓氏文化。我們的一生都伴隨著身上的姓氏而活,我們的姓氏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還有整個家族。中國的百家姓中有那麼多的姓氏,但是有些姓氏是從古至今一直都很尊貴的,其中的一個姓氏還可以在回答別人的提問時,不用說「免貴」,這些姓氏分別是什麼呢?第一,張姓。
  • 生人打招呼問「您貴姓」,常人都得說「免貴」,但是3個姓氏不用
    姓氏作為中國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代號,目前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從最早期的姓、氏各成一體,到最后姓氏合二為一,實際上也是家族觀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標誌。現如今單姓已經成為了主流姓氏,而複姓、多字姓的人口則正在每年遞減。我國作為從未有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十分重視「以禮治國,以禮待人」。
  • 金城魏氏 古老姓氏文化的新回歸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 歷史上有這三個姓氏不用說免貴,看看是你的姓氏嗎?
    今天所說的內容就是關於自謙,這個謙虛就是別人詢問姓名的時候,回答免貴姓……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姓氏都可以自謙免貴,有的姓氏本身就很尊貴。如果這個姓氏的後代稱免貴,那就是對尊者不尊,那麼下場肯定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看到這兒,大家肯定會思考,到底是哪三個姓氏這麼尊貴,有沒有我的姓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這三個姓氏。
  • 這個古老的姓氏,祖先可能來自外國,如今《百家姓》排名79位
    如今,《百家姓》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了解的,成書於北宋時期是只收集姓氏411個,如今收集的姓氏已經超過了550個,儘管如此,很多姓氏仍不被列入百家姓。《百家姓》中排名第19位的姓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但其祖先可能是來自外國。眾所周知,中國的姓氏文化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為何這麼說呢?
  • 多年前,中國最尊貴的一個姓氏,此姓氏的人一輩子榮華富貴不用愁
    其實,在滿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分別為:佟佳氏、赫舍裡氏、瓜爾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魯氏和索綽羅氏,愛新覺羅氏只因為是皇室姓氏而變得無比尊貴。學者一般認為:「這個姓氏其實是由皇室自己創造,以用來彰顯皇室地位的姓氏。」
  • 這些姓氏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其實它們都是華夏的古老姓氏
    這些姓氏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其實它們都是中國的古老姓氏姓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魅力的內容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最強大符號。中國姓氏數量眾多,歷史源遠流長。其實,這些複姓都是中國古老的姓氏,有的還系出名門,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少被人熟識罷了。1/端木複姓端木的歷史非常悠久,自東周時期便有此姓。據有關文獻記載,端木的得姓始祖為端木典,系周文王姬昌老師鬻熊的孫子。端木一姓的顯祖為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即子貢),系出於衛國。
  • 中國6個姓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
    中國6個姓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們國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文字是我們中國傳承至今的一個文化了吧。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製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 正楷。漢字也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的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到現在的。中國的漢字現在也越來越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
  • 這個姓氏在百家姓排297位,人口只有54萬,卻被譽為萬姓之祖
    然而,卻不知有個姓氏——姬姓,其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僅為54萬人,卻有著「萬姓之祖」的美稱。據統計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並且還未計算此411個姓氏衍生出的其它姓氏。姬姓雖看似毫無顯眼之處,但其名號實至名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 古代日本最尊貴的姓氏,後人如今活躍在演藝圈,很多男人耳熟能詳
    日本這個東亞國家的歷史非同一般,不是按照朝代更替的主流規律來進行的,第一是沒有朝代更替,由始至終都菊花王朝一個朝代統治,至今仍然統治日本,第二是君主最初是擁有專制權力的,任何國家都是,但自從公元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後,原本擁有實權的天皇被幕府將軍架空而淪為傀儡,時間長達六百多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