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層山徒步的第一天就創下《荒野遊俠記》挑戰九座雪山秘境以來的單日徒步時間最長、海拔提升最高、爬坡最陡的紀錄,在不斷提升的海拔中,遊俠看到了各種野菜、野草莓、野香蕉、野獼猴桃.「採花大盜」的興致被挑逗起來了。
今天的節目中,除了在七十度的大陡坡攀爬和海拔提升2300米的感官刺激外,各位看官還會被貢嘎東坡的植物多樣性所震驚,遊俠邊走邊感慨,不用刻意去聞就能感受到被草木的香氣所包圍,對於身處鋼筋水泥環境的我們來說,真的是拉仇恨。所以你們是不是默默下了決心,走出去呼吸新鮮的空氣,重溫頭頂藍天腳踏大地的暢快感,去造訪久違的「花花世界」。
說到這,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五穀不分、花草不識的小白嗎?為了給你們漲姿勢,也是給旅途中增添更多的樂趣,我們找了一些植物資料和故事,希望在下一次旅途中大家可以嘗試當一次「植物獵人」(比「採花大盜」有文化多了)。
關於「植物獵人」這個詞早在18世紀甚至更久遠就已經出現,一些探險者四處尋找珍稀植物,他們上高原、下峽谷、渡險灘、涉泥地,將珍稀植物引嫁到異域他鄉,促成了植物的變遷史,這些人被我們稱為「植物獵人」。
▲約瑟夫·洛克(1884-1962)
我們四川有著蜀山之王美譽的貢嘎地區,由於集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高山灌叢草甸、亞高山針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河谷灌叢和草叢於一身,植物垂直帶譜完整,早在19世紀就引起了眾多西方植物學家的關注。
在玉龍西的磨西山上,美國植物學家和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第一眼見到雄偉壯麗的貢嘎山主峰時,把當時的感受寫在日記中:「它的主峰,像一座金字塔一樣鶴立雞群地在它的姊妹峰之上,高聳著直衝蒼天。景色如此壯觀,難以用語言來描述它那非凡的全景。」
▲1929年洛克第一次看到雄偉的貢嘎主峰
然而吸引這位大探險家的不僅是眼前這番美景,還有這座山裡多樣的生命,蜀山之王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身高」讓中外人士趨之若鶩,還因它明顯的垂直氣候變化,孕育出典型的植被垂直帶譜。
▲威爾遜拍攝於貢嘎山南門關溝溝口(1908年7月17日)
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三次進入這一地區,美國植物學家洛克也兩次進入,他們都帶走了大批種子和標本,許多在西方引種成活。像威爾遜帶回的全緣綠絨蒿便成為西方家喻戶曉的觀賞花卉,1906年,威爾遜的第一個孩子出生那天,他採自康定的一種報春花屬植物開花了,他用花的名字給孩子取名,這種植物因而也命名為香海仙報春,又稱為威爾遜報春。
▲威爾遜(1876-1930)
1905年,威爾遜回到英國,維徹公司用5 塊純金和41顆鑽石製成一枚形如「黃色罌粟」的胸針,作為對他的獎勵。此後,威爾遜將綠絨蒿、岷江百合、報春、西藏杓蘭等植物引入歐洲,備受歡迎,威爾遜在西方中上階層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因為採集中國植物種類特別多, 他又被稱為「中國的威爾遜」。
▲綠絨蒿在歐洲又叫藍罌粟
有人說貢嘎山裡的植物有很多還沒被發現就已經消亡,貢嘎山植物到底多到什麼程度?用一句很俗的話回答就是,多到你上廁所一抬頭都能發現新物種。
1982年,中科院組織了一次在貢嘎山東坡的植被調查,劉照光先生擔任考察隊隊長。在野外有關「方便」問題一般都是就地解決,某天早上他在一棵苞槲柯大樹下「例行公事」時被幾滴露水打擾,他下意識地抬了抬頭,無意間發現頭頂上方幾米高處一枝斜生樹杈上,倒懸生著一棵長約50釐米的小草,憑藉多年經驗的他突然意識到,眼前這棵飄動的陌生小草非同尋常,很有可能是一種從未定名的新植物。經過現場觀察鑑定以及之後的研究,這種被當地老百姓叫做「飄草」的植物被確認為百合科黃精屬的一種新植物,並被我國從事百合科分類研究的專家認定為一新屬,這無疑是驚喜的發現。
▲垂莖異黃精屬於中國特有種
如果大家曾經在旅途中有發現過什麼漂亮、有趣的植物都可以留言與我們分享哦~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貢嘎山區多樣的植物照片(攝影/郭思宇):
報春花科:
墊狀點地梅
橘紅燈臺報春
狹萼報春
銀蓮花
驢蹄草
十字花科:
糖薺
紫花碎米薺
獎品時間:
很久我們都沒有送獎品了,之前大家吐槽我們送的禮品全是男士洗面奶,於是我們本期獎品將照顧女士,送上含一瓶保溼水和一盒補水亮膚面膜的禮品。
截止時間6月29日晚上10點,點讚數最高的前三位朋友將會獲得禮品!
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
了解《荒野遊俠記》最新動態
分享旅行經歷
探討旅行線路
探索極致玩法
探討旅行線路及合作方案請聯繫:
cdranger@163.co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