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雲「不到櫧溪老街,就如同沒來過上饒」。
櫧溪老街的中心,從歷史和文化脈絡中尋找及思考古徽州上饒的靈山勝境和母親河櫧溪的前世今生,那些徽州記憶中的古建、老街,那些生活中的油茶、菜花,那些兒時的民俗、風情等等。
整個園林畫卷由靈山大道入口和櫧溪風光相互呼應開始,再由四方園林廣場連接五風樓、靈山照壁、十裡風荷和環路園林街區,通過水系連接高山流水的靈山寶塔和櫧溪河,活態的水街帶來街區的活力和倒影的美感,而街區的百年奇松、參天的樸樹、銀杏、浪漫的紫藤、竹影搖曳的街景、親人團聚的桂香、荷風四面的曲池老橋,還有那十字街區的牌樓、歡聚的戲樓、遠遠傳聲的石板街道……
櫧溪老街入口效果圖▲
櫧溪老街,聚首一堂,以唐風緩坡大挑簷的建築,整個移建和新建的古街,希望在高低錯落的空間裡配以牌樓、廣場、門樓、鑼鼓、照壁、獅臺等從而形成了讓人震撼的入口視覺印象。
所以櫧溪老街文化旅遊景區傳承了上饒人最原始的記憶,我們設計的一門巍峨牌坊,技藝源自京城牌樓,雕工考究,匠心通古今,是一座通靈之門,由此開啟你的夢想生活。
300年五鳳樓官廳:翼天集團董事長劉漢軍先生,因緣際會,從徽籍收藏家手中不惜重金購得,動用三千工匠,三百日夜戮力同心恢復原貌。穿越三百年光陰,重現這座江南第一官廳的輝煌。
當穿過樸樹林道來到滿目靈光的四方廣場,現在的四方廣場原設計為映月靈山蓮池,後來我們根據老街的當下需求改為獨具匠心的設計;即中間為無匠心不齊聚的九獅朝陽水臺,臺後為無匠心不漫步的靈山照壁,左邊無匠心不停留的五鳳奇樓,無匠心不遊覽的水印古橋,無匠心不遙望的名松夕照,形成櫧溪老街的核心景區的龍鳳呈祥點景之筆。
四方廣場中央有9座的乳白色九獅雕塑,它們巍然不動,守護著大門。
這些漢白玉的雕塑無論是在朝陽的映照下、夜晚的燈光下皆是迷人。
一位正在老街散步的一位老先生對我說,很喜歡這些石獅子,退休後很少看到這樣讓他著迷的事物了,看到這些石獅子就好像在懷念塵封已久的往事,退休之後每天都想著到這走走看看車水馬龍的,也沒啥特別的理由,就是喜歡。
效果圖▲
靈山照壁首要映入眼帘的是氣勢恢弘,山川在照壁之中,水流於照壁之下。
效果圖▲
在五鳳奇樓的日子裡好像總是陽光普照的宅院時光,五鳳門是風光旖旎的高清晰度壁紙,周邊只是簡單的白牆瓦磚,山野的輕靈空氣,當你累了,需要休息,在平淡枯燥的生活中,棲息居所需要一點幻想,總能讓人看到生活最輕鬆最美好的一面。
粱木雖已有斑駁,可雕梁畫棟乃至整棟宅子不見一顆釘子,全憑徽州老匠人悉心鑄造。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你站立在古橋上,看著漣漪水印,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築得起夢想。
松邊一石平如榻,坐聽風蟬送夕陽
老街百年的翠野名松、悶熱夏日的難得夕照,坐下乘涼,望著百年名松佇立身邊,感受歲月的痕跡。
櫧溪老街整體呈現的原汁原味徽州古建築樣貌,是不折不扣的饒城地標,而他的內核以「工匠文化」為靈魂,引進國內外知名手工藝人,建設特色化手工店,將石雕、刺繡、紙藝、榨油等傳統工藝活態化,以及從中延伸出的古徽州風土人情、綱常禮教,整個內街以千年石板路、三二大樹、三雕樓門店鋪,烘託濃鬱的古徽州文化藝術、生活氣息,歷史縱橫撲面而來。
府門秉承典雅之氣,延續對稱的東方禮序之美,以雅致尊貴之態,迎五湖四海之客。
有著曼妙紫藤尋找生活中的美好
也許是窄窄長長古巷裡石頭路上的一塊頑石,曾蒙上過層層秦漢唐宋的塵埃。或是佇立在古道邊的紅傘坊,一盞盞晃在白牆黛瓦邊的紅燈籠...
「童年的時候,家鄉還有許多牌坊。青山綠水,長路一條,走不了多遠就有一座……這算是鄉間的名勝。」
——《牌坊》
這是餘秋雨筆下的《牌坊》。在倡導主旋律的文學大師的眼中,「牌坊」既是一抹揮之不去的兒時記憶,又是一曲魂斷天涯的封建禮制。如今我們能夠在老街上走一走這樣的牌坊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效果圖▲
牌坊後的老街戲臺,敲鑼打鼓後的片刻寧靜,喧囂與安寧的切換,讓你感受不一樣的老街氛圍。
上饒靈山,道佛二聖之地,更是上饒福地,我們設計時充分體現這一靈山勝境,經過蜿蜒曲折的街巷、院落、石橋、我們布置了老街最高處的靈山寶塔,真是萬千燈影別有一番意境...
水於居而言,已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國人樂居山水的情結,由古至今,未曾更改。
徽州三雕是徽州文化的瑰寶,集中展現了我們徽州能工巧匠這雙靈巧的手和智慧的心靈。
▍消息來源:北鬥星景觀
▍商務合作:18822895727【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