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臨安是一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也是一座有活力的魅力新城。
它素有「錢王故裡」之稱,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始人錢鏐的出生地和歸息地,錢王文化、天目山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交相輝映。境內有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81.93%,是杭州地區首個「中國天然氧吧」。
今天(12月17日)上午,輝煌70年·臨安區經濟社會發展暨青山湖科技城建設十周年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如今的臨安,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充滿活力,這些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秋霧籠罩指南村》童定賢
▲冬韻天池 餘力/攝
杭州地鐵16號線開通在即,臨安即將邁入「地鐵時代」
臨安圍繞打造「杭州都市區新綠心、臨安城市發展新核心」目標,全力建設71.39平方公裡的濱湖新城,目前已累計投資31億元,城市客廳、濱湖天地綜合體、湖底隧道等項目加快推進,總長42.195公裡的環湖綠道已全面建成,兩次入選全省最美綠道,攬山懷湖、湖山相映的新城逐步呈現。
為破解「城中村」「村中城」的突出問題,臨安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2017年以來,累計拆遷9264戶,打通斷頭路17條,配建綠地公園50萬平方米,新增停車泊位10770個,改造後的錢王街、苕溪南北街等32條城市道路相繼亮相。
今年開始,臨安還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南苑小區已在國慶期間精彩亮相。
與此同時,融杭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共計梳理了50項民生融杭政策事項,合計增加財政支出達35.5億元。
通過兩年努力,已有27項民生政策率先實現了同城同待遇,其餘事項正分步實施,2020年底將全部兌現;杭州地鐵16號線開通在即,臨安即將邁入「地鐵時代」,杭臨績高鐵加快實施,留祥路西延、文一路西延等融杭快速路穩步推進,臨安不遺餘力打造融杭半小時交通圈,最大程度釋放融杭發展紅利。
杭州市臨安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國春介紹說,下一階段,城市建設的核心就是建設和整治為主,其中,在道路建設方面,2020年,重點圍繞打通斷頭路、迎亞運建設、青山湖時代、保區塊配套和裡弄小巷改造等五個方面,加快道路建設,力爭年底前完成續建新建道路33條。
綠道建設方面,在城區初步實現「三溪匯一湖」的綠道網絡格局的基礎上,結合青山湖周邊的山體和城區的玲瓏山、大朗山以及功臣山等改造,加快現有「三溪匯一湖」的綠道建設,加快形成「綠道連山水」的新型格局。
臨安打造了「湍口溫泉」「古韻河橋」等一批網紅小鎮,小橋流水、老街古宅等美景喚起悠悠鄉愁
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從工業經濟一窮二白到「國家電纜基地」,再到誕生城西科創大走廊上首家百億企業——杭叉集團,產業的發展歷程就是臨安的發展歷程。
10年前,青山湖科技城建設打下了建城第一樁。十年磨一劍,科技城建成區由9.1平方公裡拓展到23.3平方公裡;工業銷售產值由101.3億元增加到近400億元;財政收入由3.69億元增加到約33億元,對全區的貢獻率由14.47%增加到34.38%。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已擁有60餘家規模企業,30餘家億元企業,產值規模超過300億元。
目前正全力建設微納智造小鎮,已引進總投資260億元的37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
借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臨安打造了「湍口溫泉」「古韻河橋」等一批網紅小鎮,小橋流水、老街古宅等美景喚起悠悠鄉愁,臨安連續兩年獲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優秀。
今年以來,臨安推進美麗城鎮建設,打造「八線六景」(沿八條美麗鄉村連接線,打造六個示範型村落景區),把散落的特色資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創建,琴山藍灣、龍門秘境、文武上田、紅葉指南、天目月鄉、大明山等六個示範型村落景區在國慶節期間精彩亮相。據統計,國慶期間,全區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突破84.07萬人次,同比增長22.91%。」杭州市臨安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周軍說。
除了帶動鄉村旅遊產業的強勢崛起外,一大批農村改革示範也在村落景區裡開花結果,作為全省六個農村綜合改革集成示範區之一,今年,龍門秘境村落景區實施了生態保護、賦權活能、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12+X」項改革,走出了一條「護山、活山、富山、樂山」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為全國全省山鄉型鄉村振興提供了臨安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