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能留一分鐘給潘安邦嗎

2020-12-12 人民網

  昨日早晨,我棲居的濟南,飄春雪。極目皆白。《外婆的澎湖灣》旋律,潔白地漲滿腦海,洇溼記憶。悼潘安邦,有物傷其類之嘆。

  看壽限,張雨生31歲,陶金36歲,梅豔芳40歲,鄧麗君42歲,張國榮46歲,潘安邦52歲。這樣一比,潘安邦算「高壽」。「人的花朵」(呂熒語)為何總早凋?

  一說話,就是三十多年前。能不老嗎?沒辦法。三十多年前,是潘安邦、鄧麗君的歌把我喚醒。喇叭褲,手提式錄音機,墨鏡,長頭髮,磁帶,伴著被父輩嗤之以鼻的「靡靡之音」,一路走來,我行我素。

  青春如雪,逝在瞬間。如今,我們變了,變得滿臉灰塵而不覺。我們這些當年被父輩預言「垮掉的一代」,開始預言我們的兒女是「垮掉的一代」了。恰如墨西哥詩人何塞·埃米利奧·帕切科的短詩《老友重聚》所言:「我們已經完全變成/二十歲的時候我們與之抗爭的東西。」

  潘安邦的歌聲不老,愁緒淡淡,在心靈深處:《聚散兩依依》、《鄉間的小路》、《跟著感覺走》、《思念總在分手後》……

  人走了,歌還在,這才是優秀歌手;人還在,歌卻不入腦不入心,這歌手不優秀。派頭再大,也不是;吹得再玄乎,也不是;真正的歌者,戰勝時間,或者是活在時間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者。潘安邦的走紅,是時代使然,他唱的是時代之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問題,上代人無法替代下一代,什麼時候替下一代包辦,下場都很難看,無論你是多麼地出於好心。好心往往辦的是壞事。當年我們的父輩,就有頑固不化的,指著我們的鼻子說:頹廢!墮落!現在見了,尷尬一笑。

  潮流擋不住。清代詩人趙翼,寫過這樣的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又言:「大凡才人必創前所未有而後可以傳也。」現在領風騷者,不是數百年,是數百天,數百時,甚至是數百秒了。

  年輕人可能不喜歡潘安邦。這就對了,年輕人有他們的審美,潘安邦無法表達他們的情緒,他們要創自己的表達方式,要偏激,要否定,要出格,要蔑視。說白了,「50後」、「60後」們的血液流速跟「70後」、「80後」、「90後」們就是不一樣,節奏就是不一樣。

  但,如果心平氣和,不妨礙老中青少們和平共處。

  1989年央視春晚,潘安邦一襲素裝,風流倜儻,才藝盡顯。青春四射的他,誰想到會這麼早就死?

  蛇年春晚將播。哈文導演,能留一分鐘給潘安邦嗎?放《外婆的澎湖灣》一小節旋律?或《跟著感覺走》的一點點?我想,觀眾會感激你。有時候,不死的聲音,更易撫慰心靈。具體說來,潘安邦是「50後」、「60後」們的兒時玩伴,而「70後」、「80後」,「90後」,也懂。他們會用沉默向長輩致敬。而更老的觀眾,則會寬容。

  讓潘安邦再亮一次相吧。把馮鞏們這些春晚「釘子戶」拔掉幾個吧,讓宋祖英們少唱幾句吧,讓主持人朱軍、董卿少嘮叨幾句吧。哈文,下決心吧。臺長如不願意,你就說我說的,一個「60後」。

  聽潘安邦,告別一個時代。緬懷逝者,安慰今者,啟迪來者。

  潘安邦不死,與「澎湖灣」同在。

  ■ 觀星背景

  潘安邦:臺灣歌手,以《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成名,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2月3日上午因癌症引發腎衰竭,病逝於林口長庚醫院,享年52歲。逄春階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春晚歌手」潘安邦病逝終年52歲 家庭背景顯赫
    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讓人回到童年,很溫暖。前日,以《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成名的歌手潘安邦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過世(此前曾傳是心臟病發去世),享年52歲。出道於1979年、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的潘安邦,在1989年登上央視春晚,獻唱招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紅遍大江南北。一曲《外婆的澎湖灣》吸金1.6億潘安邦出道33年,《外婆的澎湖灣》當年唱酬僅1萬新臺幣,他總共唱過超5000次,尤其是1989年登上央視春晚,獻唱招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紅遍大江南北。
  • "春晚歌手"潘安邦病逝 外婆的澎湖灣唱紅海峽兩岸
    《外婆的澎湖灣》唱紅海峽兩岸   前日,以《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成名的歌手潘安邦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過世(此前曾傳是心臟病發去世),享年52歲。出道於1979年、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的潘安邦,在1989年登上央視春晚,獻唱招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紅遍大江南北。
  • 潘安邦:一首經典幾代人傳唱,卻將9億遺產留妻,母親分文未得?
    央視邀請潘安邦在春晚獻唱此歌,此時的潘安邦已經名聲大噪,與當時的費玉清並稱"雙雄"!當年小哥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參加春晚,而潘安邦成為了央視春晚表演的第一位臺灣藝人!夢想的翅膀舒展開來,帶著潘安邦在音樂世界自在飛翔,但這一切不僅靠的是天賦,還有背後的努力,試試的抉擇,不論是像他這樣的公眾人物還是平凡的我們,都是一樣的。
  • 潘安邦靠春晚一曲成名,火40年掙9億,去世後又為家鄉帶來上億元
    潘安邦靠春晚一曲成名,火40年掙9億,去世後又為家鄉帶來上億元在大部分人的心中,總是會迴蕩著一首經典的歌曲,那些歌雖然已經年代久遠,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依舊意義深遠。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出現了很多的歌手,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歌詞也是寫的非常的好。其中《外婆的澎湖灣》傳唱度也是非常的高,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學的時候也學過這首歌。
  • 10分鐘創作一首歌,結果火了40年掙了9個億,春晚擠走費玉清
    此時只希望他能找到他所追尋的東西,一切順利。如果說00後了解費玉清是因為搞笑段子,90後開始關注他是因為和周董合唱《千裡之外》,那麼更早之前的人知道費玉清一定是一位《一剪梅》這首歌。費玉清的嗓子天生就是為這首歌而生的,或者說這首歌天生就是為費玉清創作的,他將歌曲中委婉哀怨的情感唱得那麼動人,直入靈魂。
  • 媒體稱潘安邦非死於腎臟癌 實為胰臟癌發作
    潘安邦(資料圖)「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無論你有沒有看過1989年的央視春晚,這幾句來自臺灣民謠歌曲《外婆的澎湖灣》中琅琅上口的歌詞都留存在無數內地歌迷的腦海中然而就在昨日上午,潘安邦卻因為胰臟癌發作在臺北去世,年僅52歲。死因連報錯曾是「玻璃人」昨天,臺灣媒體首先報導了潘安邦去世的消息。不過在首次發布的新聞中,媒體稱潘安邦是因為突發心臟病在家中猝死。然而在稍後不久,媒體立刻更正,稱潘安邦真實的死因是因為胰臟癌,而病逝的地點也不是在家中,而是在臺北長庚醫院,臨走前,潘安邦的親友家屬都在身旁。
  • 擬訂25日送潘安邦
    N宗和 本報訊 日前,有傳潘安邦追思會擬訂2月25日於臺灣高雄市佛光山普門寺舉行,屆時或邀請費玉清演唱《外婆的澎湖灣》,以音樂來送他最後一程。 出身名門父親是少將 潘安邦也算是名門之後,他的爺爺潘國綱是國民革命軍師長,參加過北伐。他父親潘時驊是國民革命軍少將,民國政府的會計長。
  • 圈內人與網友悼念潘安邦:澎湖灣還在,你不在了
    1989年在央視春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2月3日早上8時57分,以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走紅的臺灣歌手潘安邦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不幸辭世,享年52歲。潘安邦的音樂老師、知名音樂人韓賢光當晚向外界證實了這一消息。他透露,潘安邦生前表示希望後事低調處理。目前,他的遺體已經送往臺北市第一殯儀館。   好友:新歌還沒來得及錄   潘安邦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在1989年的央視春晚上,他憑藉《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紅透大江南北。
  • 《外婆的澎湖灣》演唱歌手潘安邦去世 多年前已成「玻璃人」
    ■ 《外婆的澎湖灣》歌手潘安邦去世  多年前已成「玻璃人」 潘安邦1979年出道,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在1989年的央視春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而紅透大江南北,其後激流勇退,2000年後重出歌壇。1993年,潘安邦退出歌壇,到美國開啟成衣生意,2008年1月傳出潘罹患心臟主動脈剝離症的消息,曾到新加坡就醫。昨日,潘安邦病逝,目前遺體正在臺灣地區長庚醫院,真正過世原因為何,還有待家屬出面證實。
  • 歌手潘安邦52歲因病過世 潘安邦經典成名曲盤點
    1961年9月出生的潘安邦曾在1989年央視春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一唱成名。   友人韓賢光透露,潘安邦是很虔誠的佛教徒,希望離開能很低調的處理,一個佛教徒離開人世間,就怕打擾大家。他還說,潘安邦平常很愛運動,每天都跑大安森林公園兩三圈。平常最喜歡的運動是棒球。   當被問及,潘安邦是否有來得及做任何安排?韓賢光說:「家人都在身邊就是很好的安排。」
  • 揭秘歌手潘安邦豪門身世:名門之後父親是少將
    潘安邦1979年出道,常在臺灣校園內演唱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近年來轉往大陸發展,曾於北京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獻唱此歌,在大陸一舉成名,也讓該曲在大陸開始傳唱。2月3日晚上,與潘安邦認識二、三十年的音樂老師韓賢光證實了好友去世的消息,並透露潘安邦生前曾囑咐親友要低調處理後事,而他最大的遺憾便是沒能來得及錄製新歌。據悉,潘安邦是臺灣民歌運動時代最傑出的民歌手之一。
  • 潘安邦生前最後微博全文曝光:常感嘆上天的眷顧
    1989年在央視春晚上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2月3日早上8時57分,以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走紅的臺灣歌手潘安邦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不幸辭世,享年52歲。潘安邦的音樂老師、知名音樂人韓賢光當晚向外界證實了這一消息。他透露,潘安邦生前表示希望後事低調處理。目前,他的遺體已經送往臺北市第一殯儀館。  好友:新歌還沒來得及錄  潘安邦素有「臺灣民歌王」之稱,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在1989年的央視春晚上,他憑藉《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紅透大江南北。
  • 潘安邦音樂生平回顧 「澎湖灣」邊聚散兩依依(圖)
    潘安邦的父親潘時驊曾經是國軍少將,參加過抗日戰爭,並曾經擔任過中國臺灣地區的政府會計長一職。而爺爺潘國綱,則更是經歷過北伐戰爭的師長。原名潘希真的姑媽琦君,曾任中國臺灣地區中國文化學院和中央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出版過《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作品。而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著作者,也正是琦君。  書卷氣的氣質,也為潘安邦帶來俊秀的外型,以及細膩和柔雅的唱腔。
  • 歌手潘安邦醫院猝逝 網友感嘆「帶走童年」
    輕快熟悉的旋律伴著潘安邦的輕巧演唱,讓《外婆的澎湖灣》通過1989年央視春晚的舞臺火透了大江南北,他的一首首金曲《外婆的澎湖灣》、《跟著感覺走》、《鄉間小路》隨即成為那個年代歌迷貯藏在收音機和卡帶中的最美回憶。  不過讓人唏噓的是,這位有「臺灣民歌王」之稱的歌手卻在北京時間2月3日因為癌症在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猝逝,享年52歲。
  • 臺資深藝人潘安邦病逝 以《外婆的澎湖灣》成名
    潘安邦(圖片來自網絡)中國臺灣網2月4日消息 臺灣資深藝人、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演唱者潘安邦,因腎臟癌引發腎衰竭,昨天(3日)上午8時在桃園縣林口長庚醫院病逝,年52歲。潘安邦遺體已移至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潘安邦的音樂老師兼友人韓賢光昨天晚間表示,潘安邦罹患腎臟癌後,身體一直比較不好,上周開始惡化,以致引發的腎衰竭,上午8時不治病逝。韓賢光說,潘安邦與他一直都在討論新作品,並表示「等我好了就來做」,卻不想留下不能完成音樂夢想的遺憾。
  • 第1名參加春晚的臺灣歌手,許久沒有消息,沒想到他已經去世多年
    ——外婆澎湖灣 自1984年央視春晚邀請香港歌手張明敏登臺演出後,每年的央視春晚總會出現港澳臺歌手的身影。 1989年的春晚,央視邀請了臺灣歌手潘安邦,獻唱他的招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和《跟著感覺走》,一時紅遍大江南北。他也是第一位登上春晚的臺灣歌手。
  • 臺灣歌手羅大佑、陳志朋、潘安邦參加華東六省一市新春晚會
    實力派歌手潘安邦帶來:《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小帥虎陳志鵬從「舞林大會」學了一身舞藝, 攜舞伴來到華東六省一市春晚,一展身手!  華夏經緯網2月17日訊   2月16日晚,由山東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江蘇電視臺、安徽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福建電視臺、江西電視臺--最具傳媒影響力的華東強勢媒體攜手奉獻的《華東一家親》2007華東六省一市新春晚會在山東衛視首播(http://www.sdtv.com.cn/zhuanti/liusheng07/Index.htm)。
  • 他曾在春晚演唱;憑一首歌走紅,還帶火了家鄉的旅遊景點
    他曾在春晚演唱;憑一首歌走紅,還帶火了家鄉的旅遊景點 小哥這個稱呼其實是有兩個人的,一個是齊秦,另一個是費玉清。而費玉清顯然要更受大家喜歡一些,因為他不但唱歌好聽,而且氣質儒雅性格溫和,而且情商真的是挺高的,不管是唱歌還是主持節目,都讓人覺得很溫暖的感覺。
  • 揭已故歌手潘安邦身家:出身名門 父親是國軍少將(5/5)
    潘安邦因為《外婆的澎湖灣》而走紅,但潘安邦卻並不是只有一首《外婆的澎湖灣》。而說到民歌,葉佳修無論如何都是潘安邦早期作品最重要的幕後功臣。作為當時「海山唱片」的音樂製作人,在與潘安邦成為同事後,葉佳修不僅為潘安邦量身定造了《外婆的澎湖灣》這樣的經典,也將自己的一些經典作品交給了潘安邦演唱。除了《爸爸的草鞋》之外,像首張專輯中的《思念總在分手後》,也在後來,成為了潘安邦的經典代表作。
  • 他在春晚一唱成名,消失多年以為是退出歌壇,其實已經離世多年
    說起臺灣歌手潘安邦,大家或許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不過說到他的成名歌《外婆的澎湖灣》,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迴蕩著熟悉的旋律。 在臺灣有了知名度以後,潘安邦開始來到國內發展,還在1989年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成為第一個在央視春晚舞臺演出的臺灣藝人,也正是這一次的演出,讓他在國內紅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