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別說不知道

2020-12-17 騰訊網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俗語大全》

「俗語」二字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其中《西門豹治鄴》一文有語:「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句中的「俗語」二字指的是民間傳說,後來「俗語」逐漸被被定義為「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其特點是簡練和形象化!

對滿腹經綸的才子佳人來說,他們可以通過詩詞歌賦等文學形式來直抒胸臆、表明理想、暢談未來,但對眾多不通文墨的勞苦大眾來說,詩詞歌賦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但這豈能難道我們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他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明」了俗語這種簡單而形象化,兼具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用來反映其生活經驗與願望!

開頭提到的「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是在農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俗語有何深意!

一、先來看「好男有毛不鞭春」

所謂「好男有毛不鞭春」,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優質的男人毛髮濃密且「不鞭春」。漢族人民有很濃厚的「毛髮情節」,《孝經·開宗明義》有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在封建社會中,毛髮濃密的男人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睞。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毛髮濃密的男人一般給人以孔武有力的印象,這倒不是「封建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中,毛髮濃密的男子也大都身強體壯,力大無比,不信你就看外國那些渾身長毛的大力士,這可能與體內的雄性激素有關。

而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中,男子的身體素質可謂是最大的資本,只有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男子才能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才能稱得上「優質男人」!

「鞭春」又叫「迎春牛」,是廣泛流行於封建社會農村中的一種習俗,所謂「迎春牛」就是在立春前數天,扎一隻紙春牛,在春牛的肚中裝滿糧食,然後在立春日早上經過一系列儀式後,再將春牛用鞭子打爛,使肚中的糧食掉出,以此來圖個好兆頭!

舊時「鞭春牛」可是一個「美差」,因為鞭春牛的人距離春牛最近,在糧食掉下的一瞬間,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搶到糧食!但在古人眼中,優質的男人是不會去「鞭春」的,因為他家中堆滿了糧食,不用再去搶牛肚中那點微不足道的糧食。

總而言之,「好男有毛不鞭春」實際上是古人的一種「觀人術」,用于衡量一個男子是否「優質」,是否值得將自己的女兒託付於他,如果一個男子體毛濃密,就證明他身強體壯,如果這個男人還不去「鞭春」,就證明他家境優渥,看不上春牛肚中的那點糧食,一個身強體壯又家境優渥的男人,可不就是優質男人嘛,可不就是女子託付終身的絕佳對象嘛!

當然,婚姻是相互的,不能只評價男人,也要對女人有評價的標準

二、這就是俗語下半句所說的「好女有膘不看燈」

所謂「好女有膘不看燈」,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優質的女人身體肥胖且不看花燈,現代社會中的女性「以瘦為美」,很多女性的口頭禪就是「我要減肥」。

但在封建社會中,身體纖弱的女子是不受人待見的,在婚姻市場中也受到偏見,這是因為在封建社會中,「男耕女織」是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婦女也得承擔一定的體力勞動,如果身體孱弱,怎能承擔得起呢?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社會醫療水平落後,女人產子無異於在鬼門關走一遭,死亡率極高,而影響死亡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孕婦的身體素質,如果孕婦身體瘦小,很難度過產子那一關,即使勉強生下,也沒有精力照料孩子,更不用說以後再生,而封建社會講究多子多福,後代越多越好,這樣一來,膘肥體壯,能生養的女性自然更受歡迎!

「花燈」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所懸掛的燈籠,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

在封建社會中,每當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大街小巷就會掛滿各色各樣的燈籠,燈籠之上還有燈謎,剛剛過完春節的男男女女結伴而來,或賞花燈,或猜燈謎,好不熱鬧,而由於賞燈的人數眾多,難免就會有男女一見鍾情,私定終身,所以久而久之,賞花燈甚至成了一場大型「相親專場」,很多未婚男女都卯足了勁,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古人思想封建,對女性尤為苛刻,這種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在他們眼中就是女子「放蕩」,不守婦道的表現,所以優質女人是不會去「看花燈」的。

總而言之,所謂「好女有膘不看燈」是古人衡量一個女人是否優質的標準,有膘的女人身體健壯,既能幫助家裡幹些體力活,還好生養,而不看花燈的女性老實本分,不會幹出紅杏出牆,傷風敗德的事,一個既能生養又老實本分的女人,在封建社會中可不就是最優質的女人嘛!

小結:

綜上所述,所謂「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放到現代社會中已經有些過時了,別的不說,現代女性的審美標準更偏向於白白淨淨的男性,毛髮濃密很容易被她們視為「野蠻」、「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象徵,而男性選擇另一半時,也要求對方身段窈窕,婀娜多姿,不會再像封建社會那樣,喜歡膘肥體壯的女人。

究其原因,是因為相較於封建社會,我們的經濟基礎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社會更講究腦力勞動,而不是體力勞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祖宗留下的有些俗語難免會過時,甚至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就像本文所提的這句,但這並不意味著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全都過時了,事實上,有很多俗語放到現代社會同樣適用,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資料:《俗語大全》《史記·滑稽列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人說的:「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什麼意思?
    在長期的體力生產中,一些老百姓也是發明出屬於他們的「語言」——俗語。俗語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想像,然後用通俗的語言將其給解說出來。我們在這裡要說的「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它就是一句俗語,那麼古代人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古語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老話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作為曾經的經驗之談,在民間流傳甚久。那麼,你知道俗語中的「有毛」、「鞭春」、「有膘」、「看燈」是啥意思嗎?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為何?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為何?有道理嗎?在民間向來不缺少俗語老話,直到現在這些俗語老話依然被大家津津樂道。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老話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句俗語的時間也是相對久遠一些了,在過去的農耕時代,男人是農田之中主要的勞動力,男字的結構就能夠說明一切,所以在那個時代男人的地位是比較高的,男尊女卑的現象普遍存在。而女性的地位就相對要低一些,男人作為主要的勞動力,通過自己的勞作,才能取得農田的收穫,從而讓全家有足夠的糧食吃。
  • 俗語「好男有毛怕八月,好女有膘怕臘月」,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生活條件好了之後,年輕人在婚姻觀念上面,也比較看重「三觀是否一致」;但是在很久之前的農村,結婚考慮的首先卻是身形體態。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好男有毛怕八月,好女有膘怕臘月」,啥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俗語「好男有毛怕八月,好女有膘怕臘月」,從字面上我們也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能夠有力氣幹活的壯漢身體的毛髮會比較濃密,但是這類健壯之人也對八月比較畏懼;而一個優秀的農村婦女,一定是體態豐滿勤勞能幹,但是這類勤勞能幹的婦女也對臘月心有餘悸。」從字面上似乎並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涵義,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什麼意思?
    ,最近春節將至,筆者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古時候的農村生活基本就是耕地種田,在這種環境下,男人就充當了農村的「第一生產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的農耕生活會要求男人有一個健碩的體魄,如果身體單薄,手無縛雞之力是很難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生存的,所以那時候好男人的標準是身體健碩。那麼毛髮是什麼意思?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源於老輩人長期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而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說的還有道理嗎?
  • 春節將至,俗語「好男有才怕過年,好女有膘怕元宵」這話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春節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這個時候到了年底農閒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沒有啥事了,其實雖然是農閒的時候,但是農民此時也是比較忙碌的,這到了年底,家裡還是要收拾,而且還有的男人在這個時候也要忙碌幹活,所以說越是到了年底,大家就越忙
  • 老一輩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背後有什麼含義?
    古時候的先輩們給後輩留下了不少的俗語,雖然其中一些俗語是有局限性的,畢竟當時的社會是封閉的,人們的思維也比較封閉,所以有一些俗語說的並不準確。不過即使是這樣也不妨礙這些俗語的流傳,畢竟先輩們流傳下來的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農村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嘛?
    農村的人們將自己一輩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簡練成了一句句俗語的傳承,哪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同樣,這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農村很多的老一輩,都知道很多的俗語,但是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多的離開了農村,所以很多農村的俗語,即使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也不一定能聽得懂,下面就有兩個俗語,說出來讓大家一起猜猜這什麼意思
  • 俗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觀燈明白,這鞭春是啥?
    俗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觀燈明白,這鞭春是啥?都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那麼如果有人問起來,到底是怎麼個遠、怎麼個長呢?關於這個問題,小編以為我們作為非歷史專業人士,最合適的回答就是俗語民諺了。今天就給大家說一個「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的民諺。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是農村的一句老話,小編也是過年回家和村裡老人扯閒篇才聽到這麼一句。當時真是一頭霧水,莫說深層次的意思,就連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好女不觀燈,好女孩不去看燈會?似乎能這麼理解,可這好男不鞭春是怎麼回事呢?小編本著老話一定是有其道理的原則,追著老人們問了個究竟。先來說這「好女不觀燈」。
  • 農村老話說:「好男勿鞭春,好女勿看燈」,說的是啥意思?
    農村有好多俗語一直相傳至今,有些話雖然不中聽,但理就有那麼個理。不知道各位農民朋友是否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好男勿鞭春,好女勿看燈」。這句話主要講的是有關農村男女的,您明白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嗎?老張這就給各位詳細的解說一下。先說一下前半句「好男勿鞭春」:過去立春當天有一種習俗——「鞭春」,也就是用鞭子抽打用泥做的牛雕塑。主要寓意是提醒在冬眠的牛準備進入工作狀態,也希望來年地裡有個好收成。但是參與「鞭春」的人,一般都是因為爭搶發生矛盾,從而影響鄰裡關係的男人。
  • 農村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這其中免不了有許多俗語故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以下三則!一、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在農村,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其實所謂「墓頭錢」指的是一個節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明節」!二、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在農村,如今炎炎夏日,很多人開始暢想下雪的時光,心中不免感到涼爽!在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意思是,在冬季到了數九的天氣,如果每隔上九天就將一場雪,等到來年一定是大豐收!就連豬狗也不愛吃帶麩子的食物了!
  •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啥意思?既是勸誡又是關愛
    文·段宏剛民間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在封建思想文化下誕生的一句金玉良言,對當下人們的生活也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好女不觀燈」字面意思是說:良家女子不應該在上元節(正月十五)晚上出去觀看燈展,如果這樣做,就違反了「三從四德」,會被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若是沒結婚的女子這樣做了,甚至會嫁不出去。
  •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標準
    但是也有很多俗語已經不適合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了,雖然不適合但是我們還沒有忘記,可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也能分析出當時上輩子的人生活習慣以及思想。在我國古代,女子不如男,不僅僅是體現在社會地位上,思想上見解上都是如此,更別說身體上的摧殘,封建社會使然,我們也沒有辦法,有很多女子在結婚前根本就不知道她的丈夫長啥模樣,更別說人品德行如何了,全憑媒婆一張嘴,運氣好遇到一個稱職的媒婆那自然好,若是遇到一個心口不一的媒婆,在你面前講的天花亂墜,其實男方粗魯無比,你只能自認倒黴了。
  • 農村俗語「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毛一身膘」,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農閒時分或茶餘飯後,人們就喜歡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歡聲笑語中也總能聽到一些俗語老話,在一些老人眼中,通常看一個人的未來命運如何,總會拿身體的某些特徵來說事,不管是否準確,但畢竟有這樣的說法,比如老人說的:「好男有福一身毛,好女無毛一身膘」,真的是這樣嗎?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興三代」啥意思?老話有理?
    ,因此這個冬季就成了大家互相溝通感情的好時機。農村人聊天怎麼能離開俗語呢,在農村,俗語就像是農民的「知識庫」,很多人生哲理、農業經驗、天氣預報都會被俗語簡短的總結出來,對於農民來說,學習俗語就是在學習知識,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老人們常常說的俗語「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興三代」,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聽說過這個俗語,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什麼道理?鞭春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古人留下了很多俗語,那古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有什麼道理呢?簡言而之就是,女人不要招蜂引蝶,男人不要不務正業。一句俗語經過時間的洗禮得以流傳下來,肯定有其道理。從現在來看這句俗語可能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環境下,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要弄清楚這句俗語背後的道理,首先得了解下這句話的意思。
  •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啥意思?老祖宗智慧有道理嗎?
    今天我要說的是這樣一句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意思是如果一個男人要是找媳婦的話,就會找一個身材肥胖的女子,這就是因為在古代的社會中,老百姓們常常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一個身材肥胖的女子,就說明這位女子的家境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