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發展生態綜合種養 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2020-12-13 金臺資訊

藕田養殖小龍蝦 餘劉江攝

人民網南京5月18日電 近年來,江蘇省興化市充分挖掘稻田、藕田潛力,大力推進稻田、藕田生態綜合種養模式,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目前,興化市已出臺相關政策,對利用現有提水養殖蟹塘進行改造發展稻蝦、稻鴨共作等立體種養,按提水養殖中水稻種植面積每畝給予經營主體300元獎勵。

生態綜合種養是一種將水稻、荷藕種植與水產養殖巧妙結合的生態高效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充分發揮稻田、藕田的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兩大功能,既具有互補作用,又可以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目前,興化市生態綜合種養面積57474.79畝(其中稻漁面積14526.7畝,稻田養鴨面積1815畝,藕漁面積41286.09畝)。

藕田套養小龍蝦基地面積700畝,畝產荷藕1500公斤,畝產值3500元,小龍蝦50公斤,畝產值2500元,基地畝效益達到3000元,畝效益比只種藕高2000元……生態綜合種養模式帶來的收益讓沙溝鎮傅堡村養殖戶張志標心裡樂開了花。他介紹,低洼藕田套養小龍蝦是種植和養殖互相利用,互相補充的新型高效模式,投入小,風險小,藕田中的水草可作為龍蝦的天然餌料,龍蝦的排洩物為藕田增加了有機肥料,實現良性循環。養殖過程中極少投餵餌料,不用施藥或者施用無公害農藥,生產的藕和龍蝦品質好,銷售價格高。

近年來,興化市積極探索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引領生態綜合種養,實現了種養結合、規模經營和區域經濟同步發展。該市多家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沿興泰路北沿線建設形成中堡鎮千畝立體生態種養示範園區,示範推廣以水稻種植套養小龍蝦、河蟹、青蝦、虎頭鯊等為主要模式的示範稻田綜合養殖技術、稻田水產苗種繁育技術、稻田養殖高產栽培技術和稻漁共作拓展模式。同時,該市還選擇水源充足、排水通暢、地勢平坦、無汙染的稻田、藕田,先後建設了海南鎮金儲村稻田養蟹、竹泓鎮尖溝稻田養蟹、陳堡鎮西林村稻田養殖蝦蟹、沙溝鎮官河村藕田養殖小龍蝦等示範方,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氣、水、土等自然資源和較為成熟的種養殖技術對基地進行改造,自主選擇「9108」優質稻與高杆水稻,採用稻田、藕田養殖新技術,不斷提高種養殖效益。

為充分調動合作社和漁民的積極性,興化市把技術服務融入到生態綜合種養的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優質化服務中去,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指導服務。據悉,該市先後與上海海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院校所站協作,邀請一批水產專家常年蹲點,與當地技術人員一起制訂生產技術要點,請專家到田頭「出診」,及時解決農民種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還邀請科研院所專家,進行小龍蝦稻田、藕田養殖生態技術授課,把稻漁、藕漁共作「優質、生態、無殘留」理念融合到品牌宣傳、包裝設計中,把水產養殖與水稻、荷藕的栽培利用結合起來。(餘劉江 鄒付元 吳豔麗 朱殿平)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正大集團合作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座談會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正大集團合作推進正大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座談會在和林格爾縣召開。他指出,實現種養結合、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是國家大力倡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下的必由之路,他希望政府、企業、高校能夠多方聯動,密切合作,共同拉動支撐項目的「技術聯盟、產業聯盟、金融支撐」三駕馬車,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建設,為打造祖國北疆的綠色生態屏障做出貢獻。
  • 農業農村部專家團隊調研種養結合和秸稈綜合利用探索我市生態農業...
    為切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探索符合我國不同區域生態特徵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引領全國生態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5月29日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高尚賓副站長帶領生態總站專家團隊赴我市和林格爾縣就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現狀、突出問題、典型做法等情況開展調研
  • 江蘇興化:鄉村路上,一組美麗的符號在跳動
    中國江蘇網10月21日泰州訊(李祝海 顧中埂)水潤興化,如詩如畫。花海、綠地、碧水、古樸村落……構成水鄉深處最美的風景。10月15日,由江蘇省旅遊協會主辦的「2019新時代江蘇旅遊發展論壇」在興化市舉行,300多位業界專家、精英走進鄉村旅遊熱土,共商新時代江蘇旅遊創新發展大計,同時探尋鄉村振興戰略下謀求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路徑。
  • 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百萬工程(2019-2022年)實施意見》,提出力爭每年新發展稻漁15萬畝,到2022年發展到100萬畝的目標。同時提出要堅持「穩糧增收、以漁促稻」的基本原則、「政策引導、市場主導」的發展思路和「生態優質、綠色發展」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產業布局優化、種業建設、技術模式熟化、示範引領、經營主體培育和品牌建設等6方面任務。
  • 華新鎮:「稻蝦共生」科學種養,打造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
    華新鎮:「稻蝦共生」科學種養,打造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 2020-07-05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提質增效,科學春管春耕,種植業轉型升級看江蘇
    中國鄉村之聲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廣東、四川、江蘇、河南、山東等農業大省,從這些有代表性的農業大省春耕形勢裡,發現當下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特點、新政策,展現我國農業生產呈現的新氣象、新成就。   第三篇:提質增效,科學春管春耕,種植業轉型升級看江蘇
  • 懷化市積極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 稻香魚肥鄉村美
    「以往水稻收割後,冬水田就閒置起來,現在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進行冬水田養殖,僅去年一年就新增純收入30萬元,真是『稻魚雙豐收』!」辰谿縣明輝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翟小珩高興地說。 這是我市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來的新希望。
  • 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46號
  • 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
    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為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
  • 堅持生態優先,江蘇泰州致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示範區
    田園鄉村特色小鎮建設寫好「泰州答卷」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著眼鄉村復興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是江蘇推進「兩聚一高」的創新舉措。省委書記李強今年4月在泰州調研時首次提出建設特色田園鄉村的要求。  立足水城水鄉特色,不斷加大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推進力度,泰州正致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鮮明特色的生態經濟發展新路。
  • 江蘇秋收有序推進 稻田綜合種養實現雙豐收
    多地綜合種養模式不僅使稻米品質更好,還實現種植養殖雙豐收。 【淮安洪澤:岔河稻香鴨先知 渠道創新增效益】 今年,岔河鎮政府又新上鴨稻共生、蝦稻共生稻米基地2000畝,通過推廣稻田綜合種養的新模式提升當地稻米品質,增加農戶收益。
  • 中國農業科學院高級研究員朱立志:海南農業亟待生態轉型
    朱立志認為,海南農業的生態轉型非常必要。朱立志表示,長期以來,海南農業的常規發展理念主要圍繞著如何通過增加化學投入品提高產量,即所謂的「數量農業」,而不是「質量農業」,以至於對資源管理、環境治理和生態護理方面關注不夠,沒有科學完整的措施體系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在他看來,海南農業當務之急,必須全面實行生態轉型。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我省高度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依託政府引導和市場創新,大力推進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及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結合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鼓勵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規模企業等主體探索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機制,促進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和農業綠色發展,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 生態立市、工業強市、人文興市 興化奮力譜寫「繁榮繁華夢水鄉」高...
    在新近召開的興化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該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以產業、城鄉、治理、作風「四大轉型」為抓手,闖出地理「窪地」,闖成發展「高地」,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興化。 「十三五」時期是興化發展極為重要、很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強」的成就更加顯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9%;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市、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市、中國工業百強市。
  •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李書民副局長調研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李書民副局長調研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工作2019-04-29 14: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瀏覽量: 12113,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崔利鋒、副站長於秀娟等一行來到雲南省紅河縣,考察調研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開展的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工作。
  • 稻漁種養與休閒漁業融合發展,第四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副理事長於秀娟,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出席大賽並致辭。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秘書長李家樂主持本屆大賽。
  • ...中踏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江蘇銀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轉型升級掃描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鹽城訊 2012年以來,江蘇銀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力踐行「向國家多納稅、為企業多創利、讓員工得實惠」的價值觀,著力推進農牧金融、水產養殖、生物科技、鹽業物流和創業投資5個專業板塊經營,以轉型升級實現裂變式發展。
  • 壽縣:打造現代農業發展「迎河樣本」
    近年來,迎河鎮緊抓「質」的導向促轉型,瞄準產業結構調整精準發力,加快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發展現代農業的嶄新路徑。
  • ...新篇章】江蘇丹陽:奏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田園交響曲」
    通過緊扣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綠色農業,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丹陽這座全國產糧大縣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就了一幅現代農業的綠色壯美畫卷,奏響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田園交響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江南生物不僅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草菇、金針菇工廠化自動生產線,形成日產草菇十噸、金針菇五六十噸的規模,還通過深加工開發了即食性食用菌休閒食品。2019年上半年,他們從日本引進栽培的新品種菌菇——鹿茸菇已實現規模化栽培、工廠化生產,現已達到日產20噸鹿茸菇的生產能力,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鹿茸菇生產基地。
  • 邯鄲肥鄉「種養結合」建設生態農業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邯鄲肥鄉區按照調結構、轉方式、促增長的要求,推廣「種養加」一體發展、「糧經飼」統籌協調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綠色生態農業。肥鄉區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有耕地57.8萬畝。長期以來,該區農牧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一直處於無序管理的散亂狀態,造成生態環境汙染,阻礙了肥鄉農牧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