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經典:滁州西澗

2022-01-01 書香人生

點擊上方藍色「書香人生」可快速關注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一般認為這首詩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作者非常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小詩。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詩寫暮春景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閒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裡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冷,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豔,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人的風標,與作者好靜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裡,「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鬱,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閒適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首句,寫靜;次句,則寫動。鶯啼婉囀,在樹叢深處間關滑動。鶯啼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閒,其實在詩人靜諡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後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於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裡,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在前、後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並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託的。但是,詩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寄託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莊子列禦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於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託,則割裂詩、人,流於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相關焦點

  • 滁州西澗的詩意 滁州西澗古詩的意思
    韋應物是唐代的傑出詩人,他在滁州擔任刺史的時候,遊覽至滁州西澗,便作了《滁州西澗》這首小詩。詩中不僅描繪了西澗的景色,更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 滁州西澗古詩賞析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賞析
    《滁州西澗》是韋應物任職滁州刺史時所作,詩中描寫了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是一首寫景詩。心情煩躁的時候,讀一讀這首詩,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平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吧!
  • 滁州西澗
    滁州:現在安徽省滁縣。    2. 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上馬河。    3. 憐:愛。    4.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5. 野渡:郊野的渡口。[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
  • 滁州西澗古詩 《滁州西澗》精講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
  •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難倒歐陽修,歐陽修苦尋,發現滁州沒有西澗
    ,不由得讓人想到了一個唐朝的詩人,一個宋朝的詞人,詩人為韋應物,他的一首《滁州西澗》傳唱千古,詞人為歐陽修,他的一首《醉翁亭記》,讓滁州威名遠播。韋應物到了滁州,寫下了《滁州西澗》,這首詩給後世的歐陽修,留下了難題。
  • 詩詞 | 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注釋】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 「書寫經典」第7期——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書寫經典題目:《滁州西澗》作者:韋應物年代:唐原文: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白話譯文:我獨愛那澗邊默默生長的幽幽野草,澗邊高大樹叢深處,傳來黃鸝婉轉的啼鳴。春潮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無人的渡口,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詞原文】《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 [每日閱讀]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耿慶民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是中唐著名詩人。他的突出成就表現在山水詩方面,《滁州西澗》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詩,閒靜恬淡,含蓄簡遠,頗得陶淵明的賞識。
  • 滁州西澗 朝代:唐朝 作者:韋應物
    滁州西澗 相關翻譯滁州西澗譯文及注釋譯文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韻譯我獨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渡口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 唐詩《滁州西澗》賞析與詩意配圖
    公元781年,韋應物任滁州(今安徽滁縣)刺史時,一天傍晚,他獨自散步來到滁州城西西澗河邊,只見清幽的芳草在澗邊寂寂地生長著,附近的樹林中有黃鸝在鳴唱。春雨過後,澗中之水奔湧而流,野外的渡口空無一人,只有渡船橫在河邊。作者觸景生情,寫下「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唐詩三百首 | 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注釋】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 每日一首小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在任滁州刺史時所作。滁州是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澗據說是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即今天的西澗湖,這首詩應該是作者遊覽到滁州西澗時所作的一首寫景入畫 小詩。韋應物,唐朝詩人,出身望族京兆韋氏,自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早年間曾豪縱不羈,橫行鄉裡。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韋應物流落失職,開始立志讀書。
  • 下列詩句中,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的是( )。
    下列詩句中,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的是( )。A.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B.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C.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D.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出自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這是作者在滁州任刺史時,到西澗漫遊後作下的一首詩。不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寫得優美如畫,而且,含蓄地傳出行人待渡的悵惘心情。這首詩在寫西澗晚潮雨中景物時,特別要提到它的用意造詞之妙。單就詩人對「雨」字的表露為例,在一二兩句中,「澗邊」、「深樹」已多少帶出了晚潮的雨意。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的一條河流。 2、獨憐:獨愛,只愛。古詩中「憐」常為「愛」的意思,如「可憐九月初三夜」。3、野渡:郊野的渡口。橫:船隨意漂浮。
  •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這是作者在滁州任刺史時,到西澗漫遊後作下的一首詩。不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寫得優美如畫,而且,含蓄地傳出行人待渡的悵惘心情。這首詩在寫西澗晚潮雨中景物時,特別要提到它的用意造詞之妙。單就詩人對「雨」字的表露為例,在一二兩句中,「澗邊」、「深樹」已多少帶出了晚潮的雨意。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過滁州西澗這個地方?
    今天小覓分享的就是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詩中那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更是點睛之筆!今日小覓分享: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滁(chú)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的一條河流。 2、獨憐:獨愛,只愛。古詩中「憐」常為「愛」的意思,如「可憐九月初三夜」。3、野渡:郊野的渡口。橫:船隨意漂浮。
  • 小學語文古詩《滁州西澗》精講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