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大偉
以後我們出行,對交通擁堵情況的掌控,將會越來越主動。 前天,由杭州市建委下屬的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開發的「杭州市交通擁堵指數系統」通過專家驗收。目前,類似的交通實時路況系統,國內只有北京、深圳兩地在運行。
這套擁堵指數,是通過採集杭州市區近萬輛計程車上的GPS數據,以及近300個路段上設置的微波檢測器數據,通過計程車的移動速度以及某路段斷面通過的車流量等,先計算出某路段的實時行程車速,判定其擁堵程度,然後再參考該路段的長度、寬度、道路等級等,結合市民對交通擁堵的感受程度,經過一系列複雜計算後得出的。(詳見快報昨天A05《杭州新聞》版報導)
還有一些部門,也一直致力於為緩解市民的行路難提供智能方案。
那麼,想要更科學地安排自己的行車路線,現在有幾種方法,它們好不好用?昨天我們特別根據新推出的「交通擁堵指數系統」,模擬各種人群進行了體驗。
就目前來說,我們有這幾種方法——
查看網站:
http://www.hzjtydzs.com(hzjtydzs為「杭州交通擁堵指數」首寫字母)
打諮詢電話:
0571-87152953(工作日9:00-12:00,14:00-18:00開通)
發查詢簡訊:
zs至10657306189944 (移動用戶)
下載並打開手機客戶端:
下載並打開手機客戶端軟體「杭州路況」(目前僅限蘋果和諾基亞手機)
如果你有明確目的地
並且清楚路線
模擬人群:去陽光明媚的西湖邊喝杯咖啡的遊客
模擬出發點:錢江新城富春路清江路口
模擬目的地:北山路曲院風荷邊的一家咖啡館
體驗時間:昨天下午3點
我先上網輸入www.hzjtydzs.com,但連續刷新了幾次,頁面都無法顯示,換iPad也不行,這個方法暫告失敗。
接著我用一個移動手機號發了一條簡訊,沒過幾秒就收到回復,說主城區交通基本暢通,中河上塘高架目前平均速度為38.8公裡/每小時,另外還有市區核心區和東南西北四大區域交通擁堵情況的大致介紹,但沒有具體路段的提醒。
我又撥通電話0571-87152953,工作人員很有禮貌地問我現在的位置及目的地,我回答之後,對方問:你平時會選擇哪些道路?她幫我看一看現在哪條線路最空。
平時去曲院風荷,我一般有兩種選擇——
一是走解放路穿西湖隧道再沿北山路走;
二是走望江路中河南路穿萬松嶺隧道轉至南山路,再沿楊公堤走。
這兩條線路的景色都很好,但有時也很堵。
另外,車載導航也給我規劃了一條路線:走清泰立交轉中河高架再轉體育場路和曙光路,顯然,導航不懂杭州的高架有多堵。
我把這三條線路告訴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十幾秒後她回覆:第二條線路比較好,其他兩條都很堵。
我依言上路,一路上果真不太堵。31分鐘後我到達曲院風荷,全程11.8公裡。
再次聯繫0571-87152953,工作人員告訴我,目前,大家在出行前需要自己先選擇好幾條路線,工作人員會找出相對最空的一條線路推薦給大家。不過到今年年底,系統將更加完善,到時候只要在電話中報出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工作人員就能自動幫用戶生成一條推薦路線。
如果你有大致目的地 但是不清楚路線
模擬人群:在晚高峰去餐館吃飯的食客
模擬出發點:杭州日報社
模擬目的地:高銀街
體驗時間:昨天下午5點
我首先點擊「杭州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網站,成功登錄。
地圖顯示,中河路北向南,體育場路至慶春路為輕度擁堵(黃色),慶春路浣紗路沿線則是淡綠色(基本暢通)。
我按照監測平臺顯示的擁堵信息,制定了從中河北路-慶春路-浣紗路-定安路最後達到目的地的線路,除了在浣紗路解放路口稍有些排隊外,整條線路都很暢通,下午5點19分就達到了目的地,感覺比以前盲目選擇出行線路要快不少。至少在出發前,我就能了解我要走的路堵不堵。
不過,一旦路上出現突發情況,之前在電腦上了解到的擁堵信息,可能就不那麼準確了。
其實早在兩年前,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就推出過一款APP軟體,叫做「杭州路況」,其實就是「杭州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的手機版。
軟體的界面和內容與「杭州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差不多,但更簡潔,相比前者用5種顏色區分擁堵程度,手機軟體上只有紅黃綠三種顏色,代表了擁堵、略堵和暢通三種路況信息。
「目前,使用『杭州路況』這款手機軟體,只能查看實時的道路擁堵信息。」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年底,他們會推出一款更智能更方便的手機軟體,實時查詢道路擁堵情況。
模擬人群:飯後去景點散步的觀光客
模擬出發點:高銀街華光路口
模擬目的地:南宋太廟遺址
體驗時間:昨天下午5點半
在蘋果APP搜索關鍵詞「杭州路況」時,我還看到了一款叫「杭州交通路況」的手機軟體,下載使用後我發現,這款軟體不僅像「杭州路況」一樣可以查看道路擁堵的實時情況,還可為我們制定兩種出行線路,一種是最短,一種是最快。
我在「杭州交通路況」標註目的地後,它為我生成了一條最快路線,是從華光路、定安路轉至西湖大道,然後上中河高架,從鼓樓匝道下,進入中山南路。
一路上,除了中河高架的上下匝道有些堵車,軟體制定的其他路線都不堵,整個用時12分45秒。
重新回到高銀街華光路口,這一次我打算自己為自己想一條路線,直接從高銀街走,再轉至中河路,到達太廟遺址的時間是7分17秒,比「杭州交通路況」軟體制定的最快路線快了近一倍時間。
晚上6點15分,我在延安路吳山廣場附近,準備返回報社,先打開「杭州路況」軟體,顯示一些回報社的主要道路如延安路北向南目前稍有堵車,中河南路中河中路為擁堵,比較暢通的是西湖隧道和東坡路。
但如果此時開車的是位「路盲」,那地圖上的這些信息意義也就不大了。
我模擬成一個不熟悉路的人,打開「杭州交通路況」軟體,讓它幫我制定了一條「最快路徑」。
按照「最快路徑」,我首先沿著延安路,一直走到鳳起路,一路上都比較暢通,沒有出現平時的擁堵情況,到了鳳起路中山中路口,出現了短時間的排隊,此時手機軟體也顯示,該路段為「擁堵狀態」,很精確。
轉到中山北路上後,軟體路線顯示,中山北路體育場路口很繁忙,我要轉入一條叫做「後營弄」的小巷,再轉入一條「玄壇弄」的小巷,最後再轉入體育場路。
沒想到的是,後營弄天水派出所附近,竟然有一扇大鐵門,我根本過不去,所以說,手機軟體往往會找到那些最空的小巷,但巷子裡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手機軟體所不能預料到的。
■體驗報告小結
4種方法各有適用
開車時查看前一定要掛P擋
還有,建議給手機包個流量
目前,查詢道路擁堵信息的4種方法,體驗結果是各有利弊。
如果對目的地以及路線很熟悉,我認為打電話諮詢很方便;
如果知道目的地,但對路線不太熟悉,我建議提前打開網頁上的「杭州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和手機「杭州路況」軟體,看看哪裡堵哪裡不堵,再制定出一條合理路線;
如果你對路線一無所知,推薦使用「杭州交通路況」的手機軟體,讓手機幫你制定一條路線。
不過,開車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邊開車邊打電話,或者翻看手機,都會分散注意力。
昨天晚上我諮詢了交警部門,得到的回答是:開車時不允許接打電話,用藍牙耳機和車載藍牙免提電話的另當別論。另外,開車時也不能翻看手機,真的有急事要看一下,只能在等紅燈時,把擋位掛在P擋(駐車擋),拉起手剎後再看,但也不能影響交通。
交警說,這些手機軟體雖然實用,但邊開車邊查看真的還蠻危險的。
另外,昨天我使用了「杭州交通路況」軟體20分鐘,手機流量為5.19MB,和普通的手機導航軟體差不多,使用前最好給手機流量包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