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蓮印鄉龍潭村第一書記萬川的扶貧故事

2021-01-13 四川新聞網達州頻道

  四川新聞網達州12月27日訊(王曉林 陳語喬) 「這裡綠樹環繞,空氣清新,流水潺潺,對於久坐辦公室的我來說,到村裡工作簡直是一種享受!」12月25日上午,在一片青山秀水間,一位30出頭的年輕小夥正在蓮印鄉龍潭村香椿種植基地裡,查看香椿的長勢情況。他叫萬川,是大竹縣司法局派駐該村扶貧的第一書記。
  
  勤字當先力破貧困堡壘
  
  龍潭村位於蓮印鄉東北部,幅員面積約6平方公裡,全村421戶13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256人,貧困發生率21.4%。2014年,萬川走馬上任擔任龍潭村第一書記,堅持「離隊不忘本,轉業不忘志,退役不褪色」,積極轉換角色,把軍隊的好思想、好作風和好傳統帶到新的崗位,打基礎、興產業、促發展,踏實推進龍潭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初到龍潭村,為了儘快進入角色,萬川堅持做到「三勤」:勤於學習,增進溝通,一心撲下身子在實踐中學,靜下心來向村「兩委」班子成員學;勤於調研,熟悉村情,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展開走訪調查,聽取他們對脫貧致富的意見和建議;勤於鍛鍊,積累經驗,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萬川立足村情,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道確立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解決的熱點事項,制定出了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為龍潭村繪製了一幅脫貧奔康藍圖。
  
  忠誠為念把扶貧當成使命
  
  「藍圖繪就,重在添彩」。為確保規劃落地落實,萬川通過藉助「兩學一做」等黨建活動載體,引導村「兩委」幹部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細化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
  
  「既然來了,就是竭盡全力地認真做事。」萬川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他的努力下,先後為龍潭村爭取各類項目資金近200萬元。利用爭取到的財政資金110萬元,硬化了全村4.2公裡泥石路及2.2公裡生產便民路;向縣水務局爭取小農水項目資金34萬元,整修了8口山坪塘,解決了全村農業灌溉用水問題;修繕了村「兩委」活動場所,使村內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向交通局爭取資金39萬元,搶修危橋一座;向文體廣新局爭取「村村通」工程資金,解決117戶群眾收看電視難的問題……
  
  「要不是萬書記當時借給我們家五千元,女兒現在可能就上不了大學了。」龍潭村一組貧困群眾李明富拉著萬川的手,眼眶溼潤,感謝萬書記為幫他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碩果纍纍扶貧成效斐然
  
  要讓鄉親們富起來,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拓寬致富門路。萬川根據龍潭村富餘勞力多和地處城郊資源豐富的實際,引導廣大村民發展城郊經濟和綠色經濟,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錯位發展」之路。充分利用龍潭村的自身優勢,積極引進大竹縣綠友種植專業合作社到龍潭村經營發展,讓村民以土地流轉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以此增加收入。目前,全村已建立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特色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1個,發展香椿種植基地400畝,招商引資建立農家樂1個及真人CS遊戲基地1個,生態散養雞基地1個。
  
  「去年利用小額扶貧信貸,養牛規模擴大到7頭,一年就掙了4萬多元。」已經脫貧的龍潭村三組黃玉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龍潭村一組村民黃朝福有種植紅薯尖的習慣,由於缺乏技術、銷售不暢,產生了放棄的念頭,萬川入戶得知情況後,請來農技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幫忙聯繫「買家」,不但幫助黃朝福一家實現收入3萬餘元,還帶動了該組10餘戶貧困群眾種植紅薯尖增收。
  
  此外,萬川還組織富餘勞動力走出去。多次與縣勞務培訓部門和務工企業聯繫,組織群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使全村外出務工人數迅速突破了400人,通過勞務輸出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2016年,龍潭村65戶154名貧困戶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15%,實現了貧困村整村退出。
  
  

相關焦點

  • 大竹縣蓮印鄉衛生院開展「關愛婦女」活動
    為進一步了解轄區婦女健康程度,關切關愛轄區婦女的身體健康,落實好國家基礎公共衛生辦事惠民政策,建立轄區居民健康概念,實現基礎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自2020年9月2日以來,大竹縣蓮印鄉衛生院邀請縣中醫院下派婦科醫生,根據實際情況分村分組逐步對轄區的婦女開展免費體檢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天生
  • 大竹縣蓮印鄉衛生院組織參觀黨風廉政建設展館
    2020年6月12日,大竹縣蓮印鄉衛生院在院長馮建國的帶領下,單位支委會成員、重要崗位工作人員共計5人到大竹縣黨風廉政建設展館參觀學習。通過觀展,蓮印鄉衛生院參觀學習人員了解了大竹縣紀檢監察的發展歷史,觀看了警示教育視頻和警示案例,感受了政府堅決懲治腐敗、糾治不正之風的決心和信心;同時大家還看到了紀檢監察人嚴格政治擔當、落實"兩個責任"、緊密聯繫群眾和基層、問廉於民、積極解決群眾訴求的務實工作作風。
  • 「扶貧印記」河北青龍龍潭村:貧困村「蝶變」特色旅遊村
    2020年6月11日,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龍潭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村民已經遷入住新房。龍潭村共有325戶、1247口人。雖然離縣城僅25公裡且村內風景優美,但由於過去的土路不好走,一直少有外人「光顧」。
  • 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呂哲書記的民情日誌本
    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呂哲書記的民情日誌本 2020-06-0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屏南縣:龍潭村迎春鄉宴 營造濃濃年味
    屏南縣龍潭村迎來了十多位特殊的來賓,帶著特別的禮物助推屏南當地農產品銷售。迎春鄉宴近日,屏南縣龍潭村舉辦了一場迎春鄉宴,來自福建省和寧德市10家單位派駐屏南15個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帶著各村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匯聚龍潭,為山貨特產代言。
  • 扶貧小故事 幫扶大真情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扶貧路上,中國建材集團駐寧夏涇源扶貧幹部積極進村入戶,精銳出戰,吃住在村,工作到戶,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幫助一個個貧困家庭走出困難,上演了一段段溫暖人心的扶貧故事。馬志鋒:脫貧路上的「孺子馬」這在龍潭村人人皆知,看似不經意的一幕,卻引起馬志鋒的心裡的一些不安。馬志鋒就和駐村第一書記陳保宏商量,自己家這兩年換了電視原來的一臺電視機閒置不用,不如給馬蘇來家先讓看著。
  • 福建龍潭村:古宅煥新顏 畫筆勾勒美好明天
    村書記夏興勇林正碌在公藝畫室修剪草坪的李勇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向菲、李璽、張豔):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龍潭村位於深山之中。幾年以前,這裡還是無人問津的小村莊。幾十幢殘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矗立在山溝裡,剩下的只有留守老人與孩子。
  • 青春路上的扶貧故事 | 大荔縣趙渡鎮仁興村第一書記王盼寶與他的駐...
    青春路上的扶貧故事 | 大荔縣趙渡鎮仁興村第一書記王盼寶與他的駐村工作隊 2020-04-09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故事】劉智崢:被村民點讚的第一書記
    2018年,劉智崢被延安市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選派到羅家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兩年多。初到村裡,劉智崢徹夜未眠,他將上一任第一書記留下的工作日誌仔仔細細翻看了一遍,邊看邊記,生怕漏掉了什麼。此後一段時間,他白天總是手裡拿著本子,獨自一人奔走在田間地頭和村邊山頭,挨家挨戶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
  • 堅守初心 真情為民——一個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扶貧故事 鴉兒溝村第一書記李文斌 五月的鴉兒溝村 綠樹成蔭,陽光明媚, 空氣裡瀰漫著槐花香。
  • 大竹縣人民醫院深入神合鄉壇水村開展春季扶貧幫扶活動
    扶貧幫扶活動現場四川新聞網達州4月1日訊(鍾兵)3月29日,大竹縣人民醫院院領導班子帶領40餘名結對幫扶幹部深入神合鄉壇水村開展了「春季攻勢·春暖花開」系列活動,為該村送去了產業發展幫扶金2萬元,為40餘戶幫扶對象送去了雞苗、肥料等生產生活物資。
  • 北投扶貧故事⑤ | 我們走在大路上——記駐相堯村第一書記黃松濤
    北投扶貧故事⑤ | 我們走在大路上——記駐相堯村第一書記黃松濤 2020-07-17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大竹縣
    千年大竹三大美 竹海古鎮溫泉水  一、資源現狀  大竹縣素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中國糯米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的美譽,因「竹多竹大」而得名。  大竹縣以「三山兩槽」的地形特徵,構成了獨特的旅遊文化和旅遊景觀。現有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明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清河古鎮、東湖公園、海明湖溫泉水世界、雲霧山、峰頂山、三華山、楊通蘇維埃遺址、西山古驛道、清雲洞寺、丹桂堂、雲霧寺、廟壩桃花源、石門萬畝梨園等旅遊資源。還有四星級鄉村酒店和星級農家樂。
  • 第一書記夫妻檔,扶貧路上綻芳華
    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作為一名黨校教師,我在豫東大地上,走近這些與貧窮相遇的人,聽他們講述與貧窮為戰的故事。 擔任杜集鎮林橋村第一書記的盧亞明和店集鄉惠樓村的第一書記張婷是一對夫妻。兩人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線,他們整日奔忙在脫貧攻堅戰的一線上,虧欠了「小家」,顧全了「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赤誠奉獻、普惠民生」的錚錚誓言,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美書記夫妻」。
  • 我的扶貧故事丨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第一書記陳海兵:幫扶田...
    這是2016年的春天,我主動向組織請戰到扶貧「前線」時在請戰申請書中說的話。 當年4月,我通過考核正式加入脫貧攻堅偉大戰役的戰鬥序列,來到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擔任第一書記,實現了從一名軍轉幹部到宣傳幹部、再到基層農村駐村第一書記的角色轉變。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167】高世龍:扶貧路上「乘風破浪」
    談到創辦第一書記協會的初衷,高世龍回憶起自己駐村扶貧的經歷。2016年1月,高世龍被吉林省廣播電視臺選派到靖宇縣大北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助農扶貧的過程中,他與工作團隊創新思路,克服困難,共同打造了「品牌+媒體+電商」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人參、天麻、靈芝、藍莓等七大產業,打造了「老農夫」品牌。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市婦聯發展部四級主任科員,簡陽市石鐘鎮民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周明星簡陽市武廟鎮黨委書記(二)自貢市盧 菲市扶貧開發局扶貧開發科科長羅維勇
  • 北投扶貧故事④ | 沿海高速分公司4任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奮鬥的那些事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3年以來,在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的領導下,沿海高速分公司先後派出蘇和家、龍集輝、陳敬強和黃宗等4名扶貧第一書記深入扶貧聯繫點開展工作。2013年初,來到革命老區河池市東蘭縣百豪村(集團公司對口幫扶點)這片紅色土地一年後,蘇和家在日記本上認真地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成為了後來分公司選派的每一任扶貧第一書記的工作信條。2013年5月份,東蘭鎮啟動「清潔鄉村」活動,工作推進困難。村民韋光說到:「蘇書記,不是我不配合。活動要搞,但前門後院都是石山,我們能把垃圾扔哪兒去呢?」
  • 大竹縣財政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4年以來,大竹縣圍繞財政扶貧投入增長、經費保障、涉農資金整合和資金精準使用等方面,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平衡,強化財政要素保障、完善財政扶貧政策、創新財政支持方式,積極籌措資金,構建財政扶貧資金精準使用四項機制,全力做好脫貧攻堅資金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