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談「羅興亞人」問題釋放什麼信號?

2020-12-25 海外網

11月18日和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分別在孟加拉國和緬甸就緬甸若開邦局勢介紹中國立場,並提出分三個階段解決有關問題的建議。

確實,「羅興亞人」問題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並成為矛盾焦點。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表示緬不存在「種族清洗」,緬不懼國際調查,會努力調解羅興亞危機。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緬政府發出嚴厲批評,翁山蘇姬更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孟加拉則面臨大量難民擁入帶來的考驗。

針對緬甸國內動蕩帶來的各種影響,中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人文關懷。中國向緬方和孟方都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收到積極反饋。緬紅十字會秘書長表示,在緬甸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中國總是最先伸出援手。孟政府也衷心感謝中方迅速反應和慷慨支持,中方提供的物資正是難民急需的。中國不動輒談「人道主義危機」,而是關注民眾的實際困難,慷慨提供幫助。

中國真誠幫助孟緬,再次展現中國周邊外交的要義。2013年10月,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64年來第一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也是新一屆黨中央召開的第一個重大外事工作會議,對周邊外交進行頂層設計。習近平主席在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中國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羅興亞人」問題由來已久,涉及歷史、民族、宗教等複雜因素。中國不選邊站隊,也不妄議是非,而是強調孟緬都是中國的近鄰和好朋友,中國的目標是促進問題妥善解決。

因此,中國為解決問題提出三階段建議。第一階段旨在止損。中國建議停止衝突,並告誡各方防止重燃戰火。這是避免更多傷亡和損失的前提,也是下一階段相關方開展對話的基礎。第二階段意為促談。中國指明緬孟應通過雙邊渠道妥善處理問題,同時呼籲國際社會應避免激化矛盾,為雙邊磋商營造有利氛圍。第三階段重在治本。中方指出,貧困是產生動蕩和衝突的根源,「以發展實現穩定」是中國方案的亮點所在。中國承諾為當事國提供必要幫助,更號召其他國家共同關注和支持當地的脫貧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羅興亞人」問題。

不久前,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國際議程設置權空前增強,國際規則制定權顯著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大幅提升。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事務,展現大國使命和擔當。

面對複雜敏感的「羅興亞人」問題,中方的三階段解決設想得到孟緬兩方的認可和贊同。中國再次為地區穩定發揮正能量。

(蘇曉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1月21日   第 01 版)

原題:中國為地區穩定發揮正能量

責編:欒雨石、牛寧

31182723,.中國外長談「羅興亞人」問題釋放什麼信號?,.2017-11-21 06:48:36,.204158,.欒雨石、牛寧

相關焦點

  • 羅興亞人問題的可行之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奇芳  11月20日到21日,第十三屆亞歐會議外長會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羅興亞人問題成為重要議題。
  • 中國三階段解決羅興亞人問題方案受到緬孟歡迎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柬埔寨記者 蔣 天    第十三屆亞歐會議外長會11月20至21日在緬甸內比都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加強夥伴關係,推動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率中國代表團參會。    在此次亞歐會議外長會召開之前,多個國家的外長或官員訪問了孟加拉國和緬甸。
  • 東協因羅興亞人問題陷入分裂
    9月24日,馬來西亞外長阿尼法發表聲明稱,馬來西亞要求退出以東協名義發布的關於緬甸若開邦局勢的聲明,因為東協的聲明不符合若開邦的實際情況,並且聲明中沒有提及羅興亞穆斯林在此次危機中受到的影響,該聲明也沒有在東協成員中獲得一致同意。
  • 「穿梭外交」羅興亞難民問題,中國真金白銀「打水漂」?
    作者:王德華當翁山蘇姬因羅興亞難民問題從神壇趕下來的時候,當美國等西方大國試圖孤立緬甸政府的時候,當孟加拉國面對接收的難民焦頭爛額並與緬甸關係緊張的時候,中國的主動介入給問題的解決帶來了一絲曙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六「勸和促談」,敦促孟加拉國和緬甸通過雙邊談判而不是國際倡議來解決問題。王毅星期六抵達孟加拉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他將從那裡前往緬甸參加亞歐會議。他說:「孟加拉和緬甸都是中國的近鄰和好朋友。中國有句話,手心手背都是肉」;「中國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危機,與孟加拉國和緬甸進行雙邊協商」;「這是一個複雜的局面,需要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若開邦需要經濟發展。中國願意提供幫助。」
  • 中國正調解羅興亞問題,將提供物資援助
    會上有記者問:我們注意到緬甸國務資政府部部長覺丁瑞和孟加拉國外長阿里都在北京訪問。緬孟之間的若開邦入孟避亂民眾遣返問題廣受關注,據了解雙方還存在一些分歧。中方一直為推動有關問題解決積極發揮作用,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還提出了三階段設想。這次是否就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開展了三方接觸?
  • 翁山蘇姬首次演講談羅興亞人事件 稱不怕國際社會「審查」
    在西方幾個星期來不斷施加的壓力下,緬甸國務資政、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19日首次就若開邦羅興亞人問題發表演講,強硬回應自稱「國際社會」的西方對緬甸「種族清洗」的指控。近來,緬甸若開邦動蕩造成大量羅興亞人逃離,西方藉此對翁山蘇姬和緬甸加大施壓力度,聲稱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光環已「消失殆盡」,甚至威脅重新制裁緬甸。英國當天率先中止對緬甸的軍事培訓計劃。
  • 中國對羅興亞問題投了反對票招致批評 外交部回應
    相關內容如下:問:據報導,周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一項決議,譴責對羅興亞人可能犯下的反人類罪。中國是三個投反對票的國家之一,引發了人權組織對中國的批評。中方對此有何回應?答:中方一貫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建設性對話與合作處理人權問題上的分歧。
  • 翁山蘇姬:因羅興亞人被西方拋棄,羅興亞人問題到底如何形成?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由來,與英國脫不了干係,現在已「尾大不掉」在世人眼裡,緬甸軍方與民選政府有著「水火不容」的關係,兩者矛盾很大,因為體制限制,雙方關係很難調和。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象,緬甸軍方與政府之間並非仇深似海,去年緬甸軍方與翁山蘇姬就有友好的互動,今年雙方再次聯手一致對外,這裡「外」,就是困擾緬甸近百年羅興亞人問題。
  • 羅馬教皇首訪緬甸時機微妙,被建議最好不要提「羅興亞人」
    視覺中國 圖羅馬教皇方濟各首訪緬甸時機微妙,被建議最好不要提「羅興亞人」方濟各於當地時間11月27日抵達緬甸仰光,開啟其對緬甸的首次訪問。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報導,教皇此次在緬甸的行程將包括會見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在訪問緬甸後,教皇還將訪問孟加拉國。
  • 羅興亞人問題升級
    緬甸軍政府也好,「民主」政府也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羅興亞人問題,這是緬甸的內政,誰也無權幹涉。但是美國急了,「人權」大棒又舉了起來。去年10月9日,羅興亞人用「冷兵器」襲擊緬甸軍警,造成9名邊防軍死亡,搶去一批槍枝彈藥,緬軍追殺了一個月。最早的一起重大衝突發生在2012年5月28日,三名羅興亞人輪暴了一名緬甸女子,並將她殺死,引發雙方大規模騷亂。
  • 美稱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施暴 藉此對緬制裁?
    繼聯合國調查小組上月底就緬甸羅興亞人受迫害案公布調查報告後,美國國務院24日也發布最新報告稱,緬甸軍方「精心策劃和協調」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行為。美國《時代》雜誌網站25日分析稱,這份報告可能成為川普政府加強對緬甸制裁的依據。
  • 緬甸與孟加拉國就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籤署諒解備忘錄
    2017年11月22日,一名羅興亞難民男孩在孟加拉國一難民營放風箏。視覺中國 圖緬甸和孟加拉國23日就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籤署諒解備忘錄。路透社當天援引緬甸一名高級官員的話作出上述報導。緬甸勞工、移民和人口部常務秘書Myint Kyaing告訴路透社,在接受遣返前,羅興亞人需要填寫一個登記有個人詳細信息的表格,「一旦孟加拉國將表格發回,我們將儘快接受這些羅興亞人回國。」
  • 東協支持緬甸遣返羅興亞人承諾;馬哈蒂爾與翁山蘇姬握手成焦點
    此前,由於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若開邦羅興亞難民問題對緬甸提出批評,因此,他與緬甸國務資政、事實上的領導人翁山蘇姬的任何互動都會引發媒體的關注。據報導, 東協領導人周日(6月23日)對若開邦危機表示關切,並呼籲將羅興亞難民安全返回緬甸,同時尋求追究針對該族裔群體的暴力和侵犯人權行為的責任。
  • ...有記者問此次訪問歐洲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對外釋放什麼信息...
    【王毅談此次歐洲之行要傳遞的四個信號】當地時間8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共同會見記者。有記者問此次訪問歐洲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對外釋放什麼信息。王毅表示,這次歐洲之行,是為繼續同歐洲攜手抗疫而來,是為繼續支持歐洲團結髮展而來,是為繼續鞏固推動中歐關係而來,是為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而來。
  •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共同會見記者。有...
    【王毅談此次歐洲之行要傳遞的四個信號】當地時間8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羅馬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共同會見記者。有記者問此次訪問歐洲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對外釋放什麼信息。王毅表示,這次歐洲之行,是為繼續同歐洲攜手抗疫而來,是為繼續支持歐洲團結髮展而來,是為繼續鞏固推動中歐關係而來,是為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而來。
  • 羅興亞人"被驅逐":面對種族問題 聯合國也很無奈
    但阿卜杜勒所關心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在存在相關法律框架的情況下,國際社會還會容忍羅興亞人被屠殺和被驅逐出境這樣的事情發生?7歲時,阿卜杜勒第一次認識到國家對自己的敵意。那是1999年的一個夜晚,阿卜杜拉作為哨兵值夜,防範附近佛教徒村落尋釁滋事。
  • 緬甸與孟加拉國籤署「羅興亞人」遣返安排
    人民網曼谷11月23日電(記者 張志文)內比都消息:11月23日,緬甸與孟加拉國在內比都籤署「若開邦流離失所者」(「羅興亞人」)遣返安排,包括了系統辨識和接收這些人士的總體指導原則和政策安排。
  • 中印邊境傳出消息,解放軍釋放明確信號,印度特種部隊已聚齊
    據環球網消息,中印雙方談判已經進行數日,印度外長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暗示兩方談判將會持續數年。中印邊境也傳來最新消息,印度特種部隊已聚齊並全部被部署到了班公湖地區。解放軍對此也釋放明確信號。
  • 美國務院稱因羅興亞人問題考慮再次制裁緬甸
    逃往孟加拉國的羅興亞姐弟倆。視覺中國 圖美國國務院周一(23日)聲明表示,有鑑於緬甸國內的羅興亞人問題,美國考慮採取行動,對緬甸採取進一步措施,對緬甸進行針對性制裁。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說:「我們對緬甸若開邦最近的局勢發展、羅興亞和其他社群所遭受的暴力與創傷表示深切關注……幹下這些罪行的個人或實體,包括非政府人員和義務警員為此負責是極為重要的。」  據《聯合早報》報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8日曾表示,緬甸軍方領導人須為暴力鎮壓羅興亞人負責。不過,他沒有明確表示,美國是否會對緬甸軍人領袖採取任何行動。
  • 羅興亞人為何不被緬甸承認? 五點看懂羅興亞人歷史
    誰是羅興亞人?羅興亞人是穆斯林族群,住在佛教徒佔多數的緬甸已數世紀,目前緬甸境內有110萬羅興亞人。羅興亞人說的方言,和西南部若開邦(Rakhine)其他人以及緬甸各地的語言都不同。「人權觀察」2000年的報告說,緬甸獨立後,政府認為英國統治時的移民不合法,因此拒絕給大部分羅興亞人公民身分。這導致很多佛教徒把羅興亞人當成孟加拉人,將羅興亞斥為近年因政治理由所創造的新名稱。羅興亞人為何不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