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醉蟹的最好時節
雖然鮮蟹橫行
但是心裡想嘗試的卻是醉蟹
關於醉蟹,百度是這樣解釋的:醉蟹為江蘇興化市的傳統名產,歷史悠久。因最早製作此蟹的童氏家族居住在中莊,故人稱「中莊醉蟹」。這種醉蟹,色如鮮蟹,放在盤中,栩栩如生;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酒香濃鬱,香中帶甜,營養豐富。「醉蟹」是在此基礎上改良而成,經選蟹、養蟹、制滷、浸泡、酸制等工序精製,講究製作周期、食用時期。具有清香肉活、味鮮吊舌的特點。
又到了吃醉蟹的最好時節,雖然鮮蟹橫行,但是心裡想嘗試的卻是醉蟹。就這樣,到了相熟的小餐廳,她家的東西,我是喜歡的,可是,醉蟹,我真的可以嗎?
我特意喝了清水漱了漱口,讓味蕾更寡淡。上的這一隻並不大,緩緩的打開蟹蓋,是一貫粗鄙的樣子,裡面滿溢的蟹黃,被豐厚的黑籽充斥著。看起來有點流光異彩,但並不算香味撲鼻。我拿起已經被切好的四分之一,膏體細膩,肉質飽滿。
醉蟹,未被烹煮,實際上還是生蟹,因而有那種生鮮的飽和度,雖不是入口即化,但是那種溫潤感是實在的, 蟹的鮮味也被吊的恰好,融入了酒的甜香、生抽的醬香,還有其他不知名的私房調料的莫名香味,交互輝映著彼此,濃鬱醇厚與鮮香共存,不分伯仲。豐厚的口感,層層疊疊的衝擊著味蕾,前有鹹香後有回甘,即使有防備,也被俘虜了。還沒吃到酣處,已然沒了。好的感覺都殊途同歸,那就是意猶未盡。
醉的狀態總不那麼體面,但微醺是極好的,似又不似之間,一切都還有餘地。醉蟹雖是醉的,但它最好的狀態也該是微醺的,酒太多,肉質會粘膩,味道會被喧賓奪主,只剩下酒的尷尬,蟹的無助。相輔相成是講究比例的,一多一少儘是學問。很多店裡的醉蟹,也就只剩下醉了,蟹肉已經不知所以,成為酒的附屬,不新鮮的蟹乾脆醉成了一灘泥。
店主說她不用六月黃(所謂的 「六月黃」是大閘蟹進入成熟期前的最後一次蛻殼,亦是大閘蟹從「少年」步入「青年」的中間階段。 「六月黃」又稱為「童子蟹」),用的是金秋十月寒風剛剛略過的太湖蟹。太湖蟹顧名思義是太湖水域的蟹,個大體重,蟹黃肥厚,肉質細嫩,相較之下,醉太湖蟹無疑更有風味。季節、時令、當下,所謂的時宜便是這樣了。
好的東西總有品質,有誠意才會出品質。當然,沒有多少食客能吃出醉過的六月黃和十月太湖的區別,可是誠意裡的尊重便是一種難得, 尊重食材,尊重客人,也就尊重了自己。烹飪的人雖不是匠人,可是好的烹飪都是有匠心在裡面的。
十月是奢侈的,是饕餮的黃金時節,當鮮蟹如潮水般湧來,醉蟹是小眾的。說到底,醉蟹、嗆蟹都是蟹的旁逸斜出,變了味變了色還是保留了蟹的質感,如同芝士之於牛奶,豆腐乳之於豆腐,鹹蛋與松花蛋之於蛋,都是不走尋常路的另類體驗。味蕾在習慣了鮮蟹的鮮,偶爾醉一回的感覺,仿佛去探險,夠刺激,也真的值得回味。
美好的東西,常常可遇不可求。私房了的美味,小巷深處的堅持,遇見了便是美好。
文 / 自由的解構
圖 / 劉奕然(作者獨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使用)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q群:344547537 | 暗號「深夜君開門」
▲長按掃碼關注
投稿:tougao@tonightfood.com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