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建橋技術,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看歐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看日本,如今看中國。」《虹起伶仃——逐夢港珠澳大橋》一書寫到。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它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媒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民族志氣的體現。
6月30日,由廣州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虹起伶仃——逐夢港珠澳大橋》(下稱《虹起伶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行首發式,這也是廣州市一直致力於文藝精品創作的又一佳作。該書作者、現任新華社廣東分社對外新聞部主任兼團委書記周強從記者的專業視角出發,全面記錄了港珠澳大橋從孕育到成長的全過程。
許多內容獨家披露
周強在2015年接手新華社廣東分社的交通領域報導,由此與港珠澳大橋結緣,並在接下來的3年內,在一次次的重大節點報導中,有充足的機會挖掘了解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和論證工作。「我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採訪,掌握了大量的一手素材。」書中的不少信息如「單雙Y」方案之爭、建設高潮遭遇資金危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臨時穿越方案、港珠澳大橋對粵港澳大灣區示範意義等,均是獨家披露呈現,首次公開發表。
從開展前期工作到竣工開通,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橫跨了足足15年。這座雄偉的大橋是上萬建設者凝心聚力建成的,猶如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英雄可以改變歷史的進程。周強表示,在這本書中,英雄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了讓讀者在15萬字看到整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穿插了很多主要人物的故事。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這樣也更有可讀性。」
周強說,任何時代都需要一個標杆性的工程,而港珠澳大橋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了,它代表的正是中國此時此刻的綜合國力。
講好灣區故事
據了解,目前《虹起伶仃》已被列入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推薦讀物,同時被推薦為中共珠海市委中心組學習輔助讀本。廣東省作協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蔣述卓表示,「一流工程需要一流人才,更需要一流的文學來展示。在書寫時代大事上,該書樹起了向文學高峰衝刺的典範。」
廣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效益是出版社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書的出版,從策劃、創作到編校、排版設計,無不體現出廣州圖書出版的「精品導向」。港珠澳大橋是無與倫比的「超級工程」,《虹起伶仃》就是在為港珠澳大橋立傳,為時代畫像,只有堅持工匠精神打磨圖書才能與港珠澳大橋精神相匹配。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應該利用自身的特殊優勢,利用優質豐富的文化資源,發揮文化紐帶功能,當好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中心,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灣區故事,奉獻更多的灣區文化精品。
(廣報全媒體記者沈亦霖 通訊員田宇星)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