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兩個蜂場多遠合適?養蜂師傅這樣回答

2020-12-16 蜂部落

關於兩個蜂場間隔多遠最適合的問題,蜂部落認為應該根據我們養殖的蜜蜂種類,間隔的目的,蜜源情況、地形情況來綜合判斷,因為我們每個目的的實現都是受到這些自然因素或者蜜蜂因素的影響的,並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蜜蜂的種類

第一:中蜂

如果我們是想要讓蜜蜂充分的利用蜜源,對於中蜂來說,在蜜源充足的情況下,根據風部落的觀察,中蜂的採蜜半斤大約是1.5公裡,如果蜜源不足,中蜂的採蜜半斤可以達到2到2.5甚至3公裡以上,這是在山區的採蜜半徑,對於中蜂來說,如果是從合理利用蜜源的角度考慮,蜂部落認為兩個蜂場之間最好間隔兩公理以上。如果是在平原地區,蜜蜂採蜜能力更大,蜂部落認為最好在3公裡以上。

第二:意蜂

如果是意蜂,意蜂的採蜜能力比較強,一般山區也能達到3公裡左右,如果蜜源缺少,採蜜半徑也會隨著增大,但是一般意蜂不會在缺蜜的地方養殖,而是通過追花朵蜜的方式,所以一般意蜂養殖都是在有大蜜源的地方,所以建立蜂場只要距離3公裡左右即可。

間隔的目的

上面分蜂部落提到了中蜂與意蜂的兩個蜂場的距離,其實這裡面已經說了一個建立蜂場的目的,那就是避免蜜源不足,除了避免蜜源不足之外,其實還有中蜂與意蜂之間的戰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盜蜂現象。

對於中蜂與意蜂的蜂場間隔距離,蜂部落認為最少都要在5公裡以上,蜂部落目前養殖的中蜂的地方,可以說方圓5公裡之內是沒有意蜂養殖的,但是蜂部落的中蜂場中竟然引來了意蜂蜂群,這說明意蜂是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的,蜂部落在當地的山上尋找野蜂的時候,竟然也發現了有意蜂存在,這說明了意蜂是具有一定的野生能力的,所以從預防盜蜂的角度出發,蜂部落認為最少中蜂與意蜂要距離5公裡以上。

蜜源情況

對於蜜源情況來說,其實上面已經說到了,蜜蜂在蜜源充足的時候活動範圍要小於蜜源不足的活動範圍,而且在平原地區的活動範圍也大於山區的活動範圍,所以從蜜源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根據蜜源來判斷,如果蜜源不多,可以將蜂群設置遠一點,如果蜜源充足,近一點也沒關係,從地形上來說,山區可以近一點,平原地區遠一點即可。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中,交尾箱放在蜂場多遠才最好?有經驗的老蜂農告訴你
    蜜蜂養殖中,交尾箱放在蜂場多遠才最好?有經驗的老蜂農告訴你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有一些大規模的養蜂場,它們會採用交尾箱讓處女王批量交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是在蜜蜂養殖場的過程中,很多蜂農也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 蜜蜂一夜暴斃 養蜂人家的酸甜苦辣
    在鵝黃嫩綠奼紫嫣紅中,有這樣一個族群:他們拋老別雛,四海為家,風餐露宿,承受著生活和精神上雙重的苦。一頂帳篷是他們濃縮的家。花在哪裡,他們就將家安在哪裡。漂泊,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南達廣州北至內蒙,他們一路踏著花香,與蜂為伍,不停地尋找季節,追趕季節。他們是養蜂人家。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追花人」。
  • 蜜蜂養殖,中蜂蜂巢是怎樣的?養蜂師傅道出真相
    導讀:中蜂巢是什麼樣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可以分為我們養殖蜜蜂的方式和蜜蜂的生物學特性來看,嚴格說其實中蜂只有一種性狀的蜂巢,雖然我們經過人工養殖後蜂巢奇形怪狀,但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其實中蜂的蜂巢形狀只有一種。
  • 蜜蜂襲擊人致死!蜜蜂養殖該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蜜蜂養殖該注意哪些安全事項?文/小檸檬蜜蜂是一種飛行動物,因為自身有一個尖尖的刺,所以在我們心中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但是這種想法僅限於小時候。如今,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養蜜蜂,它釀出來的蜂蜜能賣出很高的價錢,而且非常有營養,所以才會引起了一輪蜂蜜熱。不過養殖蜜蜂的歷程也是不容易的,以前發生過不少人們被蜜蜂襲擊致死的新聞。那麼我們養殖蜜蜂到底應該注意些什麼?又該如何科學育蜂呢?首先,養蜂場地的好壞是養蜂成敗的關鍵。
  • 深山藏好人,好人產好蜜,記魯山縣下湯鎮花海蜜蜂養蜂基地
    深山藏好人,好人產好蜜,記魯山縣下湯鎮花海蜜蜂養蜂基地文/ 南紅 李坤峰在縣科協的幫助和指導下,李老師蜂場於2016年被鄉黨委和鄉政府批為魯山縣下湯鎮花海蜜蜂養殖示範基地。李延卿同志已養蜂六年有餘,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據李老師介紹,蜜蜂管理無小事,蜜蜂繁殖、病蟲害防治、流蜜期及非流蜜期管理、蜂王培育及換王、分群及合群、盜蜂預防等方面都需要科學施策,馬虎不得。
  • 蜜蜂養殖實用技術,如何選擇養蜜蜂的工具?
    關於在蜜蜂養殖中,如何選擇養蜂工具的問題。由於養蜂工具較多,有價格低的,也有價格比較高的,而商家往往都是挑好的說,所以在養蜂工具的選擇上,其實有時候就算花了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好的蜂具。一般來說,意蜂蜂具要求相對要簡單點,從蜜蜂的接受能力來說,中蜂的蜂具要求較高。
  • 蜜蜂養殖,如何給蜜蜂做蜂標?老蜂農分享這樣的方法
    導讀:關於蜜蜂如何做蜂標的問題,蜂部落先說明一下蜂標是什麼,蜂部落的理解是蜜蜂的標記,既然是蜜蜂的標記,那麼我們就應該考慮的是三型蜂的標記,也就是說有蜂王、工蜂、雄蜂的標記,在實際養殖中其實除了研究之外一般都只是給蜂王做標記。
  • 走進養蜂人家,了解蜜蜂的生長環境和養蜂人的日常生活
    「路過這條小河流,再往前走十來分鐘,我家蜂場就到了」,坐在後排的董叔興高採烈的說到。董叔今年62歲,身子骨特別的硬朗,愛說愛笑。20歲開始養蜂,如今他的蜂場有將近200多個蜂場,都是他和妻子一起照料,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用他的話來說,他這輩子就愛了兩個。一個是他的家人,另外一個是形影不離42年的蜜蜂。
  • 牆洞裡的蜜蜂如何收捕?這些收蜂技巧,幫助養蜂人收捕蜜蜂!
    養蜂人在收捕牆洞裡的蜜蜂的時候,由於牆上的蜂巢洞口太小,需要養蜂人將洞口鑿開,這時問題就來了,我們在破強捕蜂的時候,會破壞牆體。由於牆的厚度有效,所以,牆洞洞內的蜂巢不會很深,我們可以使用煙燻的方法,將牆內的蜂群燻出,有利於收捕蜂群。
  • 返鄉創業,目前養殖蜜蜂的前景如何
    農村小夥返鄉創業,準備在家鄉養蜜蜂,目前養殖蜜蜂前景如何,在蜂蟲蟲看來,其實養蜜蜂最好的環境還是在農村,尤其是有山有水,有樹木,有花朵,空氣又好。很適合養蜜蜂,在農村要如何養蜜蜂才賺錢?在農村靠養蜜蜂賺錢的方法有好幾種,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蜜蜂方式,並不是所有養蜜蜂的人都能從養蜂中賺到錢,如何去避免一些養蜂的誤區,在我看來是很多想要養蜂的朋友需要關心的問題。
  • 可視化、數位化智慧蜂場長啥樣
    蜂場周邊有十餘個監控攝像頭,蜂箱是食品級塑料製作的,箱體外面有蜂箱的溫度、溼度和進出蜜蜂數量(群勢)等顯示,不用開箱即可查看所需的各種數據,另外,通過WiFi技術將蜂箱與中心信息系統互聯,養殖人員只要一部手機就能查看整個蜂場的實時動態,以及蜂箱裡蜜蜂的活動情況。
  • 養蜂人變「蜘蛛俠」攀崖爬壁割蜜
    蜜多的蜂箱,因為蜂箱內空間變小導致溫度變高,晚上很多蜜蜂就會附著蜂箱外面。其次,開箱割蜜時,一定要儘快完成,否則容易引起盜蜜現象的發生,即別的蜂箱的蜜蜂飛來搶蜂蜜。「今年雨水太多,蜜蜂能出去採蜜的時間非常有限,很多蜂箱裡蜜都不多。」因在崖壁上找不到合適的蜂箱,朱詩軍只好返回半山腰,在一處略微平坦的山石上重新找了一箱積滿蜜的蜂箱開割。
  • 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蜜蜂哥」 的甜蜜事業
    6月9日,記者來到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養蜂場被一串標語所吸引,不遠處黃儒興正全副武裝開始起箱割蜜,伴隨著「嗡嗡」聲一片片蜂蜜被取出,色澤晶亮誘人。 「我做蜂蜜產業已經有10年了,這些中華蜜蜂又稱土蜂、中蜂,是我國特有的品種。」黃儒興介紹,蜜蜂生長在深山環境裡採集各式各樣野花,成品的蜂蜜被稱為「百花蜜」,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 養蜂「釀出」脫貧致富「蜜」
    2010年,從小對養殖蜜蜂感興趣的劉勇志從朋友那引進10箱蜜蜂和花粉、花蜜等,開始嘗試養蜂。剛開始由於養殖經驗和技術不足,產蜜少,蜂蜜收入僅能維持生計。2014年,在進行脫貧攻堅精準識別時,被識別為貧困戶,黨和政府的「及時雨」讓他看到了希望,產業扶持、醫療救助、教育助學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在他家相繼實施。
  • 養蜂人變「蜘蛛俠」,攀崖爬壁割蜜
    蜜多的蜂箱,因為蜂箱內空間變小導致溫度變高,晚上很多蜜蜂就會附著蜂箱外面。其次,開箱割蜜時,一定要儘快完成,否則容易引起盜蜜現象的發生,即別的蜂箱的蜜蜂飛來搶蜂蜜。「上崖太危險!」因在崖壁上找不到合適的蜂箱,朱詩軍只好返回半山腰,在一處略微平坦的山石上重新找了一箱積滿蜜的蜂箱開割。
  • 西「蜂」東漸 本土蜜蜂瀕危傷及生態鏈
    《中國蜂業簡史》論及這波養蜂潮時,提到兩個主因:一是養蜂書籍的陸續出版使人們對養蜂有了模糊的認識,認為這是一條致富捷徑——以分蜂售種營利的蜂場,當年就可獲得超過投資4~5倍的利潤;二是1927年北伐「成功」後,北洋政府垮臺,許多舊官僚、買辦投資開辦蜂場,其餘社會資本也捲入這股狂潮。他們養蜂不是為了採蜜,而是為了分蜂售種,指望以此發財。這導致了華北養蜂業的畸形發展。
  • 論中蜂的生存之道與養殖之術
    不是簡單的人人養蜂,增加蜂場數量,而是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向養蜂能手、專業化蜂場方向集中發展。 人們往往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蜂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造成違背蜜蜂生物學特性與生活規律的不當操作。
  • 智慧蜂場助力蜂產業數位化、信息化發展
    其中,智慧蜂場項目獲得了廣泛關注。智慧蜂場項目包括智慧養蜂物聯網、智慧認蜂、智能管蜂三個板塊。據航天科工軍轉民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張軍介紹,智慧養蜂物聯網系統包括數位化蜂箱、蜂農APP、農技眾服。數位化蜂場系統用於蜂箱位置信息、溫溼度及噪聲環境參數信息、視頻信息的收集。蜂農APP解決蜂農可遠程實時查看、掌握蜜蜂健康狀態。當蜂箱參數出現異常狀態時,會自動報警。
  • 古法養蜂遭遇困境,90後網紅回鄉創業打造蜜蜂王國
    規模化養蜂,一年能採四五次蜜,一個蜂箱一年差不多就能產八九十斤蜜,是古法養蜂產量的五六倍,因此當地從事古法養蜂的人不多,養殖規模也很小。 從來都沒人規模化的古法養蜂,麻功佐卻要這樣做。家人朋友聽說後都很震驚,也都很不看好,但麻功佐卻執意要這樣做,這是為什麼呢? 這還要從麻功佐小時候說起。
  • 揭秘澳康蜜麥盧卡蜂蜜背後的故事,澳洲蜂場天然無汙染的真相
    山清水秀的自然條件加上適宜的氣溫氣候條件,令澳康蜜有機蜂場十分適合蜜蜂的繁衍生息。在蜜蜂採蜜的全過程中,蜂場都不會進行人工幹預,以確保麥盧卡蜂蜜的天然純淨與原汁原味。  傳承經典養蜂技術,培育優質蜜蜂  醞釀出全球優質的麥盧卡蜂蜜,不僅需要依靠純淨的自然環境,更要依賴於經驗豐富的蜂場養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