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900根竹條、3000個綁紮點……這輛「兵馬俑戰車」,能跑還能飛!

2020-12-18 央視新聞

在陝西西安,一位83歲老人歷時四個月、用900多根竹條做了一個能動的「兵馬俑戰車」,戰車的四匹馬和牽繩的士兵都能靈活地動起來。

製作銅車馬風箏的張天偉老人,今年83歲,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氏風箏的傳承人。從1986年,他開始製作動態風箏,將平面風箏與風輪發動機結合起來。這個會動的兵馬俑銅車馬就是動態風箏。

張天偉告訴記者,兵馬俑一號戰車是他從2014年開始製作的,2019年做完全部零件,2020年組裝好才算全部完工。

風箏以竹扎銅車馬為先導,銅車馬用了920根竹篾,有3000多個綁紮點,整個銅車馬重量控制在500克。

張天偉:這個本身在天上飛不起來,要靠後面的秦俑軍陣,我一共做了48排,192個秦俑把它拽起來。

張天偉老人出生在風箏世家,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喜歡鼓搗機械,拆卸鐘錶,後來學習機械設計專業,這也為他後期將機械製作融入傳統風箏打下了基礎。

1988年,他做出了第一個動態龍風箏,能動會叫的動態龍風箏剛一問世,便技驚四座。

張天偉老人帶著對古老技藝精粹的傳承,把傳統的平面靜態風箏創新發展為立體動態風箏。他堅持創新,希望能將這一技術傳承給更多的人。

張天偉:我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人喜歡這個東西,我自己就是喜歡,一定要堅持下去。

(總臺央視記者 常青 甘誌慶)

(編輯 何肖南)

相關焦點

  • 老人用900根竹條做動態兵馬俑戰車!網友:這手藝絕了
    據媒體報導,在陝西西安,83歲的張天偉老人花費4個月時間,用900多根竹條,3000多個綁紮,做了一輛長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戰車的動態模型。畫面中,戰車的四匹馬以及牽繩的士兵可以靈活動起來,士兵佩戴的劍以及弓弩均可取下,簡直和真的一樣。
  • 西安83歲動態風箏大師張天偉用900多根竹條「復活」秦始皇兵馬俑戰車
    2020年12月8日,記者拜訪了83歲動態風箏大師張天偉,看到了他那讓世人驚嘆不已的「復活」的竹編秦始皇兵馬俑戰車。這輛「復活」的戰車擺放在張天偉工作室,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子裝著,透過預留的孔洞,老人用手轉動機關,兵馬俑就「復活」了,戰車上的武士揮動雙臂,前面的四批戰馬就昂首奮蹄子整整齊齊地「奔跑」起來。老人說為了陳列展示方便,他還給戰車安裝了電動裝置,接上電源,戰車就可以永不停歇地「奔馳」。
  • 83歲老人用900根竹條做動態兵馬俑戰車 網友:兵馬俑真愛粉
    根竹條做動態兵馬俑戰車。這些「農具」不僅外形逼真,還能進行操作「使用」,可謂是「惟妙惟肖」。現在製作「微型農具」已經成為馮強仁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對「微型農具」的痴迷,也感染了身邊的家人。他的兒子馮亞慶平時除了經營水果生意外,閒時都會在各處「淘寶」,收集各類農耕用具。
  • 《文明6》兵馬俑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兵馬俑是《文明6》中的一種奇觀,效果是+1大軍事家電數,免費送次群體升級,考古學家能去別國考察,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
  • 去兵馬俑旅遊不要走馬觀花,看對點你才能發現這裡的魅力
    兵馬俑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有誰能保證自己真的沒有走馬觀花,而是真正發現了兵馬俑的魅力所在呢,如果你真的看對了點,那麼你就沒有白來一趟。兵馬俑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而兵馬俑博物館就是在兵馬俑坑的基礎上進行修建的,是我們中國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園,兵馬俑坑一共有三個,1號,2號,3號。
  • 秦始皇兵馬俑,我們藝術的結晶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是2200年前統一中國並給國家起名的人,秦始皇負責創建中國許多優秀建築,如長城 ,為了保護皇帝的墳墓,並在他去世後表現出對他的忠誠,兵馬俑和馬匹工地在38年內正在建造中, 需要大約70萬工人完成它 。兵馬俑和馬匹風景區一般事實自從1974年發現第一個兵馬俑的頭部以來,今天仍然在現場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總共三個坑和一些附件。
  • 1974兵馬俑 Terracotta Warriors
    3月29日,在陝西的臨潼,埋藏在地底2000多年的兵馬俑(Terracotta Army)被人挖出,秦始皇陵墓也得以重見天日。1974年以來,在秦陵以東1.5公裡處(1.5 km east of 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 瑞士打造三合一飛機,能天上飛地上跑,時速高達900公裡!
    今日話題:瑞士打造三合一飛機,能天上飛地上跑,時速高達900公裡!不得不說現在的飛機越來越多了,用途也越來越廣泛了。在前不久,小編看到了有這樣一架飛機,居然能吊著高鐵在空中行駛,說真的,小編只看著都感覺非常的危險,這要是一不小心掉下來的話,那可就真的是出了大事兒了。想必大家肯定十分好奇這到底是什麼飛機那麼牛!小編就告訴大家吧,這是瑞士發明的一種三合一模塊化的飛機。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目睹三合一模塊化飛機的風採吧。
  • 和M1一樣貴,德國山貓步兵戰車賣900萬美元,不光靠隱身裝甲
    雖然這一百年中世界有了很大變化,但坦克陸戰之王的名號始終沒有旁落。世界三大軍事強國,都有至少數千輛主戰坦克儲備。就是為應對未來的地面戰爭。然而,現在這種情況或許會產生一些變化,因為已經有國家開始拋棄主戰坦克,轉而大力發展或者購買步兵戰車以應對未來的地面戰爭。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簡介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裡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 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陵兵馬俑
    今天,小曦為大家奉上的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今天小曦就帶大家一起領略兵馬俑的雄偉氣勢。通過兵馬俑博物館的大門口,映入眼帘的並不是兵馬俑的模型,而是需要我們走一段風景路。路上,大家可以清晰看到驪山的存在。也能看到很多帶有講解的奇花異草,好不新鮮。
  • 瀞姐姐遊西安「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了解兵馬俑歷史!
    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 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始皇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東側1.5公裡處。一號坑是1974年3月農民打井時發現的,接著進行了發掘,1979年10月1日在原址上建成展覽大廳對外開放。一號坑為地下式土木結構建築,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內有陶俑陶馬6000餘件。兵馬俑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是中國雕塑史上璀璨的明珠,被譽為&34;,是人類文化遺產中極其珍貴的財富。
  • 兵馬俑一日遊攻略 兵馬俑那些事必看攻略 詳細介紹兵馬俑一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兵馬俑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1974年3月, 臨潼 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
  • 魅力古城【西安】之十八·秦始皇兵馬俑簡介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
  • 秦始皇兵馬俑介紹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縣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 三代兵馬俑考古人的故事:夜長人在何?(圖)
    1974 年,袁仲一在這裡發掘兵馬俑,親歷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馬俑考古中生代的領頭人是43 歲的許衛紅,她是第三次挖掘的執行領隊;30 歲、北大畢業的邵文斌也因為頭次參與挖掘,進入考古事業真正入門的轉折點。這天,袁仲一、許衛紅、邵文斌,三代兵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見證了中國兵馬俑考古事業35 年的完整歷程。  6月13 日,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
  • 斯洛伐克接收21輛升級版戰車 東歐軍隊規模日趨袖珍
    根據斯洛伐克國防部消息,5月29日第2機械化旅接收21輛最新升級的步兵戰車。這其中有10輛從BVP步兵戰車升級而來的戰鬥型BVP-M,另外11輛是從BPsV裝甲偵察車改裝而來的偵察型BPsVI。2017年夏天,斯洛伐克剛剛將18輛BPsV偵察戰車升級到BPsVI,而BPsV其實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版的BMP-1步兵戰車偵察型。
  • 走進西安之兵馬俑、秦始皇陵
    如何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我們得感謝幾位農民。1974年3月,臨潼縣宴寨鄉揚村的幾位農民在距離秦始皇陵1.5千米的樹林裡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陶人的碎片,還挖到了陶人的頭顱,一位村幹部在檢查打井進度時發現了這一情況,並及時的向臨潼縣文化館進行匯報。此事立即引起陝西省和國家文物部門的重視。經國家批准,歷經數年的發掘,在秦始皇陵東發現了三個大型兵馬俑陪葬坑。
  • 重裝上陣:佔點模式下的神仙戰車,「長頸鹿」戰車真的是太高了!
    移動近戰平臺正前方武器再多,也不如一款四周都能有防護來得爽,你在玩遊戲的時候是不是也想擁有一輛能夠360度無死角攻擊的戰車,這兩移動近戰平臺就能夠滿足你的夢想。全車底盤採用多面基礎磚塊,相比基礎拼接單元防禦能力更高,移動小機械腿隱藏在整個底盤中部,前後左右各有5個小鑽頭近戰單元,每一面都擁有不錯的近戰實力,搭配小機械腿的靈活性讓你做到360度無死角近戰攻擊。這款移動近戰平臺雖然很歡樂,缺乏潛行手段也是一大弱點,不追求勝利的玩家可以嘗試用一用,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