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2020-12-12 解憂文史

如果黃巢生活在風月瀰漫的盛唐,而不是風雨飄搖的晚唐,他一定可以成為筆下生花的流行詩人;又或者,少有詩才的黃巢能夠一舉中第,他也可成為浮白載筆的文人騷客,可偏偏他就是屢試不中。無奈只好怒冠衝發,揭竿起義,從而掀開了唐朝覆滅的大幕。

據說黃巢五歲便可賦詩成對,從小才華出眾,成年後更是精於筆墨,按理說考取個進士科應當不成問題,可晚唐的腐敗勾結日益凸顯,考場更是烏煙瘴氣,大詩人羅隱都曾「十不上第」,所以黃巢的落選是普遍現象。

可是,小解總結了黃巢在起義前、稱帝時、失敗後分別所寫的三首詩,讀了之後才驚奇地發現,或許唐廷當初不錄取黃巢情有可原,因為他寫的詩實在太狂了。

落第之時:《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目寫得清清楚楚,這是黃巢在落第之後所寫的逆天狂言。黃巢對菊花情有獨鍾,秋天裡萬物肅殺,唯有菊花肆意盛放,整座長安城都瀰漫在菊香之中,滿地都披上了黃金色的菊花鎧甲。

這首詩以百花暗喻腐朽的大唐朝廷,而以菊花暗指和自己一樣長期受壓迫的勞苦民眾,「沖天」、「透」、「盡」等詞彙無不顯示出黃巢無比的霸氣。另外,這首詩還體現出了黃巢越挫越勇的樂觀精神,氣衝霄漢的英雄氣概。

起義之前:《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黃巢在起義之前寫下的豪言壯語。表面看起來,黃巢是目睹了秋色裡群芳的凋零而突發感慨,所以幻想他可以化身為青帝,即主行季節時令的司春之神,一定要讓這美豔多姿的菊花和百花一起,在春天開放。

但實際上,黃巢這是在借菊花暗喻自己的身世。菊花不比其他花差,為何偏偏只能在蕭瑟的秋天盛開?是啊,自己一身才華,為何只能埋沒人間,而不能步入仕途大展身手呢?

而且,黃巢沒有希望靠「青帝」來改變命運,他有更主觀的能動性,他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這項事業。從這首詩中可以發現黃巢那逆天改命的決心,以及他號令萬人的雄威膽略。

兵敗之後:《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黃巢軍一度攻陷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可是轟轟烈烈的帝國卻因內部分裂、大將叛變等諸多因素而宣告失敗,黃巢亦下落不明。有人說他戰死沙場,有人說他隱居為僧,但無論如何,他的人生經歷都夠後人喝一壺的了。

黃巢回憶過去時,使用了「草上飛」三個字,這無疑顯示他叱吒風雲的狂妄人生,曾經位居權力終極。他穿過鐵衣上陣殺敵,他也穿過布衣心如止水,到頭來人生一場幻滅,坐在橋上無人識的英雄遲暮,簡直悲涼。如此,也只好隨遇而安,獨倚欄幹欣賞落日餘暉。

黃巢流傳後世的詩歌只有這三首,巧合的是分別對應著他不同的人生階段,從剛開始「沖天香陣透長安」的狂傲霸氣,他還幻想著能夠為大唐效力,並成為大唐的中流砥柱,名滿長安;到後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逆天改命,宣稱自己為「帝」,這說明黃巢已經不再眷戀舊世界,他希望開闢新的疆土;再到最後「天津橋上無人識」的曠世悲情,曾經的輝煌早已成為過眼雲煙,回望一生,皆是孤獨。

三首詩,三種人生況味,這是黃巢的心理歷程,但從中也能挖掘出我們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感悟,都能始終保持樂觀,即便垂敗之時,也能驕傲地記住自己曾經「草上飛」。

相關焦點

  •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如果黃巢生活在風月瀰漫的盛唐,而不是風雨飄搖的晚唐,他一定可以成為筆下生花的流行詩人;又或者,少有詩才的黃巢能夠一舉中第,他也可成為浮白載筆的文人騷客,可偏偏他就是屢試不中。無奈只好怒冠衝發,揭竿起義,從而掀開了唐朝覆滅的大幕。
  • 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起義失敗後去了哪裡?答案竟藏在一首詩中
    題/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起義失敗後去了哪裡?答案竟藏在一首詩中文/Hi!摘要: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家為僧抑或自殺他殺的結局。黃巢是唐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詩人。在《全唐詩》中,共收錄有他的三首詩。其中兩首較為著名,其中分別有名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唐伯虎五十知天命,寫下生平最狂一首詩,竟也是史上最狂的一首詩
    這首蘊含無限灑脫意味的《桃花庵歌》被後人交口稱讚,卻殊不知這正體現了唐寅憤世嫉俗的一面,透露出了他那庸俗消極的真實內心。那麼歷史上的唐伯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唐寅在五十歲知天命之年,寫下了一首總結人生的狂詩,我們或從此詩得到答案。
  • 武則天稱帝後放飛自我,寫下一首「狂詩」,連李白都自愧不如
    其中,「詩仙」李白可以說是詩人當中「狂」的代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等狂傲名句,都是出自李白筆下。但是有著「第一女帝」之稱的武則天在稱帝後放飛自我,她寫下的一首「狂詩」,恐怕連李白都自愧不如。
  • 李白被文壇前輩無視,憤而寫下一首狂詩,開篇就是名句,振奮人心
    李白最大的特點就是「狂」,正是這種「狂」讓他千年來獲得了無數粉絲。李白的「狂」不是瘋狂,而是勇氣和力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為了自由的「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瀟灑飄逸的「狂」;還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躊躇滿志、勢不可擋的銳氣。正是他的狂妄和自傲點燃的人們心中那團敢想不敢做,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勇氣。李白的詩引領了無數年輕人向著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不懈的奮鬥。所以說,少年人喜歡讀李白,正是因為他的「狂」中充斥著決心和鬥志。
  • 李白受嘲諷後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成罵人的千古絕唱
    不過古時候,文人才子太多,罵起人來有模有樣,絲毫不帶個髒字,沒點文化的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被罵了。 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曾遭受到嘲諷後寫下一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
  • 睥睨天下、寫下「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兵敗後,其人結局如何?
    不得不說,這首黃巢的詩可謂是氣勢十足、睥睨天下。黃巢同樣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是殺人狂魔,喪失人性,以人為食,而有的人卻讚賞他敢於抗爭,是中國農民起義中的幾個關鍵人物。確實黃巢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失敗了,但是他所達到的成就少有人及,就連大名鼎鼎的宋江也只是"他日若得凌雲志"才敢笑黃巢不丈夫。
  • 蘇軾去世前看到自己年輕畫像,寫下一首高難度奇詩,狂得不可救藥
    蘇軾是宋代全能型流浪寫手,宋人可能沒見過蘇軾的人,但一定聽過蘇軾的詩詞,就像他那些歷經千年時光仍舊堅真彌新的千古名篇一樣,雖然我們從他的字句中汲取的是豪邁與力量,但流淌在他的人生裡更多的卻是流浪和孤獨。
  • 武則天稱帝後寫下大唐最狂詩,連李白都自愧不如,你一定有所耳聞
    唐詩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形式多種多樣,風格不盡相同,最有名的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一喝醉酒就寫詩,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取自《將進酒》)」,「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取自《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課本裡的《將進酒》被改動過,原句狂得無法無天,難怪不讓我們背
    在宦海中遊歷了一段時間後,李白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他的酒量似乎也增加了,他的詩意和藝術風格變得更加瘋狂。李白漫遊梁宋時,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但是你知道我們目前熟悉的句子不是李白寫的原文嗎?一件作品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某些字詞和句子被更改是不令人驚訝的。但是,《將進酒》卻不是這樣。
  • 黃巢起義失敗後,慷慨赴死,唐僖宗如何處置了他的姬妾?
    黃巢是一個狠人,一聽這名字就不簡單,他本是一個久考不中的秀才,卻硬是憑著一股狠勁,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皇朝」。為了結束這段亂世,秀才黃巢學起秦末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帶領廣大農民搞起了起義。 但由於農民的局限性,起義軍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系統堅強的領導,缺乏牢靠的經濟來源,最終兵敗,黃巢慷慨赴死,宣告了「黃氏皇朝」的失敗。 那麼大家或許想知道,黃巢死後,他的妻兒和數千名姬妾的結局如何呢?
  • 李白20歲時寫下這詩,盡顯少年豪情,還被翟天臨不小心篡改了
    而後激發了他心中的少年豪情與傲氣,寫下了一首名傳千古的詩——《上李邕》。其中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尤其是後半句,讀者們一定是知道的。也就是這句,被翟天臨在微博上寫錯了一個字,不小心篡改成了「大鵬一日同飛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駱賓王《在獄詠蟬》和《詠懷》詩中 隱藏著他不敢說的深意
    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詩人說,公堂院裡有幾株古槐樹,這裡用了一個典故:殷仲文之古樹。殷仲文是東晉人,跟隨桓玄叛亂失敗後,回到京都任職,他的官廳前有一棵古槐,枝葉鬆散。殷仲文嘆息說:"「此樹婆娑,無復生意!」他認為這槐樹枝葉散亂,不再有生機了。主要原因是殷仲文自視甚高,但是他已經沒有機會執掌國政。不久被處死。
  • 舉子落第前和及第後,妻子各寫了一首詩,從中可以看出科舉的魅力
    從北宋開始,流行榜下擇婿,難怪連宋真宗都說「書中自有顏如玉」。科舉制的利誘促使讀書人急劇增加,讀書應舉成了一種社會風尚,而且這種風氣長盛不衰,甚至連偏遠的村落也不例外,因此有「孤村到曉猶燈火,只有人家夜讀書」的詩句。科舉之所以對讀書人有如此的誘惑,主要是社會給予的極高待遇。
  • 黃花崗起義前:林覺民寄書"與妻" 方聲洞"稟父"
    進而釋然,難怪史書有述及此,常言「前一分鐘府衙四周仍靜無人聲,突然就槍聲大作,革命黨人已衝至門前,直若從天而降……」  舊址紀念館研究員田蘋女士告訴記者,小東營既是起義領導人黃興的寓所,也是他率部出發、進攻督署的地方,而林覺民和方聲洞們,正是從這裡,跨出了人生的「最後一步」。  1911年,林覺民24歲。
  • 曹操的詩最後常加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到底是不是廢話?
    但關於他的詩,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他寫詩最後總愛加上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平生存詩共20餘首,這些詩的題材豐富,有寫現實的,有遊仙的,有抒寫理想的。這20餘首詩篇中,《觀滄海》、《龜雖壽》、《冬十月》、《土不同》4篇都用的是「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8個字結尾。這到底是不是廢話?是否多此一舉。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二。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劉峙,出生於1892年6月30日,江西省吉安縣長塘鎮廟背村人,因父親早逝,母親數次改嫁,他在少年時代顛沛流離,遍嘗人間疾苦、世態炎涼。1907年他有幸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奠定一生從軍的基礎。此後,劉峙相繼進入武昌陸軍中學、陸軍第一預備學校,最後考入保定軍官學校。
  •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雖然不出名,卻很感人,值得我們一讀!
    劉禹錫也就是題中所說的劉二十八使君,因他在同宗同輩兄弟姊妹之間排行為第二十八,故稱劉二十八。至於使君,則是漢代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白居易一生有兩個摯友,一個是年輕時候相識的元稹,另一個就是晚年相識的劉禹錫,兩人還有一個合稱,叫「劉白」。那麼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究竟寫了什麼呢?
  • 武則天稱帝後寫下大唐第一狂詩,讓李白也甘拜下風,專家:誰敢寫
    其中,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應該就是李白了,從小我們就會背他的詩。李白這個人不僅最富才氣,而且他非常的豁達豪邁,在歷史上,還有人稱他為第一狂士。李白的狂,是他自身的性格與生活經歷塑造出來的,而有的人的狂卻是因為她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女人,打破了幾百年來中國的傳統,成為了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我們經常稱武則天為武媚娘,這個稱呼是她成為皇帝之前,在後宮的封號,至今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武媚娘的真實姓名,到底是什麼。
  • 李白漫遊重慶時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成千古名作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中,有這樣一句話,「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我想李白就是這樣一個狂人。早在李白青年時期,他便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露過自己的遠大志向。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內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