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中心城區靜安,有一幢始建於1915年的石庫門老建築,厚重的黑漆宅門和敞亮的客堂間,以及90多年前的老陳設,講述著它們曾經歷過的百年風雨歷程。這裡,就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在這裡召開。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第一次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第一部黨章等,與黨的一大共同完成黨的創建任務。
3988人,57批團隊,這是2018年7月1日,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全天接待的參觀數量。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紀念館參觀人數已達到31.2萬人次,參觀團隊達4286批次。
該如何向觀眾講好黨史故事?這成為中共上海市靜安區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支部委員會(以下簡稱二大黨支部)始終在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個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基層黨組織,二大黨支部於2009年6月建立,現有黨員11名。這支隊伍始終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支部為目標,夯實團隊建設,講好黨史故事,發揮堡壘作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不斷提高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視覺中國 資料
年輕基層黨組織講好黨史故事
二大黨支部由副館長尤瑋任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朱胤任副書記、人事幹部許蘭任組織委員、研究室負責人倪娜任宣傳委員、宣教陳列保管部館員許琴任紀檢委員。
二大黨支部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基層黨組織。自成立以來,對全館中心工作和重要項目做到既有組織領導、有政治保證,又有人管、有人辦,形成了一個班子團結、工作協調、開拓進取、廉潔高效的集體。
據尤瑋介紹,在靜安區委宣傳部和機關黨工委的指導下,支委不斷加強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充分發揮支部的政治核心和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認真履行好紀念館「管理、保護、宣傳、研究、服務」等職能。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紀念館參觀人數達31.2萬人次,參觀團隊達4286批次。在此期間,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重要接待規範有序,支委會成員主動承擔講解任務;高峰接待保障到位,全體黨員奮戰一線,點式講解輪流值守;日常接待熱情周到,以觀眾需求為導向,策劃菜單式服務和體驗式參觀。
同時,二大黨支部抽調業務能力強的精幹力量,書記帶頭組建黨課研發宣講小組,結合宣傳熱點和自身特點,策劃了「紅色足跡——中國共產黨黨章歷程」、「明燈指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始末」、「偉大發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發端」等黨課。
小組成員還定期學習、集體備課、個性宣講,根據觀眾需求研發普通型黨課和微型黨課,面向全市提供免費預約、上門送講等服務。部分黨員受聘為市委講師團成員,2016年支部宣講員還通過市委組織部黨建服務中心電教平臺進行黨章課程錄製,供全市黨員隨時觀看學習。近兩年來,支部黨員宣講黨課300餘場,聽眾逾兩萬人次。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中共二大第一次全體會議會址」為重點安全防範區域,紀念館館藏文物1500餘件。為確保紅色聖地的安全有序,紀念館支部與物業團隊形成合力,落實崗位責任。通過每日巡查、節假日值班等機制,確保365天在崗,並建立預警機制;通過全方位的「人防+技防」措施,確保紀念館軟、硬體安全係數均達到國內最高標準——一級風險等級,每位黨員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二大黨支部抽調業務相關同志組建專題展覽研發小組,從大綱擬定到設計製作再到現場施工,黨員定崗定責,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推進專題展覽項目,保證場館常看常新。僅2018年上半年,便已主辦專題展覽4場,協辦1場,外地辦展1場。
與此同時,黨支部還結合時間節點,進一步整合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成果。多次舉辦市級或國家級大型研討會,出版各類書刊。近年來,黨支部業務骨幹承接多項上海及各省市科研項目,公開出版多篇研究論文,編撰科普宣講類讀物,圖書《畫說中共二大》、《騰蛟起鳳——中共二大歷史影像圖錄》等相繼出版,其中《騰蛟起鳳——中共二大歷史影像圖錄》一書獲上海黨史優秀成果獎(著作類)。
紀念館依託支部骨幹力量,結合宣傳重點,如 「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初心教育」、建黨90周年、95周年,二大召開90周年、95周年等,策劃大型主題活動。支部每年還結合「七一」、「八一」、「五一八」、「十一」等時間節點創建常態化宣教品牌項目。今年上半年舉辦了「石庫門裡迎新年 明燈閃亮唱心聲」、「不忘初心聚力新徵程 牢記使命築夢新時代」、「超級連接 相聚石庫門——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等系列宣教主題活動。在活動舉辦過程中,支部成員集思廣益,大膽創新,嘗試引進視頻音頻直播方式,擴大宣教輻射面。
聚焦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
自2017年8月開始,紀念館承接「國旗下成長——上海青少年升國旗暨愛國宣講主題活動」。因該活動恰逢周末,紀念館黨員主動放棄休息時間,輪流排班,承擔了每場活動的策劃、組織與保障工作,發揮了良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一方面,保證每場活動順利開展,每周日提早到館,檢查活動設備,清點活動道具,保障活動流程;另一方面,定期組織青少年培訓,邀請國旗班戰士對小小升旗手、護旗手們進行規範化動作指導,提升青少年參與感和儀式感。截至目前,紀念館共舉辦升旗儀式40餘場,2000餘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
自2015年起,由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年輕黨員組建的師資團隊,每周五中午赴共建單位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授課。授課內容涵蓋:黨史故事、接待禮儀、演講技巧等。授課組的黨員同志利用休息時間通過單獨備課、集體點評等方式形成基礎課件,通過學生反饋、定期更新等方式提升授課實效。通過近三年的摸索實踐,從課程安排到宣講內容再到授課形式,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既有二大特色又深受小學生歡迎的課程體系。三年間,共授課84堂,164名小學參與課程培訓。
二大黨支部全體成員奮戰在一線的同時,注重傾聽觀眾的心聲。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的老師在一次宣誓後留下這樣的感悟:每次前來瞻仰二大會址,心中總是充滿著莊嚴和肅穆。在那個苦難深重的中華大地,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抱著救國救民的真摯願望,本著民族復興的不懈追求匯聚到了這裡。今天每一位二大工作人員身上洋溢的朝氣蓬勃,都彷佛讓我們看到那種精神和使命的傳承。」尤瑋說。
首部黨章守護人張人亞的後人——張時華老先生在參觀完二大後,也感慨萬千為紀念館的年輕黨員們,講述了當年張人亞秘藏黨章的動人故事。當時,老先生滿懷欣慰地說:「有你們在這裡守護黨章,我放心,我放心……」這讓尤瑋和其他黨支部成員非常感動。
讓尤瑋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年近8旬的老黨員。「當時,他冒著酷暑堅持在門口站立排隊,並一再婉言謝絕工作人員對他的照顧,他說,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今天就是來瞻仰黨的二大這塊紅色聖地的。既然是來瞻仰的怎麼能夠坐著,我站只站一小會兒,而你們一站就是一整天啊。」這些質樸的話語,都讓黨支部成員深受感動,並讓他們汲取到來自每一位觀眾和基層黨員帶來的鼓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