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020-12-14 山海四園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

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一種古蜥,屬於後來包括恐龍、翼龍和鱷魚在內的同一類群。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

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

儘管蜥蜴的化石並不完整,但研究人員能夠從融合的椎骨中,判斷出這是一種成年爬行動物,它的身長可能在4到5英尺(1.2到1.5米)之間。他們被稱為南極洲:第一部分的名字來自希臘字「南極金;第二部分是一個開創性的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點頭,誰叫南極比爾德莫爾冰川——許多化石,包括南極洲,最近被發現——在1908年的一次探險。

細微特徵的骨頭蜥蜴的脊柱和腳表示,這是一個新物種,和腳的形狀表明,它住在地面上,在森林的地面上亂竄。它的腳沒有任何適應性,讓我們認為它生活在樹上,或者它是穴居動物。」

其中一側的木塊託著南極帶卸扣;它保存了一些椎骨、肋骨和右腳。如果你想像一下南極洲現在的樣子,你可能很難想像這些樹:一片冰凍的、幾乎沒有生命的、覆蓋著冰的沙漠。但是研究報告的作者說,幾億年前,南極洲擁有溫暖潮溼的環境,那裡的溫度很少(如果有的話)降至冰點以下。

我們有證據表明,到處都是森林,大河流流經這些森林。」他補充說,在樹木和河流中漫步的有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的近親環齒龍、其他哺乳動物類食肉動物、長有獠牙和喙的雙齒龍,以及南極洲等爬行動物。南極洲的沙克爾託尼南極在早三疊紀時期,沿著一條河的岸邊跟蹤一隻昆蟲。

但這個化石也有助於一個重要的進化故事。這個未知的古老的爬行動物的發現,研究人員正在拼湊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祖龍多樣性,出現後不久二疊紀滅絕」——一個大約2.52億年前的災難性事件,蒸發了約96%的海洋物種,大約有70%的陸地脊椎動物。科學家們之前認為,在那次全球滅絕事件之後,動物們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實現了多樣化,填補了地球上的空缺。但是南極洲的研究表明,早在二疊紀滅絕後的幾百萬年裡,原龍就開始多樣化了。

「如果你觀察三疊紀最早期的巖石,你會發現祖龍和其他種類的恐龍,正以爆炸性的方式輻射著。他解釋說,雖然南極洲鬣蜥蜴樣的身體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引人注目,但是一些三疊紀爬行動物,進化成翼龍在天空中翱翔,而另一些則返回海洋,最終進化成巨大的魚龍和蛇頸龍,它們的祖先可能與南極洲同時出現。

早三疊紀南極的存在意味著,所有這些瘋狂的血統在那時就已經存在了,即使從那時起我們沒有關於它們的良好化石記錄。」

相關焦點

  •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
    2.5億年前,三疊紀的「蜥蜴王」統治著南極洲,還是恐龍之王!數百萬年前,在被稱為「恐龍之王」的雷克斯霸王龍腳下,大地還在顫抖。而在此之前,南極洲的森林中曾棲息著一隻鬣蜥大小的「蜥蜴王」。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一種古蜥,屬於後來包括恐龍、翼龍和鱷魚在內的同一類群。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具蜥蜴的部分骨架,其年代可追溯到2.5億年前,當時南極洲動植物繁盛。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稱,這位前「國王」的化石不僅為很久以前的南極洲森林景觀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還有助於解釋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之後的進化景觀。
  • 恐龍創世之旅:三疊紀與恐龍
    三疊紀與恐龍 這個時代從2.5億年前開始,那時地球剛剛經歷了二疊——三疊紀之交的大滅絕事件。在這次神秘事件中,百分之九十的海洋動物和百分之七十的陸地動物都滅絕了,幾乎將生命從地球上盡數抹去……但是過了不長時間,恐龍就開始興起。
  • 若無這次大滅絕,哺乳類或提前1.5億年統治地球,就沒恐龍的事了
    另一支叫蜥形動物(Sauropsida),即以恐龍、鱷魚和鳥類為主幹,包括龜鱉、蜥蜴和蛇在內的這一分支。二疊紀:合弓動物搶先取得優勢地位合弓類與蜥型類在距今3.1-3.2萬年前的石炭紀晚期差不多同時出現。進入二疊紀,隨著兩棲動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合弓類與蜥型類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 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三疊紀的命名。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間上剛好還在二疊紀之後,不過這只是個巧合。因為:「二」疊紀,是因為當時的沉積層分為兩層,而「三」疊紀則有三層。持續了1.9億年的中生代,也就是著名的「恐龍時代」。但在他的第1個紀元三疊紀恐龍還沒有統治全球,而只是在盤古大陸(泛大陸)上眾多新登場的動植物家族之一。最早的恐龍之一。
  • 製造了三疊紀滅絕,讓恐龍霸主上位!
    三疊紀時期以百萬年的暴雨結束,這場暴雨為恐龍的統治鋪平了道路 這個「消失」的滅絕事件,並沒有達到科學界討論過的「五大物種滅絕」的死亡數量(例如,發生在2000萬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可能導致了90%的生物物種滅絕)。然而,研究者認為,CPE不僅對失去的東西重要,而且對獲得的東西也很重要。CPE不僅僅是一個死亡時期,而是一個「更替」的時期——這實際上為恐龍的統治,和許多至今仍在地球上漫遊的陸生動物群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時代——最初的三疊紀|恐龍世界尋寶記
    微博「江氏小盜龍」粉絲超700萬,原創科普文章閱讀量均達到10萬+,是深受恐龍愛好者們喜愛的恐龍知識科普工作者。大家好,我是江氏小盜龍,古生物科普作家。小盜龍給大家準備了好多關於恐龍的精彩故事,不過在介紹恐龍之前,我還是要先介紹一下恐龍的時代。
  • 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三疊紀晚期的遐想圖(來源:wikipedia)三疊紀距今約2.4億年,位於二疊紀之後,侏羅紀之前。這個持續了約5200萬年的時代,也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是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誌的。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三疊紀中到晚期,由主龍類演化出來的恐龍出現來,其中包括始盜龍、艾雷拉龍、尼亞薩龍等。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曾和恐龍同期進化,統治天空超1億年!會飛的翼龍為何滅絕了?
    提到翼龍,很多人都會誤認為它們是恐龍的一種,事實上,翼龍是史前爬行動物,和恐龍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翼龍又被稱作「會飛的大蜥蜴」,同時,翼龍也並不是天生會飛,很多研究都發現,一直到白堊紀末期,翼龍才真正學會飛行,但是遺憾的是,這個時候,它們已經失去了生存的機會。
  • 中生代生物探索——三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三疊紀,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2.5-2億年,時間跨度5000萬年。三疊紀是一個特殊的地質年代,也許它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一提到恐龍,大家應該就不會陌生了。是的,三疊紀是恐龍的誕生紀,恐龍在此刻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地處廣西賀州市的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該保護區有野外生存的鱷蜥500隻左右,而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裡404隻。今年,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又新添了39隻珍貴的本土鱷蜥寶寶。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生活在1.6億年前的恐龍,是一種什麼生物?它們是如何誕生的?
    恐龍生活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地球上他們雄居地球的時間長達2億年,但在此之前曾經有無數的物種生存過,在此之後又有無數的物種在不斷的進化,直到今天,但是說到這裡你肯定會問一個問題了,難道恐龍是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嗎?恐龍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恐龍滅絕之謎:恐龍為何在6500萬年前絕跡?
    恐龍最早出現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之久。物種從誕生到消失,是生物演化的自然規律,不足為奇。但如此一個龐大的,佔據統治地位的家族,竟然跟其他很多物種一起,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不得不令人感到懷疑。根據真實的佐證,科學家們提出了恐龍滅絕的假說小行星撞擊地球說中國古生物學和物理學家黎陽帶領團隊,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稀有元素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232倍。
  • 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竟然依靠的是一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
    水是萬物之源,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離不開水,沒有水的地方就會出現乾旱,然後變為荒蕪的沙漠。連續下幾天的大雨,河流暴漲,水位增高,土地吸水飽和以後,如果雨還接著下就會形成洪災。今年南方的雨水太多導致各省都出現了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過連續陰雨天數也就二十來天,曾經的地球上出現過連續潤溼期幾百萬年,也就是說幾百萬年都在下雨。
  • 區塊鏈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1公元前2.5億至2億年,是地質時代的三疊紀,恐龍開始出現。到了三疊紀晚期,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群了,在生態系統佔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三疊紀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啊!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克裡斯蒂安·西多爾,以及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梅根·惠特尼近日在《通訊生物學》雜誌發表論文稱,生活在大約2.5億年前三疊紀早期的一種水龍獸動物可能是冬眠界的鼻祖,它們當時生活的地區是現在的南極洲,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它們靠冬眠熬過沒有太陽的日子。研究人員從6隻水龍獸的化石中獲得其獠牙橫截面。
  • 一場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此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雅各布·科索、宋海軍,以及布裡斯託大學的邁克·本頓等17名科學家聯合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他們認為發生在2.33億年前那場持續了200萬年的降雨,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
  • 2億年前的地球大陸上,都曾存在過哪些可怕的生物?
    水龍獸體長可達2米,一種極其擅長挖掘的穴居動物節胸蜈蚣體長可達2.3米,人類已知陸地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生活於3億年前的美洲大陸無齒翼龍翼展可達5.6米,以頭上的黃色冠飾而著名劍齒虎具有如刀般鋒利的牙齒,人類已知史前最大的貓科動物釘鱷龍體長可達5米,背部有兩排保護性的尖刺,一種生存於2億年前的爬行類動物野豬鱷嘴部外形類似於野豬的獠牙,一種水陸兩棲的掠食性動物
  • 一場持續200萬年暴雨,把恐龍送上地球之王寶座,形成原因或再現
    此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雅各布·科索、宋海軍,以及布裡斯託大學的邁克·本頓等17名科學家聯合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他們認為發生在2.33億年前那場持續了200萬年的降雨,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