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也有母系社會,大象的世界更嚴重,公象經常被迫離群

2020-12-17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男權社會」和「母系社會」,這兩種社會形態並不難理解,前一種是以男性為主導,後一種則是奉女性為領袖。置身歷史長河之中,會發現,在中國,男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總是比女性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多很多,因為「男尊女卑」的思想流傳了很多年。

不過,還是有個別群體長期以女性為尊、以女性為主,一直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制度,雲南的摩梭族便是典型例子,該族被稱為「女兒國」,家中大小事務皆由女性料理,女性地位較高,肩上所扛的責任也很重。

動物界內是否也存在母系制度?

從根本上來說,人類也屬於動物。只不過,與地球內大多數動物不同,人類是擁有智慧的高級動物,人類有思想,有意識,還有情感。雖然人類與其他動物有很大區別,但在社會制度方面,人類與其他動物似乎也有共同之處。

據研究人員觀察,斑鬣狗便是奉雌性個體為領導的物種。資料顯示,在體型方面,雌性斑鬣狗比雄性斑鬣狗更佔優勢。生存技能方面,雌性個體同樣不輸雄性個體。或許是因為能力足夠強,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佔主導地位,一位雌性領導者能管理5—90名成員。

除了斑鬣狗,還有其他動物奉行母系制度嗎?

說到這,很多朋友或許聯想到大象。在我們的印象中,大象群體裡似乎也是母象當首領,母象安排與主導大象們的一切,包括捕食地點、棲息場所、活動時間等,事無巨細。

根據這些現象來看,在象群裡,母象的地位很高,它們能夠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但是,大象家族是以女性為領導的嗎?象群裡的雄性個體發揮著什麼作用?

公象是否也是領導者?

關於「公象是否也在領導與管理象群」這個問題,若是放在以前,很多朋友或許會說,公象喜歡獨處,它們並不合群,成長到10歲之後,它們便開始計劃離開,它們喜歡獨來獨往。

但是,美聯社9月4日的報導提到,「孤僻」、「不合群」等並不是公象的代名詞,它們與母象一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公象在象群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有人用攝像設備記錄了幾個特殊的鏡頭,鏡頭裡出現了很多隻大象,它們有時揮動耳朵避免揚塵,有時搖擺鼻子躲避灰塵。有趣的是,這支整齊而有序的大象列隊皆由公象組成。

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中的研究報告寫到,研究人員仔細對比並分析了2017年和2018年拍攝的千餘張非洲草原公象的圖片,它們在走向博泰蒂河的路上。通過這些圖片,研究人員發現,年長的公象往往充當著領隊的角色,年輕的公象則緊跟著年長的公象,少有大象掉隊。

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生態學家卡爾·薩菲納表示,公象的生活習性與性格特徵是多元的,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從某個角度來看,象群的秩序或許來自於公象的指導與努力,它們是混亂的終結者。

相關焦點

  • 1264張照片揭開謎團,大象的世界極為複雜,還是「母系社會」
    所謂「母系社會」,指的是以母系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生活在母系社會裡,女性往往擁有著較大權力,但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責任。雲南境內的摩梭族素有「女兒國」之稱,他們一直保留著古老的母系社會制度,族內的大小事務都由女性支配和主導。
  • 斯裡蘭卡特殊孤兒院,收養無家可歸的象,是世界第一所大象孤兒院
    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大象孤兒院!孤兒院,顧名思義,是為了一些沒有父母的孩子而建立的救助場所,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如今世界上許多野生動物都面臨著重重危險,隨著人們的獵殺加上環境被破壞等因素,野生動物的數量在迅速減少,比如野生大象。斯裡蘭卡是野生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備受人們的喜愛。
  • 從黑暗走「象」光明的泰國大象旅遊景點|札記
    (得不到休息的大象,右側是一堆排洩物)在遊客更多的M大象營,我們遇見了失去牙齒的公象,它剩餘的象牙被膠布裹住。(失去完整象牙的公象)M大象營為遊客提供的騎乘和表演項目。用於騎乘的多為成年大象,從營地出發經過河水,爬過山坡,馱著一名象夫和兩名遊客在密林中遊覽。被迫表演的多為小象,利用繪畫、踢球等方式取悅遊客,景點通過售賣小象的畫作,或遊客打賞的小費,來謀取利益。
  • 雲南人象衝突屢上演,怎麼才能讓大象生存更「象」樣?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 保護意識不斷的增強 類似於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日、國際熊貓日
  • 河馬刷牙、大象睡覺、長頸鹿搞怪!青島藏著一座動物世界!
    >還原動物最原始的生活環境這就是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簡直是座名副其實的動物世界!它們還是「母系社會的捍衛者」。瞧!這隻母猴背著一隻小猴,要找你搶蘋果吃,太可愛了!剛剛還在小憩,現在溜達溜達,準備進食……野生動物世界裡的這兩隻亞洲象,生活的安閒自得!
  • 研究發現非洲森林象和草原象或許是兩個物種
    在非洲生活著兩種大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可如果你以後再用「非洲象」來統稱這種龐大而可愛的動物,在科學上來講可能就不太嚴謹了。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或許是兩個物種。  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很容易區分。
  • 「世界上最孤獨的大象」去世:人類,不要再對動物食言了
    大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在野外平均可以活到60-70歲,最長壽可達120歲。作為這長壽族群的一員,弗拉維亞看似短暫的一生卻又是痛苦而漫長的。它在3歲時就被迫與象群分開,接下來的四十三年裡被圈養在動物園孤獨地生活。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獅群是一個典型的母系群,母獅子群體基本保持平穩,但是公獅子是不斷流動的,雌獅和她們的雌性後代都生活在自己的領地上。狼的群體是不同的,它們是一家庭為單位,一群狼是由父母和後代組成,小狼長長大幫父母打獵,還會幫著照顧弟弟妹妹。
  • 唯有強大的愛,才能平息這世界的殘忍——大象孤兒院
    但……曾有人做過統計,每天都有近百頭大象被殘忍殺害,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頭大象死於盜獵者手下。因為盜獵象牙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象孤兒的數量日益增加。那些有孩子的母象因為象牙被殺,而失去母親的小象就沒有人照顧,活不過幾天,歐拉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國家公園的人要送它去哪裡?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給大象洗澡等旅遊項目同樣存在動物傷害
    當地時間2020年6月7日,印尼亞齊省Sampoiniet,馴象員和一名遊客為一頭大象洗澡。人民視覺 資料圖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大象並非商品——真「象」報告II》,揭露了東南亞國家旅遊從業大象的福利現狀。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給大象洗澡等旅遊項目同樣存在動物傷害
    人民視覺 資料圖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大象並非商品——真「象」報告II》,揭露了東南亞國家旅遊從業大象的福利現狀。報告顯示,過去十年用於旅遊活動的圈養大象數量持續增加,高達九成圈養大象的福利狀況堪憂。
  • 吃人類垃圾的大象:斯裡蘭卡農村的「人象戰爭」悲歌
    當局只好緊急動工,在垃圾場周邊挖掘壕溝,試圖阻止野象繼續吃垃圾——然而相關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在現代開發的壓力下,斯裡蘭卡的人象衝突密度卻是世界最高,儘管民間一直有「崇拜大象」社會文化,但為了生存空間彼此對抗的這場「人象戰爭」卻仍不斷白熱化。
  • 世界上最悲傷的大象去世!人類什麼時候才罷休?
    有動物專家指出,大象的自我認知是基於高度社交和學習得來的,也就是說,她要知道自己是一頭「象」必須從小呆在父母、族群身邊,慢慢學習而掌握,畢竟大象非常地聰明。   但是弗拉維亞完全不一樣,她從3歲開始,就被人從原來的象群中抓出來,抓到了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動物園。
  • 泰國大象「返鄉」真相|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球旅遊業停擺,而佔全球旅遊業20-40%的野生動物旅遊景點更是因為遊客的驟減以及維繫野生動物生存的高額成本而陷入絕境。有關泰國大象旅遊業受影響的詳情,參見泰國大象的飢餓困境 | 世界地球日。在旅遊業繁榮發展的時期,圈養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已非常令人擔憂。
  • 真實的動物世界,比動畫裡殘酷一萬倍!
    小E最近宅在家除了碼字就是刷各種劇,發現動物世界裡竟然也有單親家庭、二胎關係、家族恩怨???沒錯!小E要說的就是這部豆瓣9.5分的神作《塞倫蓋蒂》! 母獅子卡麗,像極了人類社會上,那些獨自堅強面對生活的單親媽媽。 獨自面對未來時,未來可能會讓你充滿恐懼。當初選擇打破常規,似乎也就註定了以後要承受更多壓力,走一條更艱辛、更遙遠的道路。
  • 為了在疫情結束後吸引遊客到泰國,可憐的大象被迫進行殘忍訓練
    視頻顯示了大象在被訓練時使用的工具,包括牛鉤,牛鉤是一種鋒利的金屬工具,用來刺入大象敏感的部位,比如頭頂。其他的做法還包括使用鎖鏈來約束它們以及經常將它們暴露在壓力環境中。
  • 太平有象 | 大象的退減
    假如早生4000年,身在中原地區的我們是很有可能和大象做鄰居的;長三角包郵區的小夥伴不用跑那麼遠,倒退2000年就夠了;廣東福建的同學們更近,1000多年前保證你不出遠門就能看到野生大象。而今天,野生亞洲象退縮於雲南一隅。
  • 泰國大象因疫情失業:神奇表演背後,你不知道的痛苦「象生」
    據報導,在泰國,因遊客銳減,泰國北部數十座象園被迫關閉,上千頭大象正面臨失業和挨餓的困境。100多頭大象因疫情失業徒步返鄉,最遠的地方需要跋涉150公裡。消息爆出後,網友們各抒己見——有拍手叫好,覺得大象重獲自由▼也有指責園方為了利益隨意壓榨又狠心放棄▼ 還有一些則是擔心被馴化的大象放歸後無法生存▼一提到大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大象表演和大象旅遊
  • 野生動物,並非玩物——大象友好型旅遊呼喚更多野生動物福利
    它們看似強健龐大,內心卻充滿依戀,它們看似皮糙肉厚,實則敏感怕疼,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它們不得不被迫分離、忍受象夫尖鉤刺耳的訓化,表演完就被鎖鏈困住、生活極其痛苦。但是,這樣的市場消費需求卻成為剝削和虐待野生動物的推手,並帶來人身安全和公共衛生風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國遊客數量大幅減少,這對泰國旅遊業帶來巨大影響,泰國千餘頭大象也被迫「失業」返鄉。
  • 最後的母系社會:被聯合國稱為「奇蹟」,男性屬於「珍稀動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進入了文明社會,男女之間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平等,但總體而言,這個世界仍舊屬於父系社會,而世界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文明,在男女關係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還是有的地方依舊是女性佔主導地位,這樣的社會,我們稱之為母系社會,現在世界上,母系社會已經非常少了,而能完全稱之為母系社會的,只有在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島上,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奇蹟」的文化。